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清史列傳》中說了這么個事兒:康熙二十七年(1688),僉都御史郭琇參劾當朝宰相明珠賣官鬻爵、貪污納賄,證據(jù)確鑿??滴觚堫伌笈?,下旨將明珠收監(jiān),打入死牢。
但身陷死牢的明珠怎肯坐以待斃,他暗中捎信讓黨羽們向皇上為他求情。然而,樹倒猢猻散,昔日那些巴結(jié)他的官員都唯恐避之不及,哪肯搭救。無奈,明珠只好自己想辦法,而最后他想到的辦法卻是——讓自己最大的政敵索額圖救自己。
明珠讓人傳話給他早年安插在索額圖身邊的一名官員,讓他向索額圖進言“上書彈劾明珠結(jié)黨營私、圖謀造反”,這樣不僅可以除掉明珠,還可以徹底鏟除明黨。索額圖聽了那位官員的話,也認為這是一個消滅明黨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他指使索黨官員紛紛上書彈劾明珠謀反。
本來康熙是想要殺掉明珠以儆效尤的,但索黨官員紛紛上書參劾,康熙反倒不敢殺他了。因為謀反可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必然會牽扯到明黨的其他官員。而人多勢眾的明黨成員為了保住自己,勢必要全力以赴保住明珠。這樣一來,康熙所面對的就不是明珠一人,而是整個明黨。況且當時朝廷里一直是明黨、索黨兩大政治勢力勢均力敵,相互制約,如果剿滅明黨,勢必造成索黨一黨獨大,進而會威脅到皇權(quán)的穩(wěn)定。為了保持明黨與索黨勢均力敵的平衡局面,康熙不得不放棄殺掉明珠的想法,只免去了其內(nèi)閣大學(xué)士之職。最終,明珠在鬼門關(guān)走了一遭,卻有驚無險。
很多時候,換個思路,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