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洗腦利用的不過是人們常見的心理弱點和心智缺陷。
有一篇《被解救后的傳銷者:多數選擇回家,有的仍對傳銷充滿幻想 》的報道說,在天津靜海區(qū)傳銷人員教育轉化基地,多數被解救的傳銷人員表示想回家,但也有人說自己“感覺挺好”,“覺得在‘組織里每天都在突破自己,身邊有一群積極向上的人,讓自己從內向變得開朗?!?/p>
像這樣“感覺挺好”的人,能讓他們樂不思蜀、不愿離開的,是他們感覺到的“組織溫暖”。他們感謝組織,依戀組織,對組織難以割舍。
組織是對個人“思想改造”最有效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為環(huán)境。因此,美國的反邪教洗腦研究的兩個側重點都與組織有關。第一是邪教招募成員的組織手段,邪教用這些手段來改變人的正常思維和想法,把他們吸納到組織中來。第二是邪教留住成員的方法,當人們誤入邪教后,防止他們動搖,徹底改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永遠留在組織內,充當組織忠貞不二的成員。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埃德加·沙因(Edgar H.Schein )的《強制性勸說》(Coercive Persuasion)是一部討論“思想改造”的權威著作。沙因認為,與人的其他思維訓練或社會化過程不同,思想改造有四個重要特點。
第一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將被改造之人放置于別人的猛烈攻擊(批評、批判、批斗、斗爭)之下,以此動搖并瓦解他的自主意識,從而取得逼迫他順從的效果。
第二是把他放置到某個或數個壓力“同伴群體”(peer group)中,用同伴的力量來影響他,這類同伴群體包括同行組織、同工作單位、同校、同系的熟人和同事,等等。
第三,必須在這類人際組織關系中給他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如歧視、鄙視、排斥、羞辱、疏遠、視為落后、貶為異類等等,只有這樣,他才會產生不顧一切要與他人保持一致的強烈愿望。
第四,對他造成壓力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同伴群體,而且還要包括他周圍的整個社會,以對他形成整體環(huán)境的合圍,鞏固思想改造的成果。
用這四種方法進行的個人或群體思想改造可以是相當成功的。一旦形成思想習慣,即使在沒有明顯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其成果也能得到維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津巴多在《心智控制:心理現實還是只空談而已》(Mind Control: Psychological Reality or Mindless Rhetoric)一文中對思想工作的心智控制做了這樣的概括:“心智控制是個人或集體的選擇和行動自由遭到破壞的過程;破壞這種自由意思,能改變和扭曲人的察覺、動機、感情、認知和由此而來的行為。思想控制既不神奇也不神秘,是一個運用一些社會心理的基本原理的過程。它所包含的社會影響因素都是心理實驗和實例研究中早就充分研究過的,包括隨眾、順從、勸說、失調(dissonance)、抗拒(reactance)、 罪感、恐懼、仿效、認同等等。當這些因素一起發(fā)生作用時,再加上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外界因素,它們就會形成一個大熔爐,這個大熔爐能極大地改變人的思想和行 為”。
津巴多還指出,外界環(huán)境因素——包括組織中領導人的魅力和權威、高壓手段、人的孤獨感、肉體折磨、誘發(fā)的非理性驚恐、極端的威脅和利誘——“只要系統地利用這些外部因素,就一定能用思想控制來誘人認罪,轉變人的思想,使他們心甘情愿地去折磨和殺害制造出來的敵人,并且讓被洗腦的成員不知疲倦地工作,貢獻自己的金錢,甚至生命,而這些都是‘為了一個偉大的事業(yè)”。
奧威爾的《1984》中有許多對洗腦的描述,在現實生活中的洗腦有許多并不像《1984》中那么明顯、激烈和暴力,而是以相當平常、似乎無害,甚至有益于個人或社會的方式在悄悄進行。
洗腦利用的不過是人們常見的心理弱點和心智缺陷。每個人對此有所警覺,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幫助自己抵御外來的引誘和招募,保持思想和人格的獨立,可以大大減少上當受害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