商言
日本這家名叫小竹的點心店位于東京吉祥寺商業(yè)街,只出售羊羹等兩種點心。這么一家只有一坪(約3.3平方米)的點心店,年銷售額居然高達3億日元(約2387萬元人民幣)。
小店的羊羹每天限量150個,每人限購5個,為了買到這種夢幻羊羹,許多人早上四五點就來排隊,要是趕上節(jié)假日,甚至有人半夜1點就來排隊,這種排隊的情況居然持續(xù)了四十多年。
羊羹隨禪宗傳至日本,由于僧人不吃肉,就用紅豆與面粉或葛粉混合后蒸制,制作方法很簡單,把紅小豆煮熟、碾碎,再和砂糖和瓊脂混合熬煮,然后冷卻成型即可。
這家店從來沒做過廣告,也沒接受過采訪,店面小而樸素,門前也沒有停車場,但店門前排了四十年的隊,年銷售額3億日元,實在讓人驚嘆。
做到極致,幾近于道
什么原因呢,是因為店家把制作羊羹這樣的事當作畢生的事業(yè),用心去體會,嚴格要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極致,幾近于道。
日本是一個崇尚道的國家,各行各業(yè)做到極致都可入道,比如花道、香道、茶道,道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
這家點心店的店主稻垣女士跟隨父親學習羊羹的制作,她有五個兄弟姐妹,別人都受不了她力求完美的父親在制作羊羹中的苛刻。
學習的過程中,不知做了多少羊羹,但每次父親品嘗后都說不行,直接丟進垃圾箱。然后她再不斷學習和改進,慢慢就能吃出為什么每一天有細微的差異,有時候是因為火候,有時是因為清洗小豆的方法,這樣經(jīng)過不斷的學習和嘗試,才最終做出完美的羊羹。
稻垣女士說,因為四季氣候有微妙的變化,煮紅小豆的溫度就是隨當天氣溫而變化的,味道會因溫度和濕度的微妙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必須用身體感受溫度的細微變化。
這也就不難理解3平米的小店為什么能年銷售3億日元,為什么店門口每天四點就有人排隊,持續(xù)了四十多年。
限量是對品質(zhì)的追求
為什么限量150個羊羹呢,這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饑餓營銷,而是對品質(zhì)的追求。
稻垣女士這樣解釋,一鍋3公斤的紅小豆,做50個羊羹,紅小豆超過3公斤,就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了,每天做三鍋要花十個半小時,已經(jīng)是極限了,所以一天只能賣150個羊羹。
客人們希望能保證口味,因此能理解他們一天限量150個的原因,出于對小竹點心店的喜愛,許多客人自發(fā)成立了“小竹會”,相約一起排隊,并提出一些建議。
比如每人每天限購5個的建議就是由顧客們提出的,如果不限制,一個人一下全部買走了,后面的人就買不到了。
這就是現(xiàn)在許多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都說的社群模式啊,有這么一群忠實的顧客,自發(fā)組成社群,給企業(yè)提建議,幫企業(yè)宣傳,生意怎么可能不好。
更讓人尊敬的是,這家店還承擔起社會責任,他們10%的員工是殘障者,點心中飽含著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照和溫情,這也是一種獨特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