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貴州江河監(jiān)理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隧洞冒頂處理施工
方 芳
(貴州江河監(jiān)理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當前,隨著大量隧洞施工的進行,因為開挖、洞身冒頂陷落等原因而造成的施工事故時有發(fā)生,隧洞施工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提出了超前小導管配合工字鋼施工處理方案,分析了其在斷橋1#隧洞施工中的應用情況。結果表明,隧洞冒頂事故得以有效解決,工程作業(yè)順利開展。根據(jù)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支護、加固方案,是保證隧洞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應對冒頂?shù)雀鞣N事故的有效方法。
隧洞冒頂;施工措施;隧洞
隧洞施工過程中,若是勘測設計不到位或是施工技術選用不當,則極易出現(xiàn)塌方甚至是冒頂事故[1]。對此,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必須重視隧洞塌方冒頂?shù)念A防與治理,從而確保施工安全與隧洞運行可靠。
1.1 隧洞塌方冒頂預防
在隧洞施工過程中,有效預防隧洞塌方冒頂問題的措施如下:
(1)做好勘測設計。在進行隧洞工程施工前,應對其所在地區(qū)的地質水文問題進行詳細的勘察,充分掌握隧洞軸線、進出口地質情況,認真分析隧洞穿越的埡口、溝谷以及山體等,全面掌握可能出現(xiàn)塌方冒頂事故的地段。若是必須通過此類地段,則可預先制定有效的處理方案,確保施工安全[2]。
(2)選擇合理的施工技術。在進行隧洞施工時,特別是在穿越圍巖薄弱區(qū)的過程中,應加強施工排水,選擇弱爆破或者不爆破開挖技術,做好支撐和襯砌施工。
(3)在隧洞施工中,應加強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xiàn)隧洞塌方冒頂預兆,及時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加固未塌地段,防止事故范圍擴大[3]。
1.2 隧洞塌方冒頂處理施工
根據(jù)隧洞塌方冒頂?shù)囊?guī)模以及塌渣補給,可以將塌方分為兩種:一是大塌方,其塌方體厚度大,范圍廣,且不斷擴展;二是小塌方,其塌方體未能夠將坑道完全堵塞,人員可進入觀察處理。在進行隧洞塌方冒頂處理施工時,對于上述兩種形式應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是小塌清、先支后清;二是大塌穿,先棚后穿。前者即在塌方量不大的時候,做好頂部支撐方可進行塌方的清除工作,避免因此導致側壁失去平衡,再次出現(xiàn)塌方;后者則是在塌方難以清除時,將其當做松散破碎的地層繼續(xù)進行施工,可采取超前支撐、開挖導坑等工藝穿越塌方體。值得注意的是,在穿越前應將塌方兩端支頂牢固,避免塌方再次擴大。
2.1 工程概況
斷橋1#隧洞26+780~26+806段于2012年4月25日出現(xiàn)塌頂,其中26+792~26+799已支護段被壓塌,26+799~26+806已支護段鋼支護已下沉0.3~0.5 m,26+780~26+790段地面塌陷,面積約50 m2,深約8 m。
2.2 隧洞冒頂事故分析
據(jù)調查分析,在塌頂以上地面周圍有多個小煤窯,當?shù)卣帽剖侄畏忾]了所有煤洞來關閉小煤窯,填料為細顆粒石渣,無粘結性。該段洞頂?shù)降孛婢嚯x11~18 m,由于下部開挖振動,小煤窯垮塌,沖擊力砸垮了已支護好的洞身,造成塌陷。
從5月15日開始近10 d連續(xù)下雨,但洞內未見明顯滲水,2012年5月24日,水投公司組織四方人員現(xiàn)場辦公分析認為可能只是部分小煤窯垮塌,存在大部分空腔。經專家論證,該段隧洞內外分開進行處治,施工方案以聯(lián)系單的形式通過。
