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溪+廖嚴力
人物簡介
吳益勝先生,香港藝群攝影學會創(chuàng)會會長、亞洲影藝聯(lián)盟(2010-2017)駐香港代表、香港馬鞍山扶苗之友會委員兼義務攝影師及泰伯基金會創(chuàng)會會長、香港沙龍影友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香港文化藝術界(攝影)國慶籌委會委員、香港明愛荃灣社區(qū)中心攝影課程統(tǒng)籌主任、珠海市寶盈豐飲用水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匯美影像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香港代理、香港吳氏宗親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吳氏泰伯紀念小學校董,曾參與主辦世界吳氏宗親聯(lián)誼會第二屆懇親大會前香港職業(yè)訓練局珠寶中心教導員(已退休) 、前民眾安全服務隊隊員(已退休)。
懷揣著將美好且重要的瞬間保留下來的初心,吳益勝先生結緣攝影四十八載。以攝影為載體,他結識了大批志同道合的攝友,創(chuàng)建香港藝群攝影學會,大家齊心協(xié)力,共同追求高層次攝影文化;以攝影為媒人,他與太太喜結連理,用對彼此的愛與依戀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以攝影為紐帶,他與孩子之間連接起了親密的父子情。
以紀實攝影為經(jīng),以情感表達為緯,吳益勝先生構建了獨屬他的光與影世界。
1969年,他第一次端起相機
1959年,吳益勝先生從家鄉(xiāng)廣東河婆跟隨姨母來到香港,當時他才6歲。由於社會環(huán)境不好,人們生活貧困。因生活所迫,懂事的他亦早早投身社會?!澳菚r候,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剛開始是各種打雜,當士多店的小工,理髪店的學徒,洋服學徒,在五金廠做小工,織羊毛衫等等。1969年,年齡稍大一些後,由小學同學介紹去學一門打金手藝。至1973年國際石油危機爆發(fā),影響了香港經(jīng)濟,而暫離打金行業(yè),轉投建筑及攝影行業(yè)。到1975年經(jīng)濟稍好轉,再重操舊業(yè),後進入周大福工作了十多年?!庇衷僖粰C會考進“香港職業(yè)訓練局”擔任全職打金教授,直至退休。
貧寒的生活,卻沒有冷卻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忙著賺一口飯吃的日子裏,他亦不斷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積極向上,
“一次,我被一些難忘的‘影子——美好重要且有特殊意義的事物及情景觸動,突然有一種想要把它們留下來的衝動,但是如何留下來呢?‘影像和‘印象就是攝影!”從此,吳益勝先生開始對攝影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說,在那個年代,打工賺錢生活是正事,而像攝影這種工作之外的“閒事”,只有業(yè)餘時間去兼任完成。
“當時很流行自修,因交不起學費,我就一邊拍一邊自學,揣摩起攝影來?!?969年,16歲的少年拿起了相機。那個年代的相機都是膠片機,每拍一張相片就要花費一張膠片,還有後期的沖曬,對他來講不是一筆小花費,因而他學得特別仔細,從對焦、構圖、沖曬都特別小心,以免浪費膠片。而拿起相機的同時,也給吳益勝先生打開一個捕捉光與影,一個紀錄歷史和時光的圖片世界。
學習,不能固步自封。吳益勝先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還專門找到一些攝影的圈子融入進去,拍到作品就與大家分享,聽取他人的意見,不斷實踐、改善,進步提升。因為對提升攝影技術充滿熱情,他得以有機會進入香港明愛荃灣社區(qū)中心,跟隨林偉群老師、太子明愛社區(qū)中心的鄧雪峰老師、九龍青年會的吳懷忠老師等,學習攝影理論知識,進一步提升攝影技術。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一次比賽中,吳益勝先生的攝影作品一舉奪得冠軍,初學攝影能取得如此佳績,實屬不易,令他十分開心?!澳塬@得這個獎,真是很意外,它大大鼓勵了我,增強了學習攝影的信心。”
攝影,讓生活非同一般
在攝影的世界裏 ,人像攝影、風光攝影、商業(yè)攝影、生態(tài)攝影、特殊攝影等等,題材豐富,而吳益勝先生最熱衷於人文紀實攝影。
人文紀實攝影,拍的是眾生百態(tài),講的是老百姓的故事。“我最喜歡拍攝紀實類題材,反映生活的酸甜苦辣,講述人間的悲歡離合?!眳且鎰傧壬v究構圖所帶出來的畫面語言,注重圖片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和思想??此臄z影作品,就象是一部故事機,常能引人入勝、發(fā)人深思。
