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從德國慕尼黑向南,我們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匆匆駛?cè)?。遠處,那阿爾卑斯山脈正舒展它的身子蜿蜒到天邊,山頂上的白雪襯著蔥綠的原野,顯得那樣和諧。公路兩旁不時閃過一塊牌子,畫著一只鹿,這是提醒司機,別在鹿兒橫穿馬路時把鹿給撞了。在遠離城市一處風景幽美的地方,車子停了下來。
這里,一大群建筑物剛剛落成,不少地方正在施工。主人告訴我們,這是一所急救醫(yī)院,或叫做“事故醫(yī)院”,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醫(yī)院所看不到的東西。
參觀的第一部分,是急救中心的通訊指揮系統(tǒng)和裝備齊全的車輛、直升救護飛機。盡管它位于郊外,但由于通訊靈敏,又靠著高速公路,所以接到呼救后能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屬于交通等意外事故的傷員,只要時間允許,一般盡量送到這里。
第二部分是手術室、治療室、病房以及各種輔助科室。病房的設置布局、采光都比較講究。從病房里望出去,窗外遠山近樹,山頂白雪若隱若現(xiàn);四月中旬天氣,不時還飄灑著幾片大大小小的雪花,但地上綠草如茵,氣候濕潤宜人。
我穿過一片草地來到了第三部分。這里有車間、廚房,有浴場、學校,似乎不是一個醫(yī)院,但確確實實是醫(yī)院的組成部分。我們看到了不少“工人”正在編織圍巾,他們聚精會神向上舉著雙手,慢慢地用手指在認真地編織著,真是一絲不茍!也許有人會問,德國的現(xiàn)代化程度很高,怎么采用這種落后的手工勞動呢?主人似乎猜透了參觀者的心思,請一位“工人”停下來,讓我們看看他的手。啊,原來是一只傷殘的手,手臂、手指的傷痕和畸形清楚可見。他的創(chuàng)傷雖已愈合,但遺留下來的畸形、肢體功能的喪失,僅僅靠醫(yī)藥是不行的,需要進行康復治療,進行肢體功能恢復的鍛煉。對于上肢、手指功能的鍛煉,這種向上編織圍巾、毛巾之類的勞動,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了。每天向上編織一段,算是“定額”吧,對勞動者來講,是有一個硬指標的要求,而要完成這個定額,就需要手臂一點一點地上抬、手指關節(jié)一針一線地活動,這種有意義的而能見成效的勞動,使人擺脫了那種純粹為了鍛煉肢體功能搞一二三四的枯燥方式。也許,就在一條1米多長的圍巾需要一個月左右編織完成的過程中,他的上肢已經(jīng)恢復了上舉功能,他那失靈的手指關節(jié)已經(jīng)能自如地活動幾萬次,而重新變得“得心應手”了!
對于下肢功能的鍛煉,也有各種車間,也是采用一種相似的勞動工種。此外,還有不少的室內(nèi)浴室。病人接受水浴的鍛煉有助于康復是眾所周知的,但在這里對于下肢抬舉走路功能的恢復更為重要。由于水的浮力,在水中抬腿走路比地面上輕松得多。這樣,至于下肢功能受到損害的病人,先在水中學走路,也就是說,學抬腿、學跨步。剛開始還可以讓病人站在一塊板上,用機械力量使板在水中上升下降,來被動地幫助病人活動下肢。
我們在這里還看到眾多的廚房,主婦們的應用品擺設齊全,那是為受傷后的家庭主婦鍛煉功能而建立的。因為康復階段往往都比較長,肢體鍛煉的動作又比較枯燥,病人在思想上容易失去信心,尤其受傷者還會產(chǎn)生消極厭世情緒!因此,結(jié)合受傷者以往從事的工作和所喜歡的活動,使病人有“家”的觀念,進行康復治療,就能收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治療效果。對于兒童們,醫(yī)院還備有各種教室,使他們既不荒廢學業(yè),也不失去鍛煉身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