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耕
讀罷兩個“熊孩子”的故事,感慨良多。
說實話,這只是“熊孩子”的少兒版,還比較“嫩”。下面說兩個“更熊”的,姑且算是青春版的“熊孩子”。
去年初夏,我去青州講課,一大早乘火車,只有那種老祖母一樣的綠皮車。當年讀大學時,我曾很多次坐著它穿行在膠濟線上,故而很親切。甫一落坐,更“親切”的一幕上演了:六七個放了暑假的大學生結(jié)伴而歸,聽口音應(yīng)該是老鄉(xiāng),剛想搭訕幾句,就被他們旁若無人的樣子推了個趔趄。更要命的是,唯一的一位女生在那么多“綠葉”的簇擁下,儼然一朵嬌艷的花,她一口一個“他媽的”,就像寫文章使用標點。
前不久去青島,返回濟南下車時,撞上了一對小情侶。女孩人高馬大且明眸皓齒,在等候下車的幾分鐘內(nèi),她一直在跟男友“交流”,卻很像對著整列列車廣播。這一回更生猛,不僅有“國罵”,還有頻繁出現(xiàn)的“三字經(jīng)”。
我并非孤陋寡聞之人,但當一個姑娘在大庭廣眾之下,像孔雀開屏一樣展示自以為很絢麗的羽毛時,我的痛苦還是如此尖銳。
顯然,這樣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嬌縱下長大的。不過,所謂教育是一場接力賽,父母只是跑第一捧的——雖然這是最重要的一棒。
最近在網(wǎng)上看了篇長文,一位作者回憶其大學生活,并試著分析自己理想的火焰是如何熄滅的。他寫到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開學伊始軍訓,列隊時教官拍了他一巴掌并吼道:你他媽的給老子站直了我X!
作者說,那一刻他就后悔了,不該拿著父母的血汗錢來上這個學。另外,心中有一些建筑開始倒塌。
這樣的文字,讀上去很親切,因為我剛?cè)氪髮W時也有這樣的體驗。
老師罵人,我不知有多少普遍性,但北大著名的教授罵到香港去,已經(jīng)是多年前的舊聞。一個一年級的孩子,第一天背起書包上學時,他是多么興奮,而老師在他心中是多么神圣??!不過,他的熱情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遞減,讀到高中時已經(jīng)“苦大仇深”,所以高考一完,過去是大規(guī)模地撕書,最近幾年,有的學生開始毆打老師。
在那條冰冷的考試流水線上,固然永遠不乏第一名,每年也都有高考狀元,但“熊孩子”的產(chǎn)量很高。如果我們繼續(xù)唯分數(shù)是求,則“熊孩子”的產(chǎn)量會越來越高。
前幾年,我在電視中看到過一個“斐濟男孩”:他自幼被父母關(guān)在雞籠中,他的一切都是雞的復(fù)制,包括手的形狀。
在哲學層面,我們一直在把教育簡單化,而在技術(shù)層面復(fù)雜化。其實,一個最直觀的換算公式是: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雞群中,會成為一只雞;生活在原始部落,會成為一個野蠻人;生活在紳士中,會成為一個高貴的人。
在老子的哲學中,在眾多文學家的筆下,孩子都是純潔的小天使。那么,孩子為什么這樣熊?每一位家長和老師,包括每一位成年人,先不要急著譴責孩子,而是先認真地照照自己。我想,所有的污垢都來自鏡子中的這張臉,雖然它搽滿了珍珠霜,甚至艷若桃花。
小編重要啰嗦:
在編輯部討論這個專題的時候,我們非常認同這個重要的細節(jié),那就是當有熊孩子大聲喧嘩的時候,千萬不要沖著熊孩子使勁,應(yīng)該要跟熊孩子的家長溝通。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縱使你有千萬個絕對正確的理由,但只要你敢奔著孩子去,父母就一定會跟你拼命!跟你拼命?。「闫疵。?!
孩子大多還沒有樹立公德意識,但是父母應(yīng)該有(點兒……吧……);孩子往往不太注重體面,但是父母必須在意。所以,遇到作天作地的熊孩子的時候,去跟他們的父母溝通,成功率會顯著提高。
盡管有些父母訴苦,說“管不住”孩子,但事實是:只要父母真心想管,是一定可以管得住的。因為父母都不傻,等到外人忍無可忍,出手替你管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受到什么樣的傷害,可就是個未知數(shù)了。
這個話題本刊持續(xù)關(guān)注,如果您是孩子的父母,您想了解“如何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熊孩子”,請看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