2.3 隧洞冒頂處理施工
2.3.1 洞內施工
采用25b工字鋼設仰拱,頂拱打鋼梁進行支護,超前小導管內置Φ25鋼筋注漿配合,強行推進。
(1)施工要求及條件。鋼支撐采用25 b工字鋼封閉式進行支護,在鋼支撐拱頂以上用挖掘機頂18#工字鋼,間距0.5 m,仰角3°~5°,搭接長度大于2.0 m,小導管注漿配合施工。支護長度66 m(26+760~26+826)。導管單根長度6 m,選用Φ48熱軋無縫鋼管、壁厚4 mm,內置Φ25鋼筋。鋼管沿開挖輪廓線布置,鋼梁與小導管不設在同一榀工字鋼上,間隔一榀,均以外插角3°~5 °打設。鋼管內外注水泥漿,水灰比為1∶1、0.8∶1、0.6∶1,注漿壓力0.2~0.5 MPa。
(2)施工組織方案。針對該特殊洞段小煤窯多,地下情況不明,有可能還有空洞導致垮塌,洞內部分已支護段出現(xiàn)變形的情況,該方案施工長度定為66 m,樁號26+760~26+826。
第一步安設鋼支撐,工字鋼采用25 b型號,間距0.5 m,直墻伸入底板下0.6 m,兩腳用同級工字鋼連接封閉。用Φ25鋼筋連接固定相鄰鋼支撐,拱頂間距0.3 m,側墻段間距0.4 m。鎖腳錨桿長4 m,間距0.5 m。
第一榀工字鋼上安設鋼梁,仰角3°~5°,單根長度6 m,采用14 #工字鋼作支撐架,用挖掘機錘頭頂進,間距按0.5 m,每隔2 m一個循環(huán)。
第三榀工字鋼開始打小導管,導管長度6 m,選用Φ48熱軋無縫鋼管、壁厚4 mm。鋼導管沿開挖輪廓線布置,間距0.2 m,共30根。以外插角3°~5 °打設,在導管內置Φ25鋼筋一根,每隔2 m一個循環(huán)。小導管施工完畢開始鋼管內外注水泥漿,水灰比為1∶1,注漿壓力0.2~0.5 MPa?;赘叱桃韵麻_挖1.0 m,回填0.4 m碎石,上部澆筑0.6 m厚C20混凝土。
(3)施工機具﹑設備。布置1臺鉆機,型號為XY-2PC,鉆頭直徑Φ75 mm,鉆桿單根長為1.0 m,壓漿機采用GJB3型壓漿機一臺,并配吸漿管、壓漿管和一個攪拌桶,挖掘機一臺。其中,吸漿管長度≥6 m,壓漿管長度≥10 m,來保證移動距離要求。此外,還需砂輪式切割機、小臺鉆、電焊機等。
2.3.2 施工工藝
(1)鉆孔施工。鉆孔開孔位置宜在開挖邊線外側5~10 cm,鉆孔間距為20 cm,鉆孔角度按隧洞邊線外插3°~5°。鉆孔角度誤差≤2°,孔深允許誤差為±50 mm。要保證各鉆孔相互平行,每個鉆孔要圓而直。
由于小導管一般應用于圍巖特別破碎的部位。所以,直徑較小﹑長度較短的小導管可采用沖擊式風動工具將桿體直接打入圍巖。遇圍巖時需要先鉆孔,再插入小導管管,當成孔困難時可采用套管跟進法進行鉆孔。①錨桿體制作。為了向孔內或直接向松散圍巖插打方便,小導管前端制作成≤45 °的尖角。管壁鉆孔,孔徑6~8 mm,孔徑沿管軸向100~150 mm,沿環(huán)向90 mm,呈梅花形分布。當需要在孔口處安裝托板時,需將桿體外露端加工100~150 mm的管螺紋,以便擰緊螺帽固定托板。托板上應設置直徑約12 mm的排氣孔。導管鉆孔作為注漿孔,鉆孔梅花型布置,間距為0.3 m,鉆孔直徑為10~16 mm,尾端預留60 cm不鉆孔,作為止?jié){段,前端加工成10 cm的尖端,管棚安裝角度控制在3°~5°,鋼管施工誤差徑向≤20 cm,沿相鄰鋼管方向≤10 cm。②錨桿布置。管式錨桿常用于隧洞超前支護,即超前小導管錨桿,一般僅在拱部設置,共需設29個,必要時也可在邊墻局部設置。其布置應滿足以下要求:鋼梁與超前小導管棚在縱向兩排的水平間距各為2.0 m/排,其布置圖如圖1所示。超前小導管錨桿的長度6.0 m,超前小導管錨桿和小管棚與鋼架支撐聯(lián)合使用時,布置于鋼拱架上部,其外露端應支撐在鋼拱架上,采用雙層或三層超前支護,以增強其共同的支護作用,提高其對頂部圍巖的承載能力。
圖1 超前小導管配合工字鋼施工
(2)管式錨桿注漿。為充分發(fā)揮管式錨桿的優(yōu)越性,一般利用管式錨桿對圍巖進行預注漿,固結圍巖。預注漿施工可根據(jù)地質情況、設備能力、施工條件等參照要求進行:①注漿宜在圍巖被噴混凝土覆蓋之后進行??卓谔庡^桿與孔壁之間的縫隙應封堵。注漿應采用專用的連接器和注漿機。注漿壓力確定為0.2~0.5 MPa。②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孔內循環(huán)式灌漿法。因灌漿部位空腔較大,為降低灌漿對隧洞頂拱的荷載壓力,在灌漿時采用間歇式,即每孔灌注超過0.2 t水泥后暫停,跳到下一孔繼續(xù)灌注。
