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回族自治州(簡稱臨夏州)位于黃河上游,東臨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瀕蘭州市,是甘肅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漢藏貿易樞紐。
同時,臨夏州是中國兩大回族自治州之一,州情的基本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多三窮”。
“一多”,即多民族多宗教,全州有回、漢、土、藏等31個民族,州內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
“三窮”,就是民窮縣窮州窮。民窮,主要是貧困面大,生活條件差,全州共有耕地216萬畝,70%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區(qū)和高寒陰濕區(qū),人均耕地僅為1.07畝,人地矛盾十分突出??h窮州窮,主要是經濟發(fā)展嚴重滯后,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遠遠低于甘肅和全國平均水平,處在全省14個市州和全國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后列,八縣市均為六盤山片區(qū)集中連片特困縣。
自脫貧攻堅戰(zhàn)號角吹響以來,臨夏州通過精準的“按方抓藥”方式,使這里的脫貧攻堅工作發(fā)生了顯著變化,一幅幅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動畫面,正徐徐展開……
識貧——望聞問切
臨夏州康樂縣上灣鄉(xiāng)馬巴村曾是康樂縣最貧困的村之一。2013年貧困發(fā)生率42%,而在2016年底貧困發(fā)生率降到了3.8%。對此,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在2016年調研該村精準扶貧工作時給予了充分肯定。
是什么原因讓一個曾經最貧困的村子在短短3年時間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康樂縣扶貧辦主任楊建軍表示,因地制宜、精準到戶、因人施策、講求實效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康樂縣的“新路子”。
例如,2014年,四社社員進行民主評選貧困戶的過程中,要在蘇孝賢與韓新才2戶之間評選出一戶更符合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當時,兩家村民都對自己的家庭情況作了介紹。韓新才在建筑工地做技術工種,1年可收入幾萬元,兒子在蘭州上大學,妻子在家務農。蘇孝賢和兒子手頭無技術,在外面當小工,工資低,妻子在家種地,兒媳婦和兒子已離異,孫子在馬巴小學讀書,是個單親家庭。
在兩家條件相差不多的情況下,韓新才說,“我家庭雖然也困難,但和蘇效賢家比,我手頭還有一門技術,還是四社的社長,自身發(fā)展動力要比他家好些,他比我更需要幫助。”經過雙方在會議上的溝通與村民甄別,最終蘇效賢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而這只是該村精準扶貧識別中的一個小小縮影。
記者了解到,在整個貧困對象識別的過程中,馬巴村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評議五公示”的工作流程實行進出管理,尤其是通過“比”,來甄別出到底哪一戶更困難,更需要幫扶,通過村民投票評議,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公正公平,鄉(xiāng)親們心服口服,同時也有效避免了一些村級矛盾糾紛。
“公示時只要有群眾提出意見,干部們三番五次調查,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答復,這樣確定的人選還能不準?”村民們這樣說道。
扶貧——黨建引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卑衙撠毠耘c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緊密結合起來,在精準扶貧中更好地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選好配強鄉(xiāng)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注重從精準扶貧的一線考驗干部、識別干部,這是臨夏州委派基層干部的重要部署,也是推進精準扶貧的有益探索。
馬巴村有個群眾服氣的村班子,“村兩委”班子結合村情實際,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作為脫貧攻堅主要任務來抓。
近年來,共投入32萬元修建便民橋4座,徹底解決了群眾過河難的問題;投入49萬元硬化村社道路3.5公里,投入20萬元對2公里通社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徹底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投入100萬元新建標準化幼兒園和村小學,徹底解決了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圍繞馬巴村的土壤、氣候等發(fā)展條件,積極引導貧困群眾發(fā)展富民產業(yè)。按照“群眾入股、集體管理、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模式,在2010年成立了全州首家股份制園林企業(yè),共動員61戶群眾入股。
2015年,村支部書記蘇育民和村班子成員從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瑤池公司引進高原樹莓產業(yè),為消除群眾顧慮、降低產業(yè)風險,他們各自栽植1.5畝先行試驗,在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動員群眾種植。時光彈指一揮間,馬巴村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從往日的深度貧困村,降為了貧困發(fā)生率只有3.8%的村莊。
群眾受益,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與幫助,更離不開不分晝夜,為群眾傾注大量心血的“兩委”班子。日夜繁忙的工作讓蘇育民的妻子產生了埋怨。她說:“你整天進東家出西家,磨破嘴跑斷腿,圖個啥?”蘇育民說:“我是一名村支書,這是我應該做的,咱村群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我認為自己忙得值。”這句樸實的話道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心聲,或許這種精神就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扎實的根基吧。
