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楊
我駕駛著“青春”的跑車,狂奔似地離開“小學”鎮(zhèn),來到了“初中”縣。初中縣就是不一樣,課程不一樣,老師也不一樣了。
升入初中,我的班主任是一個體態(tài)臃腫、身材中等的大齡青年。他戴著眼鏡,但即使戴了眼鏡,也遮不住他那“殺氣騰騰”的目光。
他是班主任,不但教兩個班,而且還是年級組長,在我的記憶中似乎從來沒有見過這樣辛苦的老師。
記得有一次李老師這樣說:“我前幾天要編排年級課表,第一次干沒經驗,就整日地編,我本來有午休的習慣,但這幾天都沒睡,前兩天晚上拿著那個課表工作到深夜,居然就躺在椅子上睡著了,凌晨5點被凍醒,我趕緊……”
其實李老師說這番話只是想激勵我們要努力奮斗,但我卻從那話中感到了辛酸,也產生了敬意。
李老師不僅是個工作狂,他的教學方法也是頂呱呱。
在他的課堂上,同學們的精神無不高度集中。別看他胖墩一個似乎很和藹,可暴怒起來就“山崩地裂”,想到這個可怕場景,同學們無人敢開小差。但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他講的課十分有趣,聽起來就不知不覺就入了迷。在講古詩時他會繪聲繪色,引你進入那詩的情景中。如果那是秋天,他會從喜悅與悲傷兩方面來講解,如果說喜悅,他會讓你想象到有一望無際金燦燦的稻田,以及碩果累累的果園。如果講到悲傷,他會將你引入另一情景:背井離鄉(xiāng)的大雁,瀟灑疾飛,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傷痕”。
老師的能力絕不局限于此,他對我們的自理要求更是嚴格。
記得李老師說:“我愿作個二百五班主任。”當時我聽著很納悶呀,老師怎么會愿意做個二百五呢?原來,他是希望班上人人都能管好自己,那些能自己做好的事都由我們自己分工協(xié)作去做好,從而鍛煉培養(yǎng)我們自己的能力。無論從他的嚴格,還是我們自己的能力培養(yǎng)出發(fā),我們班人人都按要求做好自己的事,不敢出一點差池。
我們班李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與別的老師不太一樣,他是我的偶像!
(指導老師:李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