(3)灌漿壓力。灌漿孔分兩個次序,I序孔為奇數(shù)位置,左右兩邊對稱注漿。II序孔為偶數(shù)位。I序孔灌漿壓力較低,控制在0.2 MPa,II序孔灌漿壓力較高,控制在0.3~0.5 MPa。灌漿漿液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采用1∶1、0.8∶1,襯注漿水灰比為0.6∶1。
(4)變漿標準。當某一比級漿液的注入量達到200 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到0.3 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可變濃一級漿液。當吸漿量小于1 L/min時,持續(xù)灌注30 min,停止注漿。
(5)縱向施工。26+799~26+826變形較大,采用14#工字鋼無間距進行加強,不再注漿,作為永性支護,二襯混凝土施工時不取消,支護方式與后26+799~26+760段相同。從26+799開始超前小導管施工,第一次注漿3 d后開始掘進,在小管棚支護下進行開挖,開挖采用雙側壁導坑(設計底以下1.0 m)進行施工,邊墻基礎先開挖成1.0 m寬,開挖長度控制在0.6~1.0 m以內。開挖完畢后,基礎回填0.4 m厚碎石,立即采用工字鋼架進行側墻和拱頂支護,鋼架間距為0.5 m/榀,用Ф25鋼筋連接(每段連接長度以相鄰兩榀工字鋼外沿為界)。上部拱架立好后,挖掉中間預留部分軟基,深度和兩側墻一致,用塊石回填填平至兩塊石面,采用同級工字鋼將兩側墻工字鋼腳焊接在一起,澆筑0.6 m厚C20混凝土封閉基礎,如圖2所示,然后進行掛Φ6.5鋼筋@200的網(wǎng),噴射10 cm厚C20混凝土施工。當沿隧道斷面輪廓超挖較大時,部分位置采用C10砌石混凝土進行回填。施工中堅持“管超前,短開挖,弱爆破,早封閉,強支護”的原則。
圖2 工字鋼及基礎施工剖面圖
2.3.3 洞外施工
(1)征地。26+780~26+790地面塌陷,深度約2~9 m,面積50 m2,位置在坡面上,需削坡回填,共需征用土地420 m2。
(2)回填。該坑凼位于隧洞中段地面,由于交通不便,如果采用機械進行回填,需新征用進場便道,從降低成本考慮,采用人工回填?;靥钔潦焦こ虜?shù)量為275 m3。
在進行隧洞施工時,首先應做好前期的地質勘測,避開軟弱圍巖,制定科學的加固施工方案,避免施工中出現(xiàn)塌方冒頂現(xiàn)象;其次,一旦在施工中發(fā)生塌方等事故,必須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處理方案,通過支護、加固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圍巖和塌方體穩(wěn)定,實現(xiàn)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1] 孫聯(lián)偉. 通過隧道塌方冒頂段施工技術[J]. 隧道建設, 2009, 29(3):329-333.
[2] 劉俊生,王藝凝,常狄.長引水隧洞勘察的幾點體會[J].東北水利水電,2015,33(1):53-54.
[3] 汪德云,袁鴻鵠,王芝銀,等.松散地層淺埋水工隧洞現(xiàn)場監(jiān)測試驗研究[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1,48(6):94-98.
方 芳(1977-),男,湖北天門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監(jiān)理方面的工作。E-mail:250294024@qq.com。
TV554
A
2096-0506(2017)06-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