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一場『陰謀』催生英兩國黨制
◎李方恩
圖/馮 乾
17世紀,英國政壇上出現(xiàn)了“輝格黨”和“托利黨”,這兩個政黨被視為后來西方各國兩黨制的“祖師爺”,他們的出現(xiàn)其實和英國歷史上一次子虛烏有的“陰謀”有關。
1678年年初,一名叫泰特斯·奧茨的英國教士聲稱,一群天主教徒正在倫敦某酒館秘密集會,計劃謀殺國王查理二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并打算邀請法國軍隊入侵,大舉屠殺新教徒。這頓時掀起了英國反對天主教的高潮。不久,法官傳喚奧茨,對其進行調查。雖然奧茨把這個“陰謀”講得非常具體,法官還是認為疑點重重,還有待查證,就把奧茨釋放了。
出乎意料的是,不久,那名法官突然死了。當時英國到處彌漫著反天主教的濃烈氣氛,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法官是被天主教徒刺殺的,目的是避免更多的陰謀被揭發(fā)出來。之前,大多數人對這一“陰謀”半信半疑,此后大部分人都開始相信了。
從1678年下半年到1680年,英國各地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有謠傳說法國和西班牙這些天主教國家的軍隊即將攻打英國;有的謠傳英國的天主教徒已在秘密地收集武器,準備暴動,倫敦的民團也處于戰(zhàn)斗戒備狀態(tài);有些人認為應該把天主教徒從英國驅逐出去。而奧茨此時也推波助瀾,聲稱暗殺者打算用銀子彈暗殺國王……于是,清除天主教的呼聲彌漫了整個英國。眼看形勢就要失控了,查理二世于1681年10月以煽動言論罪再次逮捕奧茨,將其送進監(jiān)獄。
雖然事實證明,這的確只是一個烏龍,法官之死也只是巧合,但人們依然信以為真,并使查理二世的王位繼承問題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
查理二世沒有合法的繼承人,他的弟弟詹姆士就成了繼承人,而詹姆士是一個天主教徒。但英國法律規(guī)定,天主教徒不得擔任公職,更無權繼承王位。議會中的反對派提出了《排斥法案》,要求取消詹姆士的王位繼承權。
圍繞著詹姆士的繼承權,英國政壇很快出現(xiàn)了兩個對立的政治派別。反對詹姆士繼承王位的被稱為“輝格黨”,擁護詹姆士繼承王位的則被稱為“托利黨”。
“托利”一詞源于愛爾蘭語,原指以搶劫為生的天主教匪徒。因為這一派擁護天主教徒繼承王位,所以擁護天主教徒詹姆士即位的人也被稱為“托利黨”?!拜x格”一詞則源于蘇格蘭語,是指蘇格蘭西南部經常殘殺天主教教士的強盜。因此,不擁護詹姆士的被罵成“輝格黨”。兩詞雖然是罵人話,兩派卻不約而同地認可了這兩個諢號,開始長期使用了。
最后,查理二世強行解散議會,輝格黨失敗。后來,詹姆士雖然繼承了王位,即詹姆士二世,但是到1688年,英國人通過“光榮革命”迎來了新的國王。之后,輝格黨和托利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之中開始發(fā)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并逐漸成了其他歐洲國家樹立黨派的樣板。
編 輯/夏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