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文 厲偉
摘 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全社會的協同,涉及到“政產學研用金介”等諸多方面。在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社會背景下,高校如何把握機遇,響應政策,建立順暢的成果轉化機制成為關鍵環(huán)節(jié)。該文梳理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問題,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的構建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 科技成果 工作體系 初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7(a)-0233-02
高校擁有很多的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如專利成果、論文成果、技術秘密、軟件著作權等,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需要與市場對接,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在全社會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背景下,對于高校內部而言需要建立一條順暢的技術轉移路徑,這涉及到建立科研、財務、人事、審計、資產經營公司等多部門的協同工作機制;同時,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需要外延至校外的相關政府部門(如法律、稅務、知識產權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萍汲晒D化體系構建,需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高校內部協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第一,高校應成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國辦發(fā)[2016]28號)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建設100個示范性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因此,有實力的高校應以此為契機成立技術轉移中心,全面開展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工作。高??萍汲晒D化工作不應局限于供給導向的技術轉移,也就是備受關注的科技成果轉化,因為已有的科技成果轉化遇到困難,不僅僅是機制的問題,大多數成果只能停留在實驗室,不具有實際轉化意義,也就是說不具有市場推廣價值;高??萍脊芾砉ぷ髡?,應將技術轉移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需求導向上來,主動出擊,尋找需求,開發(fā)需求,兩條腿走路,盤活技術轉移工作,在與企業(yè)對接中,幫助企業(yè)發(fā)現實際技術困難,為企業(yè)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研發(fā),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技術市場的供求平衡,實現提高高校研發(fā)能力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實力的雙贏,也從源頭上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
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需要提到一點,高校應重視橫向科研項目的管理工作,所謂橫向科研項目是指資金來源于企事業(yè)單位的科研項目,教師以學校法人主體的名義代表學校與企事業(yè)單位簽訂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開發(fā)合同等,大多數的合同都為企業(yè)解決了當下的實際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點”的解決,在科研管理工作過程中,應鼓勵教師不僅局限于服務“問題點”,而應該協助企業(yè)在技術改造升級上做更多的思考,甚至是前瞻性的、前沿的,高校要鼓勵教師技術服務“向前一步走” ,為有實力的企業(yè),提供更利于供給側改革的技術方案、甚至新技術的研發(fā),這樣在基于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的合作中,開發(fā)出新的技術需求,也倒逼高校研發(fā)能力的提高。此外,江蘇省很早就開展了“科技副總(企業(yè)創(chuàng)新崗)”試點工作,以產學研合作研發(fā)項目為依托,面向江蘇省企業(yè)設立技術副總或副總工程師兼職崗位,聘任高校教師任職,以實地考察、深入現場的工作來促進技術升級改造,推動供給側改革。
第二,高校人事部門在校內成果轉化政策中明確鼓勵科研人員進行成果轉化,將科技成果轉化指標列入職稱評聘體系。以中國礦業(yè)大學為例,支持教師離崗創(chuàng)業(yè)不超過3年,在此期間學校保留人事關系、職稱和人事檔案,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但是在具體操作中需要同時妥善解決教師所在二級單位在離崗創(chuàng)業(yè)期間的工作安排,為教師離崗和返崗鋪平道路;人事部門更需要盡快完善人事考核制度和職稱評定制度,對于科研人員可區(qū)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類型,對于基礎研究人員應當著眼于學科前沿,扎實基礎研究;對于應用研究人員提倡積極參與技術轉移工作,為經濟發(fā)展做貢獻;設定不同考核機制,職稱評定更多元化,從根本上解除離崗創(chuàng)業(yè)人員后顧之憂。
第三,對于成果轉化收益分配過程中,涉及到的財務、審計工作,需財務部門協助處理好相關涉稅事項,充分了解、用足國家和地方給予的成果轉化納稅優(yōu)惠政策,審計部門做好防范經濟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工作。高??蒲谐晒麨槁殑湛萍汲晒瑱鄬贇w學校,對于技術成果作價入股的成果轉化方式,由于高??萍汲晒钟腥耸菍iT的科研人員,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從事科研工作,并不具備資本管理和運作的專業(yè)能力,因此,高校成果轉化機制建立過程中,可探索制定委托該校資產經營公司來管控職務性科研成果的股權收益方案,同時要考慮到合法性。
2 政府鏈式扶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政府應主導地方性稅收減免優(yōu)惠和財政補貼,對于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yè),給予合理范圍的財政補貼或稅收減免。
政府應探索建立輻射全國的大型技術市場,建立規(guī)范化的技術交易所,使技術市場實體化;同時建議由政府統(tǒng)籌,構建“包干業(yè)務指導”,每一項科技成果自轉化啟動時,即可獲得一個完整鏈條式的服務支持,從開始談判到簽訂合同,再到成果落地產業(yè)化,其過程中包括的法律、稅務、知識產權、金融信貸等環(huán)節(jié)涉及到的專業(yè)咨詢和指導由政府牽頭各相關單位,各單位派出代表成立包干項目小組,以成果為單位進行跟蹤式服務,把科技成果轉化當成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來做,既提高了成果轉化效率,又規(guī)避了違規(guī)風險,是一個可行性較高的多方共贏的方案。同時也緩解了基層科研管理工作人員的壓力,給科管人員足夠的時間緩沖,不斷學習,全面提高所需具備的專業(yè)能力,更好的做好成果持有人與其他多方的橋梁紐帶作用。
3 中介協會支撐,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國辦發(fā)[2016]28號)提到,要培養(yǎng)1萬名專業(yè)化技術轉移人才。這對成果轉化工作領域的行業(yè)協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各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應積極探索技術經紀人執(zhí)業(yè)資格的建立,培訓方案、知識體系、考核標準的探索,建立全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技術經紀人培訓和考核體系,規(guī)范技術經紀人市場,以人才專業(yè)性促進成果轉化市場的流通。
各中介組織,在成果轉化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發(fā)揮效用不容小覷,同時也需要政府給予引導、支持和規(guī)范。鼓勵事務所進入技術市場,探索科技成果的估值,為成果轉化定價提供一定依據;對于高校教師向企業(yè)的科技成果轉化而產生的股權和分紅也給專業(yè)的資本管理機構帶來了新的業(yè)務方向。
充分利用好“互聯網+”,來提高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效果,如科易網是典型的“互聯網+技術轉移”的互聯網公司,以平臺方式服務企業(yè),工作涉及技術面廣且體量巨大,歷經兩年多的探索,實現在線技術交易4 000多項,大大促進了技術市場的成果轉化效率效果,高校在成果轉化工作中可以選擇與實力強、影響力大,操作規(guī)范的專業(yè)技術轉移機構合作,借助專業(yè)技術轉移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滲透能力,挖掘出需求,在獲取企業(yè)信任的情況下,將開發(fā)需求轉嫁給高校,實現對接。
高校內部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實際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和借助外部支持。在互聯網時代,高校要主動出擊,重視自身處于成果轉化工作中的重要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職能,提高科技成果競爭力,開發(fā)需求、滿足需求、占領需求;在供給側改革的機遇下,高校應做好定位,保持技術研發(fā)與市場的緊密結合,在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成績,提高自身研發(fā)能力,為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夏東平.辨識“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J].華東科技,2017(1):54-59.
[2] 杜乾香.高??萍汲晒D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7(2):251.
[3] 劉鼎成.淺談“互聯網+”視角下的高??萍汲晒D化[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231.
[4] 李健.成果轉化中創(chuàng)新主體的法律保障體系構建——以科技中介組織為例[J].中國高??萍?,2017(Z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