在香港藝術界慶?;貧w祖國二十周年的活動上,吳益勝先生展出的一張攝影作品與主題貼切,吸引了參觀者的注意,那就是——《我從哪裏來》。這是一幅構圖十分簡潔的攝影作品,畫面的右下邊處,是一只被海水衝到沙灘上的,靜靜飄來的籃球,面對著遠方浩瀚的淺藍色大海,再以文字突出主題:“我從哪裏來?”巧妙地向參觀者發(fā)問,特別是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作品切中回歸主題,引發(fā)了參觀者的強烈共鳴。
原來,拍攝這幅作品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當天,吳益勝先生在海邊意欲拍攝日出,在等待日出的過程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只被海水衝上來的籃球。此情此景,突然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立即選定鏡頭和ISO,調(diào)較光圈、快門及角度,按下快門,從而有了這幅《我從哪裏來》。
在所有人文紀實類攝影題材中,吳益勝先生又言特別喜歡拍攝兒童。在他看來,兒童是天真浪漫的,是純潔無邪的,拍攝他們,往往能探尋到那個令人向往的純凈世界。俗話說,攝影作品是攝影人內(nèi)心本真的折射,這話一點也沒錯。在拍攝真善美的同時,也呈現(xiàn)出他對人性的堅持。
隨著時代的變遷,數(shù)碼相機盛行,膠片相機將要退出歷史舞臺,但吳益勝先生仍保持著對攝影認真、謹慎的態(tài)度。一直以來,他不會因為數(shù)碼相機的便捷而隨意按快門,在一幅不需要連拍的創(chuàng)作場景也不會隨意連拍,也不喜歡對照片進行過渡的後期製作,以保持“原汁原味”。在他看來,倘若只是追求快門按下去的快感,那是對攝影藝術的敷衍和不尊重。
“雖說是數(shù)碼相機,不會浪費膠片,但是仍舊要在對焦、構圖等專業(yè)技能上下功夫,這才是端正的攝影態(tài)度?!彼恼Z攝影愛好者,攝影器材的更新?lián)Q代是為了讓攝影者更好地創(chuàng)作,因而要真正學好攝影,需要熟練地掌握攝影器材的每一項功能,以更好地運用及創(chuàng)作。
他認為,攝影不單單是一門藝術,也能令人修心養(yǎng)性。“拍攝一張圖片,可以嘗試多個角度,以找到最佳的位置。就像一件事情一樣,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再找出解決問題之道?!睆臄z影當中,吳益勝先生不斷升華自己,亦悟出許多不同的道理運用至人生,多有收穫。
光與影的美妙世界
在香港明愛荃灣社區(qū)中心學習期間,機緣巧合之下,吳益勝先生與數(shù)位愛好者創(chuàng)建了香港藝群攝影學會,意在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攝友,共同學習、交流,“1987年,我們會正式被推準,延續(xù)至今正好三十年?!?/p>
三十年光陰,不短也不長,能維持下來的,是香港藝群攝影學會會員們對攝影的熱愛,他們自發(fā)地成立攝影交流小組,參加各種展覽和比賽,分享心得和體會,將攝影裝點生活,亦讓生活變成攝影對象,樂在其中。
於攝影,吳益勝先生是受益的。原來,攝影還是他的媒人呢,“當年,就是因為攝影,我與太太兩人相識、相愛,最終組建家庭,生活平淡卻不失幸福?!毕鄼C,亦是他與兩個兒子交流的工具。眾所周知,他喜愛記錄生活中平淡而寶貴的點滴,喜歡記錄孩子們臉上天真浪漫的笑容。當他的孩子出生以後,自然而然地,他擔當起了“家庭攝影師”的角色,他記錄孩子的笑、哭,第一次自己吃飯,第一次邁步,第一次騎自行車……記錄了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現(xiàn)在翻閱起當年的相片來,真是感慨萬分,如今兩個稚嫩的孩子均已長大成人了。
“看著我愿意與孩子互動,太太也融入進來,一家人和和氣氣;而且太太也非常放心讓我參加各種攝影活動?!睅е鴲廴z影,每一張作品都洋溢著愛的印記,如果說攝影是他的家庭粘合劑也不為過。
除了攝影之外,吳益勝先生亦於1997年追隨一些慈善的腳步,為香港馬鞍山扶苗之友會委員及泰伯基金會創(chuàng)會會長,深入內(nèi)地的廣東清遠、連南、河婆、河源、佛山、樂昌市五山鎮(zhèn)、博羅,廣西容縣、玉林、興業(yè),貴州遵義,湖南華閣鎮(zhèn),湖北大悟縣等扶貧助學活動,帶去了一位平凡人的愛心……亦是香港吳氏宗親總會永遠榮譽會長,2011年曾參與主辦世界吳氏宗親聯(lián)誼會第二屆懇親大會;並經(jīng)營著一家飲用水公司,因熱愛攝影的緣故,還參與經(jīng)營著深圳匯美影像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興趣與事業(yè)雙結合。
對於未來,吳益勝先生沒有刻意做太多的追求,他仍保持著學習的心態(tài),一邊學一邊拍,近期又前往西藏拍攝,尋訪人文足跡,捕捉精彩的“光”與“影”的日子好不愜意。
他說,人生是一段旅程,而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追隨著變化的腳步,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將所有的真、善、美記錄在鏡頭,不負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