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水的動態(tài)和建筑與山石的靜態(tài)相映成趣。
“弄花一歲,看花十日。”明文震亨的《長物志》共12卷,其中第二卷即為《花木》。花木有生命,富于活力和風韻,承載著靈性,蘊含著枯榮與新舊的多變,賦予園林以交替的新鮮感。他在《長物志·花木》中闡述了園林花木種植的藝術:“草木不可繁雜,隨處植之,取其四時不斷,皆入圖畫?!倍诿饔嫵傻摹秷@冶》中說要“蒔花笑以春風”,意為要經(jīng)常修剪花木以使其生長茂盛。
據(jù)呂忠義編著的《風景園林美學》記載,花木按照園林審美功能和現(xiàn)代觀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可分為觀花類、觀果類、觀葉類、林木蔭木類、藤蔓類、竹類、草本類、水生植物類等。在王芳編著的《園林藝術》中,園林植物的觀賞性涉及人的多方面感受力:有“形”,包括樹形、葉形、花形、果形等;有“色”,包括花色、葉色、果色、枝干顏色等;有“味”,包括花香、葉香、果香等;有“聲”,如雨打芭蕉、殘荷聽雨、萬壑松濤等。
植物在園林中的布置,是相地、立基的重要考量因素,講究詩情畫意之境。比如,可充分利用原有的植物,如有古樹盡量保留,因為建筑容易建造,古樹卻很難再有。計成認為,對于雜草樹木可以有選擇地鏟除和保留;山間小溪旁,可以選擇岸芷汀蘭,并描繪出技藝和意境兼?zhèn)涞漠嬅妫骸皣鷫﹄[約于蘿間,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樓憑遠,縱目皆然;竹塢尋幽,醉心即是。”他還設想了花木與建筑相映之美:寬敞的廳堂面對綠色的田園,花木深深,仿佛遮掩著重門。“桃李成蹊,樓臺入畫。圍墻編棘,竇留山犬迎人;曲徑繞籬,苔破家童掃葉。”計成認為古人的情致今人亦可仿效:編籬種菊,可仿照陶淵明舊事;開荒種梅,則可參考張九齡的舉動。
陳從周也強調花木與園林搭配的相得益彰。他認為,我國園林花木,入畫為先,孤賞為主,“空靈”二字為造園之訣?;居戎刈藨B(tài),以少勝多,葉枝透漏,形成空間感?!岸参镆耸莶灰朔?,鮮有蠢干闊葉而適于奇峰怪石間者。白皮松之獨步我國園林,蓋葉具松秀,干多古拙,雖年少已是成人之概?!?/p>
園林植物,一方面有規(guī)律可循,另一方面更要師法自然。陳從周以“柳”為例,分析南北園林在使用柳樹時,應視情況而定,不能強求一律。江南園林罕見柳,“蓋江南園林占地甚少,且柳樹瀕水,生長至速,葉重枝垂,不但頓塞空間,且阻視線,畫意難述,空靈不逮矣。而北國園林,柳樹高挺,別饒風姿。樹南北雖同,趣味殊異,反增空間之感,而長條婀娜,柔情萬千,為園林生色不少”。
(整理: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