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香所在的蘆前村,上世紀90年代開發(fā)地熱資源,每家每戶承包溫泉池,以賣水為收入來源,吸引了不少來客。隨著熱帶魚養(yǎng)殖業(yè)的盛行,村兩委班子發(fā)現(xiàn),60至90攝氏度的水源溫度,能很好地養(yǎng)殖熱帶魚,于是他們充分利用地熱資源優(yōu)勢,推動全村通過養(yǎng)殖熱帶魚增收。
村里就這樣走上了富裕道路。
李金香和鄉(xiāng)親們看在眼里的是村委會先后投入資金401.6萬元,開展了以“整體凈化、道路硬化、村院綠化、飲水衛(wèi)生化、街道亮化、政治民主化、生活健康化、社會保障健全化”為內容的“八化”工程,完成了清潔村莊工作,全村的街道路面、村容村貌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村東荒廢30多年的4000多平方米的垃圾坑被填平,改造成為3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廣場,從此鄉(xiāng)親們有了健身活動場所。為此,蘆前村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天津市標準型生態(tài)文明村”。
村容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觀,大家再看自家的院子就都覺得不順眼了:柴禾亂堆,垃圾亂放,農具扔哪算哪……李金香也是如此,于是她就開始埋頭整理院子了。她家的院子是那種北方典型農家院,要說不算大,48平方米。連番的辛苦勞作,收拾利索后,院內除了存放日常用品外,還兼具秋糧的晾曬、冬菜的儲存等功能。院子雖小,但是干凈整潔,透著一股清爽勁兒,農具等用品擺放得井井有條。
秋天來了,小院里的柿子樹上掛滿了金黃的柿子,地上鮮花盛開,還有那色翠欲滴的綠色蔬菜,充分顯示出農家小院的恬靜之美。
李金香治家有方,她的治家理念是“克勤克儉,無私奉獻”。她在培養(yǎng)子女方面也有自己的好辦法,兒子在她和老伴的悉心教育下考上了國家公務員,在司法戰(zhàn)線踏實工作,取得了成績。
說到治家經(jīng)驗,李金香就會想起從前市婦聯(lián)組織的“美德在農家”活動,那時她和村里310戶村民與村婦代會簽定了文明家庭承諾書。
活動持續(xù)下來,提高了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家庭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明顯增強,村民的家庭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后來大家和婦聯(lián)干部坐在一起總結出五多五少:即廣大婦女依靠科技致富的多了,不求上進的少了;鄰里團結互助的多了,打架斗毆的少了;家庭和睦的多了,不贍養(yǎng)老人的少了;參加各種文化活動的多了,串門閑聊打牌的少了。
就像庭院需要整治,家庭人心也需要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