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銳+羅明志
摘 要:近年來,一些規(guī)?;B(yǎng)豬場的豬群情況令人堪憂,部分豬群逐漸向亞健康狀態(tài)演變,甚至有的已是亞健康狀態(tài),更有正處于高致病狀態(tài)發(fā)生。豬群的健康狀態(tài)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人們對所面臨的問題充滿了困惑。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探析,并就規(guī)?;B(yǎng)豬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豬群;亞健康;原因;措施
最近幾年,國內的許多規(guī)?;i場都面臨著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豬群的健康狀態(tài)處于亞健康,豬群的抵抗力越來越低。豬場的疫病越來越猖獗,流行的規(guī)模也逐漸變大、頻率越來越高。
一、疫病防控的理念
病疫防控理念非常重要,但是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豬場管理者對于疫病防控的認識還很狹義,僅僅停留在“防疫”層面或“生物安全”上。因而他們經常只注重撲滅某一種或幾種特定的傳染源,而忽視了對豬群本身的關愛和照顧。也就是說,只注重“特異性免疫”,而忽視“非特異性免疫”。然而對于豬群的來說來說,非特異性免疫卻顯得更為重要。因而,在“防疫”時,應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來對待,“扶正”、“祛邪”兩手抓,“扶正”放在第一位。只有理解清楚生豬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卻名工作方向,從而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
二、處理疫情的方法和態(tài)度
國家在對各類傳染病的處理都有相應的法規(guī)和流程,然而具體到每一個豬場,那么處理的流程又將各不相同。某些單位或個人常常會因為局部利益而將本應無害化的病、死豬銷往市場,或將其拋到野外,從而造成病疫流行。這也是近幾年來病疫流行快速,以至重復流行的罪魁禍首。
三、營養(yǎng)的重視程度
對于很多豬場來說,寧愿花錢來買些保健類藥品添加到動物的飼料中,也不愿花錢購買原料或好些的飼料。業(yè)內大多數人都知道,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對動物的生理代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都很有幫助。但大部分都卻忽視了諸如水、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這類最基本的營養(yǎng)物質。例如有的許多豬場的豬欄,由于飲水器安裝的位置或方向不合理,從而使得豬群很難充分飲水。而在玉米地選擇上,大部分的管理者寧愿花錢購買添加了脫霉劑類的飼料,也不會用來買質量好的玉米,技術含量的高檔預混料就更不會購買了。
“營養(yǎng)才是健康的基礎”,因而豬群患病的原因大多是營養(yǎng)不良,造成抵抗力偏低,很容易被疾病感染,并且在患病后業(yè)難以康復,久而久之,便演變?yōu)椴≡⑸铩疤烊坏臏卮病薄?/p>
四、獸藥和藥物類飼料添加劑的濫用
自從發(fā)現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既可以預防一些細菌類疾病,而且還能夠促進動物的生長,因而在養(yǎng)殖業(yè)內,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他化學藥物已成了“潛規(guī)則”。并且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飼料中的藥物類添加劑在數量和種類上也變得越來越多,許多豬場在飼料中頻繁地、過度地甚至是不加選擇的添加藥物,造成豬場的添加劑已到了濫用的程度。而一旦動物頻繁使用某一種藥物便會養(yǎng)成習慣,產生不良后果:由于病原體很容易發(fā)生變異,因而當它們與一些藥物頻繁接觸后就會發(fā)生變異,這不僅使得藥物變得不敏感,甚至還會利用藥物,逐漸演變?yōu)椤澳退幮跃辍被颉俺壖毦?;無論是人體還是動物體,一旦使用藥物類添加劑時,某些機體的代謝細胞可能會受到刺激而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tài),使得動物的生長速度加快。然而隨著時間的積累,肝膽的負擔會因為這些代謝物而加重,甚至受到傷害,最終導致動物生長緩慢。
作為豬場的管理者應當樹立“綠色”理念,少打針、少用藥,注意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這樣才能保證豬群的健康,從而保證食品的健康。
五、疫苗的使用問題
疫苗的在過程中,同濫用藥物的現象有些類似,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誤區(qū)。首先,疫苗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一般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或者對特定的疫病有作用,弱項消滅該病疫,則是不可能的。其次,疫苗要想起作用,還需要機體產生相應的反應,但在疫苗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存在一些誤區(qū):以為給豬打過疫苗,豬就會產生免疫。但實際上,不產生免疫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以為疫苗打得越多免疫效果越好,因而有些豬場給豬打了許多份的疫苗;有的豬場在注射疫苗時通常多種一起使用,或在短時間內注射頻繁;將疫苗和獸藥混為一談,只有豬場發(fā)病了才會用疫苗。這些誤區(qū),都導致了豬場的免疫產生許多問題。
六、關于豬群的應激與抗應激問題
在整個生豬生產流程中,對于周圍的環(huán)境以及喂養(yǎng)的方式,豬群都有著“應激”與“抗應激”的問題。因而從業(yè)者若對于這一問題的認識水平能有所提高,那么豬場的生產水哦和效率必然也會隨之提高,并且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控。
所謂應激,主要指機體由于受到應激原的刺激而產生的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和因此而產生的機能與代謝的改變。應激原的產生源于軀體或情緒受到刺激,例如打擊、寒冷、饑渴、疲勞、打針等,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應激原就產生了。應激屬于全身性的適應性反應,對機體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其性質主要還得看應激原的強度以及應激過程發(fā)生的時間持續(xù)程度,若應激原不強烈,持續(xù)的時間也較短,就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害,反而還會提高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增強其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不過當應激原強烈時,或持續(xù)時間較長,機體的生理和代謝平衡就會被打破,出現混亂。主要有以下表現: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生產性能下降、集體出現消瘦。但在生產過程中,應激卻不可避免,對豬的影響也一直存在,因而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將應激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完善豬場的設備、加強飼養(yǎng)員的培訓、加強對豬的訓練、保證豬群的飲水、注意豬場的清潔、分娩時專人護理、在對仔豬剪牙或斷臍是要主要豬群傷口感染不被感染等。
七、加強對員工的培訓
豬場員工的素質對豬場的運行十分重要,對員工加強培訓,改善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水平和工作效率,明確他們的工作目標和方向,使他們對工作方法和程序更加熟悉。很多人淺薄的認為,在疾病防控過程中,只要技術員和獸醫(yī)對各種知識和程序了解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生豬生產這一過長往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每一位參與者對整個流程以及自己的工作都應該十分明確。
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不僅可以使員工的做事醫(yī)院得到提高,而且促進做事能力的提高。因此,如果老板通過對員工的培訓將自己的醫(yī)院變成員工的意愿和行動的話,就會大大有利于整個豬場的運營。在培訓時還應當注意要常態(tài)化和制度好,保證豬場不僅出產品,還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