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海 鷹
文玩竹雕的情懷與雅趣
輯錄/海 鷹
◎《快樂能長壽》
古時士人于仕隱的同時,還追求一種“心無馳獵之勞,身無牽臂之役”的平順和諧、雍容典雅的生活美,各式書齋清供、文房器玩,都是這種價值取向的外在表露。
其中有一些只適合把玩,或者放在幾案上彰顯主人情趣修養(yǎng)、并無太大實用性的玩件,因具備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同時又寄寓著個人的文化趣味,尤其受到文人們的青睞。這其中,竹雕藝術(shù)品就是一個角色。
中國盛產(chǎn)竹子,尤其在南方,更是竹的淵藪。唐人吳筠在《竹賦》中說:“葉森散以翠錯,莖鮮修而瓊潔?!敝瘢o人以消魄的美感;竹,又以虛心高潔的品格,備受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成為文人墨客吟詩繪畫的對象,也直接催生了竹雕藝術(shù)。
早在唐宋時期,竹雕技藝就流行于南方各地,工匠利用竹根、竹節(jié)、竹片,根據(jù)自然造型,摹物取態(tài),創(chuàng)作出各式器玩,專供人們閑暇時把玩欣賞,如荸薺、蓮蓬、佛手、花卉、動物等。
也有出自現(xiàn)實生活之外的題材,如神話人物、寓言故事等,大者不過尺,小者盈盈一握,精雕細琢,極富藝術(shù)造詣。
人們空閑無事的時候,持于手中把玩摩挲,一則平衡內(nèi)心,去除雜念,在現(xiàn)實當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同時也可以令思想獲得陶冶,身心得到修煉,是追求悠閑自適生活情趣的一種樂事。
制作竹雕,多選用生長期為三四年的竹子,經(jīng)過工藝處理后,色黃溫潤,有一種光潔如象牙般的美感。并且隨著年代的推移,和人長期的把玩撫弄,竹雕的顏色會逐漸轉(zhuǎn)變?yōu)榻瘘S色或琥珀紅,有著近似紅木的質(zhì)感,顯得古雅美觀。
巧手匠人則因材施藝,運用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構(gòu)思設(shè)計,采用浮雕、透雕、鏤雕、圓雕等技法,力求造型的飽滿與均衡,使之線條自然流暢,栩栩如生。
◎《龍鳳呈祥》
◎《游戲圖》
明代中期,竹雕藝術(shù)興盛,根據(jù)地域和技法方面的不同,分出金陵、嘉定兩派,并產(chǎn)生了一批有詳細記載可考的竹雕名家——金陵(今南京)人濮仲謙擅淺雕,開創(chuàng)金陵派;嘉定人朱松鄰另開蹊徑,以深刻的刀法創(chuàng)立了嘉定派;明末清初,又出現(xiàn)以留青技法揚名的浙江嘉興人張希黃。
到了清代道光年間,名匠湯碩年、吳玉田又合三派為一家,竹雕也是日趨完美,成為了眾多玩家競相追逐的工藝品。
乾嘉時人金元鈺的《竹人錄》曰:“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須櫝以文木,間二三年將桐油細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凈,取其潤澤不枯。如遇風(fēng)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損裂也。其紅色如琥珀者上,鵝油色者并足寶貴,黑為下。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誰謂非千百年物耶?!?/p>
清代中期,傳世的竹雕就已被人廣為收藏,人們置于木盒中,每隔兩三年就拿出來用桐油養(yǎng)護一次,上油后馬上用棉布抹干,不使竹雕吸附太多的油,導(dǎo)致?lián)p裂。在當時,文人雅士對竹雕就已是鐘愛有加。直到今天,竹雕仍然是生機盎然的民間工藝。
◎《圣缽》
相對于其他門類的竹制品,竹雕的裝飾意味勝過實用價值,是千百年來匠人們借由竹材的有限天地,相互競美爭奇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
如今的竹雕作品,有的雕刻簡練、古樸大方,有的精工細作、紋飾繁密,變幻無窮。無論是與其他竹制品相比,還是較之更為普及的陶瓷、織錦,它都居于“小眾”地位。
但竹雕的美集結(jié)了中國人獨有的愛竹情懷、生活哲理、文人雅趣和精工巧思,因此,雖有人說竹雕是小品,但可以肯定的是“雖小道,亦有可觀焉”。
責(zé)任編輯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