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宜堯
每天早上起床,父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早市賣花。
他把賣花當(dāng)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至于賣不賣得出去,他看得很淡:賣了,當(dāng)然好;沒賣成,也無所謂。我真替父親高興,母親“走”后,他仍然把個人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
“花盆”全是父親平時攢下的瓶瓶罐罐,甚至是用過的快餐盒。他把這些器皿洗干凈、培上土、栽上花,待花開后,便小心翼翼地將其挪到他的“百花箱”里,一手拎上一箱出門了。
節(jié)儉了一輩子的父親對吃從不挑剔,粗茶淡飯,僅此而已。對于穿,父親有句口頭禪:“有件衣服就行?!备赣H很喜歡穿我淘汰的衣褲,因?yàn)榭瓷先ザ己芎仙?,他穿上后就像買了新衣服一樣高興地笑,露出兩顆還“在崗”的門牙。
一次,我瞥見父親腳上穿著一雙略顯拖沓的皮鞋,一問才知是撿來的。
我動了氣:“鞋也能撿?”
父親像犯了錯的孩子,紅著臉“嘿嘿”賠笑。
第二天一早,父親要去賣花,鞋卻找不見了,便來臥室質(zhì)問我。我裝作一臉茫然。
在他的催問下,我才告訴他:“昨天買了一雙運(yùn)動鞋,還沒來得及給你呢?!币?yàn)槲业哪_和父親的腳尺碼相同、形狀一樣,凡是我穿著舒服的鞋,父親穿著就同樣舒服。我拿出鞋,父親看了看,急躁的神情平復(fù)了許多,陷在沙發(fā)里,長出了一口氣,說:“我知道是你扔的,不怪你。有你這樣的兒子,我很高興。但我要告訴你,在用的方面你應(yīng)該學(xué)會‘做減法,能不買的就別浪費(fèi)。當(dāng)年我做木匠,很多木料拼接后都能用。”的確,很多廢料到父親手里都成了寶貝,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找他做活。
父親穿上新鞋,跺了跺腳,很高興地拎起他的“百花箱”,又去賣花了。
看著父親的身影,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父親辛苦了一輩子,從安徽逃荒到黑龍江,經(jīng)歷過三年自然災(zāi)害,又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的歲月,如今生活好了,卻依然保持著勤儉的生活習(xí)慣。只是在我看來,未免過于苛刻了。
父親常告誡我們:“勤儉是一輩子都要踐行的美德,要‘做加法,要多做,不跟風(fēng)、不媚俗,勤儉永不過時;而在具體的吃、穿、用方面,要‘做減法,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fèi)?!笨此坪唵蔚摹凹訙p法”,卻是父親一生最長情的運(yùn)算。
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們家每次去飯店,吃剩的飯菜必須打包;很多舊衣物不穿了,洗凈后都送到“救助站”;我們多次捐助山區(qū)的失學(xué)兒童,希望他們早日回歸校園……這一切,都是沿著父親的道路走來的,而這條路,我們還要繼續(xù)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