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劉一穎
東盟擁抱世界的這些年
□ 文/本刊記者 劉一穎
二戰(zhàn)后,亞非拉地區(qū)成立了多個地區(qū)性國際組織,包括非洲國家聯(lián)盟、南亞區(qū)域聯(lián)盟、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等,但真正為本地區(qū)發(fā)展帶來重大促進的可謂鳳毛麟角,而東盟是一個特例。
1967年成立的東盟不僅促進了內部各國的發(fā)展,而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擴大影響力。東盟的重要性不斷得到中國、美國等世界大國,以及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認可。通過“10+1”、“10+3”、“10+6”、東亞峰會等機制,東盟與這些國家建立了密集的雙邊、多邊、多層級關系網絡。
東盟除新加坡、文萊比較富裕外,大部分成員仍處于發(fā)展中狀態(tài),緬、老、柬三國仍屬于世界最貧窮國家之列。但是,作為以發(fā)展中國家為主的東盟,卻在國際舞臺上打出一片天地,它靈活地實施“平衡外交”,在大國之間穿針引線,左右逢源。東盟先后與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大國建立了對話伙伴關系,將有利益關系密切的重要國家都納入了東盟搭建的平臺。1994年,東盟發(fā)起成立“東盟地區(qū)論壇”,邀請主要對話伙伴加入,設立了推進“建立信任措施”“開展預防性外交”等議程,以解決地區(qū)內爭端和沖突。目前,“東盟地區(qū)論壇”已有27個成員,成為亞太和東亞地區(qū)重要的多邊安全機制,它的成功運作創(chuàng)造了“小國領導大國”的奇跡。
2015年10月12日,RCEP第10輪談判在韓國舉行
1991年 7 月 ,時任中國國務院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的錢其琛,首次應邀出席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第 24 屆東盟外長會議
在美國,奧巴馬政府就十分重視東盟,2009年,美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并表示將“致力于和東南亞國家建立面向未來的伙伴關系”。美國與各東盟國家間的關系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改變,其鞏固了與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3個傳統(tǒng)盟友及準盟友間的關系,加強了與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非盟友國家的合作,并積極接觸了緬甸、柬埔寨等長期敵對的國家。雖然眼下特朗普政府對東盟的態(tài)度還不甚明朗,但美國始終不會完全淡化與東盟的合作。
美國的傳統(tǒng)盟友日本也向東盟投去了關注。2006年,日本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計劃,即把歐亞大陸外圍興起的國家聯(lián)合起來開展外交,其中就包含了柬埔寨、老撾和越南。在2008年前,日本一直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國,在東南亞的援助、投資頗具規(guī)模。
在共同需求的驅使下,俄羅斯與東盟間的合作也在升溫發(fā)展。2016年在俄羅斯—東盟建立對話伙伴關系20周年紀念峰會上,雙方建立了戰(zhàn)略伙伴關系。從21世紀初國力恢復開始,俄羅斯加強了與東南亞地區(qū)的聯(lián)系。通過發(fā)展與傳統(tǒng)伙伴國越南的經濟、軍事、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關系,俄羅斯逐漸打開東盟大門,與印尼、老撾、泰國、菲律賓等國開展合作。
在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錢其琛所著的《外交十記》一書中,他這樣記錄了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的重要時刻:“1991年7月,東盟首次邀請我出席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24屆東盟外長會議開幕式并與東盟6國外長磋商?!痹?991年前后,東盟和中國改變過去幾十年的隔閡狀態(tài),雙方改善了關系,中國和印尼恢復了外交關系,并先后和新加坡、文萊建交。
1997年肇始于泰國的金融危機席卷亞洲,危機不僅未將東盟沖散,反而激發(fā)出東南亞各國共同抵御危機的決心。以東盟為中心的自貿區(qū)建設突飛猛進,尤以率先建成的中國與東盟(10+1)合作機制和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機制最為引人矚目。在這場金融風暴中,中國鼎力相助,成為首個與東盟建立合作機制的國家。
過去的20余年,中國與東盟關系經歷了不斷成長、逐漸成熟的過程。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fā)表題為“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 此后,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不斷提質升級。據中國商務部統(tǒng)計,2016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東盟全年貿易額達到4522億美元。目前,中國連續(xù)7年位居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2017年1~5月份,中國—東盟貿易保持持續(xù)增長勢頭,增長速度達到16.2%,比中國平均貿易增長速度高3.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東盟國家出口達1088.6億美元,自東盟進口868億美元。
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已超過1830億美元,其中東盟國家對華累計實際投資達1080億美元。近年,中國和東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lián)互通合作不斷發(fā)展,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企業(yè)累計在東盟國家簽訂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合同額達到2962.7億美元,累計完成合同額2040億美元。
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已經建成,升級議定書也已生效。新建立的瀾湄合作機制為深化中國與東盟合作、縮小東盟內部發(fā)展差距提供了新動力。中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與東盟各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十分契合,得到東盟的積極響應。不斷擴大的民間交往構筑起了雙方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中國與東盟剛剛在2016年慶祝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又即將在2018年迎來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15周年,作為東盟與域外國家雙邊關系中的重要一筆,中國和東盟關系將拾級而上。
正與2017年4月在菲律賓舉行的東盟峰會主題“擁抱變革,融入世界”相吻合,在內部不斷自我優(yōu)化的同時,東盟大膽地走向國際舞臺。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逐步擴大的洪流中,東盟作為區(qū)域主義和全球性力量的典范,就似一股清流。如今備受關注的《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就是東盟積極“融入世界”的一大亮點。
在東盟邀請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國共同參加RCEP談判,這個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占全球GDP總量1/3的自貿區(qū)一旦談成,將成為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qū)。作為目前全球地域最廣、成員最多元的區(qū)域自貿談判,進程必然艱難曲折,有國家擔心削減關稅后會影響本國在區(qū)域內的產業(yè)地位。盡管如此,東盟對RCEP的達成充滿了強烈的意愿。至此,RCEP已開展了19輪談判,東盟提出在2017年內實質性結束談判的目標。
東盟國家雖小,但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機智地采取行動,維護了自身安全。走過50個春秋,東盟日益進取,展開多方位外交,不斷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如今,在國際舞臺上,東盟正如一位翩躚的舞者般引人矚目。
·聯(lián)系編輯:2849464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