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忠方
數(shù)字對聯(lián),生動有趣。而一些數(shù)字對聯(lián)還應用了數(shù)學運算,更是令人稱奇,妙不可言。
加法
清朝通州有一位畫家曹鳳,畫了一幅“百鳥歸巢圖”,要他12歲的兒子配個數(shù)字聯(lián),寫出一百只鳥兒的意思,但不準出現(xiàn)“百”字。兒子智慧過人,非常聰明,略加思忖之后,便順口說道:
三四五六七八只;
天上一只地一只。
畫家聽了之后直發(fā)呆,便問:“這怎么理解?”兒子回答道:“三乘四是十二,五乘六是三十,七乘八是五十六。十二加三十,再加五十六是九十八。再加上天上的一只,地上的一只,不是剛巧一百只嗎?”父親大悟,連連點頭,并把它寫在“百鳥歸巢圖”上。上下聯(lián)均用了加法,構(gòu)思十分精巧。
減法
北宋梁灝,82歲時得中狀元,心中激動不已,既嘆吾已老矣,又喜有志者事竟成,一時高興,寫了副好對聯(lián):
白首窮經(jīng),少伏生之八歲;
青云得志,多太公之二年。
其意是我雖比輔佐周文王的姜太公大兩歲,但比九十歲成名的伏生還年輕八歲哩。此上聯(lián)采用的是減法,暗指自己是八十二歲了。
乘法
清代外交官陳蘭彬,有一次在駐日使館后花園假山的涼亭上,宴請日本首相。趾高氣揚的日相酒足飯飽之后,還想取笑一下陳使,皮笑肉不笑地說道:“聞貴國黃河河套有九曲之稱,我想到一聯(lián),想請貴公使屬對?!彪S即念道:
黃河綠水三三轉(zhuǎn);
上聯(lián)出得奇巧,把九曲說成三三轉(zhuǎn)。陳蘭彬聞后,并未即對,而是面向山下湖水,點點上山小徑的拐角。隨即陳蘭彬笑道:“如此就事論事之聯(lián),在敝國聯(lián)壇屬于下乘,若首相果真要對,就以眼前山水應之吧?!彪S即念道:
紫海青山六六彎。
并笑著說:“首相可曾記得,我們這上山小徑不是六六三十六個彎嗎?”日相連稱“佩服、佩服!”隨即悻悻地告辭而去。此上下聯(lián)均用了乘法。
除法
在蘇州金閭門外至虎丘有一段叫“山塘”的風景絕佳的路,約有七里長,中間有個地方叫“半塘”。有一天唐伯虎和祝枝山一道游玩,祝枝山即景引出上聯(lián):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唐伯虎一時語塞,對不出來,后來他們來到一個叫“九溪洞”的地方時,唐伯虎靈感突發(fā),隨口吟道:
九溪蠻洞,經(jīng)過中洞五溪中。
七里一分為二,為三里半。九溪除以二是四溪半,也就是五溪的中間。極其巧妙地應用了除法。
(郝巧鳳摘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