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然
那年,我與你第一次相見。
抬頭,“清河坊”三字映入眼簾,踏著青石板,伴隨著街道兩旁的紅門、白墻,還有檐角的黑瓦,我為你的典雅癡迷著。
走過一家一家的店鋪,欣賞著林林總總的珍奇古玩,真是滿目新奇啊!再往前行,哈!一家花扇店將我的眼迷住了,我徑直走向店門前,雙手不禁摩挲著門框與墻壁。這古街中的商鋪雖顯滄桑,卻依然不失生氣。將鼻子貼近墻壁,一種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進(jìn)入店中,松香氤氳,頓覺神情迷離,陶醉其中。貨架上,各式各樣的花扇規(guī)規(guī)矩矩地立著,于琳瑯滿目之中,挑出一把稱心合意的,定睛一看:“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焙伲媸羌焉炔睾迷?。輕搖小扇,真是個謙謙君子,文雅儒生?!安诲e,買了!”我會心一笑,帶著滿心的歡愉,把寶扇收入囊中,又蹦又跳。但又生怕破壞了這兒的古雅之氣,隨即又輕手輕腳了。
“咕嚕咕?!?,什么在叫?哦,我這空癟癟的肚子早已饑腸轆轆,開始打鈴反抗了。一陣酥香之氣鉆進(jìn)我的鼻子,刺激著我饑餓的神經(jīng),我被它牽鼻而行。順著氣味,穿過游人。少時,“武大郎燒餅,四元一個”九字在風(fēng)中輕撫蕩漾,涌入眼簾。懷揣著新奇,移步前行,到了,到了!我擠進(jìn)水泄不通的人群,眼前的一幕不由得讓我一驚,我的眼珠都快要蹦出了。眼前的這位,身形矮小,穿著復(fù)古,戴頂四方玲瓏帽,皮膚黝黑發(fā)亮,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武大嘛!再瞧,他那專注的眼神,那熟練的手法,搟、貼、揭、放,一氣呵成,做出來的燒餅總是眨眼工夫便消失了。終于輪到我了,松了口氣:“叔叔,一個燒餅?!薄昂绵?,稍等——”粗獷的聲音不禁讓我心頭一顫。接過剛出爐的燒餅,看著金黃的表皮,翡翠般的蔥花,我垂涎三尺,忍不住就咬下一大口,細(xì)細(xì)咀嚼,回味無窮,酥香蔓延了每個角落,直通肺腑,怎一個“香”字了得!哦,前面還有那么多好吃的??!耳朵眼炸糕、煎餅果子、果仁張、糖炒栗子……一聲聲吆喝,一堆堆人群,真可謂美味漫街頭,人潮如海流啊。
天色漸晚,紅日緩落,酡紅燃遍天際,我佇立良久,回眸來時路,心中不禁念叨:別了,清河坊街,有幸再會。今晚,你會入我夢里吧?
(指導(dǎo)老師:陳治勇)
本文以游蹤為線,敘述了清河坊街一日游之見聞。先寫坊街店鋪之珍奇古玩,再寫坊街之美味小吃。如此,凸顯了清河坊街的“玩”與“吃”兩大特色,給人以鮮明的印象。但比起一般游記文章,此文卻有它獨(dú)特所在。寫珍奇古玩,不是如數(shù)家珍,件件細(xì)描,而是先概寫一筆,再重點(diǎn)敘述花扇店。寫花扇店不細(xì)描花扇,而是重點(diǎn)寫氣味,寫輕搖小扇之儒生氣,寫自己得扇之欣喜情。寫美味小吃,先重點(diǎn)寫武大郎燒餅,再概寫一筆其它。寫燒餅,不是單寫其味,而是著意于武大形象、燒餅做工、其味之香。這就打破了常規(guī)的寫物與寫吃,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作者很著意于煉字,如寫做燒餅的“搟、貼、揭、放”,僅四字,就將功夫之精,速度之快形象化,使人如見其人,如見其行了。(清揚(y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