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杰
大安區(qū):無職黨員助推棚改見實效
文 張杰
棚戶區(qū)改造涉及拆遷戶數多、拆遷面積廣、困難群眾多、產權主體多、產權成分多等問題。為更好地服務群眾,順利完成棚戶區(qū)改造任務,2015年以來,大安區(qū)積極發(fā)揮無職黨員“排頭兵”作用,深入棚戶區(qū)居民家講政策、解難題、送服務,讓難題不再難。
為增強無職黨員的黨性意識、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大安區(qū)為370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召開黨員大會31場次、廉潔談話28次,上黨課16次,組織業(yè)務培訓17場次,讓他們迅速成為棚改工作的“行家里手”。
通過建立監(jiān)督機制,在各棚改地塊確定2名德高望重、辦事公道的黨員為監(jiān)督代表,48名無職黨員參與并簽訂了《廉潔承諾書》,充分體現了政府陽光拆遷、廉政拆遷的宗旨。同時,建立臨時黨支部12個,組建以黨員為主的“引導服務委員會”“紅袖標”巡防隊和“7點鐘小分隊”,積極開展入戶宣傳、意見征求、糾紛調解和棚改區(qū)域的治安巡防,整個拆遷區(qū)域呈現出“哪里有棚改、哪有就有黨員”的良好氛圍。
棚戶區(qū)某地塊有戶居民擁有70平方米產權,因一次鄰里糾紛調解的誤會使他對社區(qū)工作人員不信任,認為社區(qū)工作人員存有偏心和敷衍現象,認為執(zhí)行拆遷補償標準不一、“一把尺子量不到底”。于是,他提出政府必須給予其110平方米和80平方米房屋產權賠償,否則拒絕簽約。無職黨員楊明得知此事后,主動前去做工作,多次進行政策解說,幫助他“跑腿”,提供“一條龍”服務。他激動地說:“原來是我認識上的偏差,總覺得社會對我不公,通過這次拆遷,我深深體會到政府是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庇谑?,他立馬在拆遷補償協(xié)議上簽字,接受政府的合理賠償。
為錘煉黨性修養(yǎng),大安區(qū)推行無職黨員“一管三帶”模式,管好自己、帶好家庭、帶好鄰居、帶好樓院。同時,建立黨員“一對一”“一對幾”幫扶機制,提供上門服務69次,辦理委托協(xié)議240余次。27名無職黨員亮明身份佩戴黨徽,圍繞依法拆遷、陽光拆遷、廉潔拆遷等與群眾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溝通,引導群眾更好地支持和配合拆遷改造工作。
沙魚壩社區(qū)黨員王躍輝、陳德守,扇子壩社區(qū)黨員溫躍光等無職黨員同時也是棚改被征收戶,他們積極發(fā)揮帶頭作用,率先在拆遷協(xié)議上“簽字畫押”,還勸導親戚朋友盡早簽訂協(xié)議,用實際行動化解轄區(qū)居民的擔心和顧慮。
由于棚改區(qū)域特殊困難群體多,為了配合相關部門工作,沙魚壩社區(qū)黨員楊國英等經常與棚改工作組同志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穿梭于小巷住宅間、“釘子戶”的門前屋檐下,講政策、做工作,克服各種困難,全方位提供溫馨服務。
通過參與棚改,增強了無職黨員的使命感和成就感。黨員們都說:“以前一說起棚改就覺得壓力很大,但多參與幾次就有信心了,居民咨詢政策,我們也能清楚地講解了?!?/p>
戰(zhàn)斗在棚改一線的黨員們默默地為棚改工作“保駕護航”,對個別“觀望戶”“個人利益膨脹戶”,他們采取“一戶一策”的方式,堅持“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上門訪談、電話隨談,講政策法規(guī),聽群眾心聲,疏導群眾怨氣,在政策許可范圍內,多為群眾謀利益,達到簽約一戶,影響一片,贏得了社會和群眾的滿意和認可。
為吸納更多的無職黨員加入棚改工作隊伍,錘煉黨性修養(yǎng),弘揚正能量,大安區(qū)對表現突出的無職黨員進行通報表揚,讓他們享受到政治上的“甜頭”。16名黨員被納入社區(qū)后備干部培養(yǎng),6名黨員在換屆中進入社區(qū)“兩委”班子,8名黨員當選為居民小組長,5名黨員被評為區(qū)優(yōu)秀共產黨員,4名黨員當選為區(qū)“兩代表一委員”。(責編:余娜)
(作者單位:大安區(qū)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