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你根據(jù)她的話語、表情自己得出的揣測嗎?基于以下兩個強有力的理由,我建議你將此事清晰化、明確化:一、夫妻共為一體,婚姻中什么事都得共同面對和商議;二、模糊不清的溝通、暗示、旁敲側(cè)擊或揣測,特別容易產(chǎn)生誤解,既不利于問題的解決,也不利于雙方的情感。
在談論之前或談論中,你要具體化你的計劃,同時考量諸多因素:
1.你想接父母來,他們愿意嗎?他們希望的養(yǎng)老方式是什么?據(jù)我的經(jīng)驗,有許多老人因為各種原因并不喜歡離開自己居住多年的環(huán)境,有對家鄉(xiāng)的留戀、對熟悉的朋友鄰居的不舍,有到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孤單、無法融入,還有失去當家做主的感覺、要看兒子兒媳甚至孫輩的臉色行事等。
2.妻子的顧慮和感受也是必須要傾聽和尊重的。如果她心有不滿或甚為勉強,那么將來同處一個屋檐下,摩擦在所難免。你可問她,她認為怎么贍養(yǎng)老人好一些?
3.你們還需要考慮居住條件和財務狀況。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在附近給父母租房最好,既方便照顧,又不會因人與人之間距離太近而失去界限、互不適應產(chǎn)生不必要的矛盾,傷了和氣。現(xiàn)在這樣安排的家庭不少。
4.你們還要商量何時接來—到什么年齡,或什么條件下接來—父母無力照顧自己或生???
5.其他折中的方案或提議,比如每年來住幾個月,以及兩邊的養(yǎng)老院、老人日托中心、請保姆等。
你在文中說“以后”,可見問題尚未迫在眉睫,先花些時間和妻子、父母聊一聊,也不妨先試驗性地住一住。這個過程不僅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鍛煉夫妻協(xié)商、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