“曾經,馬巴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發(fā)展難,村子一直處于深度貧困落后的狀態(tài)。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貧困戶自身的努力下,村子美了、群眾受益了、思想改變了?!笨禈房h扶貧辦主任楊建軍說道。
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臨夏州選派5104名州縣鄉(xiāng)機關干部到村開展幫扶,在123個鄉(xiāng)鎮(zhèn)選派掛職副書記,在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111個基礎薄弱村選配第一書記671名,加強鄉(xiāng)村兩級工作力量,健全完善駐村工作隊工作制度,強化日常監(jiān)督管理,構建了縱向到村、橫向到邊的州縣鄉(xiāng)村四級扶貧工作機構。
同時,對全州各級黨組織書記和8.19萬名黨員在省州縣三級黨校進行了全員輪訓;州縣市每年舉辦村黨支部書記示范班和培訓班,開展精準扶貧專項培訓3萬人次,對全州1700名村支書、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培訓實現(xiàn)了全覆蓋;投資3.02億元,改擴建“六位一體”村(社區(qū))活動場所784個,村級辦公條件和服務功能顯著增強,為全州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推行“村級為民服務室”黨建模式、“黨支部+合作社+產業(yè)+貧困戶”產業(yè)扶貧模式,注重從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村官、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中選優(yōu)配強村支部書記,注重培養(yǎng)出一批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戶,增強了脫貧帶富致富能力,2016年底全州涌現(xiàn)出50萬元以上的黨員創(chuàng)業(yè)大戶500戶,4000名貧困黨員實現(xiàn)脫貧致富。
脫貧——對癥下藥
“讓群眾說了算、按群眾意愿辦?!迸R夏回族自治州州委書記楊元忠這樣說道。臨夏州一直以來把扶貧重點放在培育發(fā)展富民產業(yè)和增加貧困戶收入上。2015年,向全州6.0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fā)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24.57億元,重點用于發(fā)展特色、牛羊養(yǎng)殖、小門店經營、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加工等多元富民產業(yè),基本實現(xiàn)了村有特色產業(yè)、戶有致富門路的目標。
“今年我家的樹莓要是能賣上好價錢,明年我還要多種些?!笨粗约乙呀浗Y果的樹莓,康樂縣馬巴村貧困戶蘇孝蘭樂呵呵地說道。60歲的蘇孝蘭家有3口人,30歲的兒子在天津打工,仍未成家。丈夫黃有祥與她都患有慢性病,每年看病花銷7-8千元(醫(yī)保報銷之后的自費部分)。家庭開支主要靠8畝地收入2-3千元,基本上入不敷出。
“合作社免費培訓,學完以后,我把技術都用到了。根據(jù)今年的市場價格,這1畝樹莓預計能收入6千元。”蘇孝蘭選擇種植了樹莓與中藥材各1畝。據(jù)了解,馬巴村當歸種植、高原樹莓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分別吸納社員150戶和130戶。并且為保證貧困戶樹莓穩(wěn)定增收,馬巴村與青海瑤池樹莓集團公司簽訂了8年的收購合同,保證了供銷渠道暢通。
因地制宜的富民產業(yè)有效地帶動了貧困戶家庭的持續(xù)增收,而通過技能培訓、扶貧貸款等多種幫扶措施會讓困難群眾有更多貼合自身實際的增收選擇。家住臨夏州積石山縣石塬鄉(xiāng)肖紅坪村的貧困戶張國正,曾經家庭非常困難,靠著2畝地,一年到頭收入不到千元。無技術、無資金一直是困擾他們一家人的主要問題。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來,張國正考取了汽車駕照,鄉(xiāng)鎮(zhèn)根據(jù)他的技能,為他制定并安置了鄉(xiāng)鎮(zhèn)開垃圾回收車的崗位,每月有3千多元的收入。他的大兒子在縣里舉辦的免費技能培訓班中,學到了開裝載機技能,現(xiàn)在每個月有4千多元的收入。同時,通過扶貧貸款,張國正的妻子在自家緊鄰街道的房屋里做起了小超市的生意,現(xiàn)在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她說,“超市剛開一年,我們就收入了1萬多元,相信越往后我們會發(fā)展得越好。”
積石山縣發(fā)揮村級組織和陣地作用,通過搭建“兩戶”見面的平臺,加大對貧困戶的正面宣傳教育力度,實施“扶志扶智工程”,引導激勵貧困戶樹立“崇尚致富、脫貧光榮”的想法,讓貧困戶真心想脫貧、真心想致富,充分激發(fā)自身“原動力”。
“以前我很貧困,在國家扶貧的好政策下,我通過免費培訓掌握了電焊技術,今年利用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在縣里開了一個電焊鋪,現(xiàn)在帶有6個學徒,一方面自己掙錢,另一方面幫助村上的年輕人學習電焊技術?!?017年6月13日,沈家坪村脫貧戶韓正文在一場有著兩百多名群眾和縣級包鄉(xiāng)領導、鄉(xiāng)村干部及駐村工作隊隊員的“兩戶”(脫貧戶、貧困戶)見面會上,向未脫貧的困難戶講述著自己脫貧的方式方法、家庭生活發(fā)生的變化和取得的寶貴經驗。
據(jù)了解,2017年以來,積石山縣著眼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較重的現(xiàn)狀,在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召開精準脫貧“兩戶”見面會。貧困戶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向脫貧戶進行提問,充分發(fā)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讓老百姓講自己的故事,面對面促膝交流,引導貧困群眾與黨委政府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皟蓱簟币娒鏁粌H讓大家學習了脫貧致富經驗,也傳遞了知恩感恩、勤勞致富的正能量。
因地制宜、因戶因人開“藥方”,是實現(xiàn)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重中之重,也是臨夏州選派駐村工作隊和精準扶貧培訓鄉(xiāng)村干部的第一要素。一直以來,臨夏州從貧困群眾急需所盼入手,把政府財政資金集中用于脫貧攻堅,優(yōu)先解決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通過幫扶干部逐戶查“病因”“開藥方”,為困難群眾“拔除病根”。臨夏州用自己獨特的“藥方”,使深度貧困村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讓更多的困難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