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華
去表姐家小坐,看到侄兒小志正在跪鍵盤,見我們一家3口到場,小志很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我扶他起來,他剛想起身,表姐就聲色俱厲地對他說:“跪著,你們都好好看看,這么不聽話的孩子,讓他跪著,看他還有沒有臉面對人家!”小志聽了,眼眶里含滿了淚水。
經(jīng)詢問得知,小志是因為和伙伴們在一塊兒,不小心弄壞了人家的一塊手表,那位家長找到表姐家索賠。表姐聽后極其生氣,決心好好懲罰他。
我覺得孩子做錯事了,懲罰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法。我把表姐拉在一邊,給她看我剛剛看過的一段綜藝節(jié)目。有一位父親總是對女兒嚴加管教,有一次他認為女兒交友不慎,就把孩子五花大綁了,還喊來了親友圍觀。女兒覺得自己丟盡了臉面,發(fā)誓這輩子無論如何都要這樣綁父親一次,丟盡他的面子。20多年后,她已是事業(yè)有成的女人,而父親逐漸老去。年輕氣盛的她,在一次和父親爭吵后,找了來幾個朋友,惡狠狠地把父親給綁了起來。這一次,父女關系徹底決裂,父親對她心灰意冷,就是臨終前也不允許讓她看一眼。她難過極了,覺得父親不愛她,對親人的愛也持懷疑的態(tài)度,就是對母親,對兄弟姐妹,也不再真誠對待了。
懲罰孩子不能不顧他的尊嚴,孩子做錯事,我們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絕不能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更不可以像那位父親一樣,對孩子五花大綁,孩子幼小的心靈是極容易受傷害的。愛的方式是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用尊重的方式,長大后遇到矛盾了,他也會用尊重的方式對你,反之亦然。
想起先生跟我說,他小時候因為做錯事,被父親罰跪了整整一下午,這件事一直讓他難以釋懷。所以,如今當孩子犯了錯,他從來都是用溫柔的說教方法,維護她小小的自尊,這樣既建立了一個融洽的親子關系,又讓原本叛逆的孩子了解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及時糾正錯誤。這樣的教育,反而更加積極有效。
(摘自《黃石日報》201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