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東
社交是個很熱門的投資領域,近幾年,我看了很多社交產品,對此做了一番研究,這過程中發(fā)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比如,我有時會問身邊的朋友,你知道MySpace、Facebook、Instagram在海外哪個國家最先火起來的嗎?很多人首先會從文化、語言、發(fā)展程度等角度想到英國、日本等國。但事實上,答案是印度尼西亞。因為它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在齋月里,人們什么都干不了,都在網上聊天。所以還沒等這些產品主動去印度尼西亞做市場推廣,就火起來了。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社交產品和其他產品的不同之處。通過對不同社交產品的分析,我非常看好內容型垂直類社交產品。這類產品針對性強,容易黏住用戶。但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的商業(yè)進化路徑需要特別留意,從工具到社區(qū)是很難的一步。工具可以快速聚攏用戶,但并不一定能給用戶創(chuàng)造出新的精神空間。等用戶過了對這些功能的欣賞期后,就不會再用了。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在這一步的推進上,要思考你是否具備以下兩個特質:
第一個特質,你有沒有做社區(qū)的基因,有沒有把未來的演化路徑想清楚。優(yōu)秀的創(chuàng)業(yè)者能夠看到用戶需求的本質,并埋下做社區(qū)的線索。
第二個特質,你有沒有調整自己對數據的關注。不要沉迷于用戶增長速度,把用戶留下來才是最核心的。所以,要持續(xù)關注留存率。一個比較好的社交類產品可以做到次日留存率達到50%,15天后留存率在20%,30天后留存率在10%,如果你產品的留存率比這個數值低太多,那自己就要開始往產品方向或者產品設計上找問題。
從社區(qū)到電商這一步是相對容易的。社區(qū)大幅降低了電商最難的兩個問題:信任成本和用戶獲取成本。由于社區(qū)階段帶來的流量、形成的信任讓這條道路水到渠成。
所以在這一步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這就需要對用戶的使用行為有深刻認知,美柚做電商之前,發(fā)現他們購物圈的活躍度非常高,大量的人在討論怎么才能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于是美柚開始提供這些產品,讓用戶更順暢地進入電商環(huán)節(jié)。
在商業(yè)化的路徑上,切記不要傷到用戶。推進商業(yè)化應該是一種對用戶體驗的增值行為,而不是要榨干用戶的價值。這就需要創(chuàng)始人對用戶的使用行為有深刻的認知。
當然,電商并非唯一路徑,如何變現最終還是要結合自身的用戶特點。整個社交領域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打敗你的永遠不是那些和你做同樣事情的產品,而是那些把你用戶的時間全部掠奪過去的產品。比如,可能剛開始大家覺得搶車位、偷菜非常好玩;過了一段時間,大家發(fā)現微博提供了更好的社交方式,于是就都去微博玩了。這個現象雖然在內容型垂直社交產品里面表現沒有那么明顯,但如果要想做一個長青的產品,我覺得還是要做到幾點:
第一,要給用戶提供更新更好的交互方式,這個交互方式的變化要看它對于用戶體驗的提升有多大。第二,用戶使用你產品的核心功能只有一個,但是你又要不停地給用戶提供新功能,這就要求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產品發(fā)展過程中功能要不斷地完善,要不停地給用戶提供新的功能來滿足用戶需求或者公司的需求。但是要在需求清單中不斷做減法,做好功能增減和用戶行為的平衡。第三、所有的策略都要基于數據。對于社交產品而言,DAU(日活躍用戶數量)是決定你做很多事情的重要指標。比如你想要做群組功能,如果只有10萬的DAU,分不了幾個群組,那么這么早推出這個功能的意義可能就沒那么大。
除了DAU,你還需要找到影響產品發(fā)展的最核心指標,這個核心指標是從其他產品上無法復制過來的。假如這個指標在增長,就會帶動其他指標都會增長,這種正向增長能夠讓你的產品壁壘越來越高。
總之,保護好社區(qū)氛圍和用戶格調,哪怕遇到發(fā)展瓶頸,通過適度的產品優(yōu)化迭代,以及為用戶創(chuàng)造附加價值的商業(yè)嘗試,最后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