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心里,住著遼闊
汪微微
植草女子一枚,喜隨遇而安,愛一個人發(fā)呆。文與人皆有野生的驕傲與葳蕤的倔強,亦有綠蕪叢生的力量。新浪微博:@汪汪微微
情人節(jié)那天,我收到了一束來歷不明的玫瑰。
送花姑娘一臉懵懂,只記得收花人信息。唯一留有線索的是一張心形卡片,上面寫著“致我們永遠的友情”,還是花店姑娘的筆跡,透著流水線的秀氣、齊整和敷衍。
生活里,愿意為自己制造一點氣氛并給予養(yǎng)分滋養(yǎng)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于是我扒拉著微信通訊錄,準備問問幾個好友,查個水落石出——追尋送花人,也是收到驚喜的一部分。
最先想到的自然是我那個親生的閨蜜。
和她相識多年,雖然從來沒有一起手挽手逛過街、頭挨頭看過一本書,也沒有穿過彼此的衣服、睡過對方的床,甚至從未謀面,但我們確認彼此就是最好的閨蜜。兩人由內(nèi)至外有著驚人的相似:熱愛并敬重文字,把寫字當作自己的安全感;不熱衷于在生活上歷險,并甘于秩序井然的日?!覀兘?jīng)由文字相遇相惜,懂得彼此的悲喜,包容對方的茍且。
不在同一座城也不耽誤我們做閨蜜之間該做的事:我會早起畫了眉毛給她看,隔著手機屏幕,虛心地聽她的點評;她會在傍晚逛商場時把試穿的衣服拍下發(fā)給我,在線等我的意見。她會因我而去親近一種花草,我也會因她而喜歡某款香水,覺得那些物件上面,有彼此熟悉的味道。我的日常因她而變得溫柔內(nèi)秀且欣欣向榮,她的孤獨也因我而變得靈動豐盈和生機勃勃,所以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樣的一個她,會在這樣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以一束花撫慰我日漸陡峭的情緒。
結(jié)果因不是自己所為,她很認真地難過了一會兒,同時也為我身邊還隱匿著一個有營養(yǎng)的人而感到開心。
在她之后,我想到了那個他——一場未遂初戀的男主。
17歲的我,是一個安靜笨拙、木訥偏執(zhí)的女生,不喜交際,不會主動,不夠熱心,有著嚴重的精神潔癖,把自己放逐在荒野里。17歲的他,是一個蓬勃葳蕤、光芒四射的少年,對世界有著強烈的挑戰(zhàn)欲,渾身滂沱著“做自己的軍隊,為自己招兵買馬”的熱情與氣勢。這樣的一個他,走近我的方式卻很溫柔。他學著寫詩,用他身上工科男生的特質(zhì)——文字簡潔,絲毫不允許自己拖泥帶水;情感利落,絕不會無意放縱內(nèi)在的抒情;敘事從容,不浪費任何一處草蛇灰線——讀來令人心生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窗明幾凈感。他努力地用我喜歡的方式激活我,幫我打開自己,接通與外界的開關(guān)。
很多年后,時空的距離和經(jīng)歷的差異讓我們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但內(nèi)心的親近和尊重仍然健在。于是我拍了玫瑰的照片發(fā)過去,他秒回:“好美的花!誰送的?”
他不是送花人,可我還是感謝曾經(jīng)有一個他,給過我明亮,并領(lǐng)著我走向遼闊。
隨即,又問了一個昔日的同事。
離開之后,他依然選擇了做一個沉默的書寫者,沉醉在古體詩創(chuàng)作中。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他適度脫離群體,過著不用伺候各種臉色的筆墨生活。他堅信,平淡的生活足以滋養(yǎng)筆底波瀾。
他和我的聯(lián)系,有幾分君子之交的如水味道,平日里不走近,也不打擾,只有在對某個字眼拿不準或與他人有爭議時,他才會給我留言。送花這樣的雅事,應(yīng)該會發(fā)生在像他這樣古韻十足的人身上吧。
可惜也不是他。但在第二天,我收到了他送來的水果,他留言道:“既然有人送花,那我便邀你吃果。一花一果,生命自有完整?!?/p>
后來,陸續(xù)想起的人并不少,但我最終放棄了逐一追問。我相信,最好的關(guān)系,是親近地保持距離,以便在彼此心里住著遼闊。
感謝這束花,讓我想起身邊這么多暖心的人;更感謝這些人,讓我得以被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