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以耐心、嚴謹、專業(yè)、精益求精為內涵的工匠精神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尋找大國工匠,呼喚工匠精神,就是希望能讓這種傳統(tǒng)精神綻放光彩,得到一定的傳承和發(fā)展。眼下,就有這么一批默默無聞的工匠們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fā)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同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fā)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xù)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高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了一串串水泡。
“長征五號”火箭發(fā)動機的噴管上有數(shù)百根幾毫米的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鳳林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焊在一起,焊縫細到接近頭發(fā)絲,而長度相當于繞一個標準足球場兩周。高鳳林說,在焊接時得緊盯著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叭绻@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p>
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高鳳林,他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彼?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
◆工藝美術師孟劍鋒
孟劍鋒是北京工美集團的一名鏨刻工藝師。從業(yè)二十多年來,他追求極致,對作品負責,對口碑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于心,這是大國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國制造的品質保障。
在2014年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各國元首的國禮中有一件看起來像是草藤編織的果盤,里面有一條柔軟的銀色絲巾,絲巾上的圖案清晰自然、賞心悅目。實際上,這是孟劍鋒精雕細琢的一件手工藝品。為了分別做出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光感,孟劍鋒反復琢磨、試驗,親手制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
如今,已經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的孟劍鋒,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覺得要干好工藝美術這行,還應該懂繪畫。現(xiàn)在一有時間,他就和愛人一起出去寫生、練素描。孟劍鋒說,總有一天,他會拿出一個像樣的繪畫作品,就像做鏨刻那樣,他要超越自己,追求極致。
◆國產大飛機的首席鉗工胡雙錢
工作30多年來,鉗工胡雙錢創(chuàng)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雙錢回憶鍛造過程:“一個零件要100多萬,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24毫米,相當于人頭發(fā)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shù)控車床來完成的零部件,在當時卻只能依靠老胡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tǒng)的銑鉆床,連圖紙都沒有。打完這36個孔,胡雙錢用了一個多小時。當這場金屬雕花結束后,零件一次性通過檢驗,送去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