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新刑法第17條第2款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相對于新的刑法的規(guī)定,舊的刑法的規(guī)定只是針對于于有限的幾個罪責,但是新的刑法是針對于很多的形式包括轉化犯都有了很詳細的說明以及量刑的標準。
關鍵詞:刑事責任 轉化犯 量刑的標準
一、關于轉化犯的處理
所謂的轉化犯,是指其從一種犯罪的性質轉向另一種性質的轉化,并且定罪方式是以后一種的罪行方式定罪。新的刑法之中是不是包括我國所謂的轉化犯呢?在我國,轉化犯是存在的,它是我國刑法稱呼相對于他國獨創(chuàng)。是我國結合一些特定的犯罪判決以及理立法的概念、立法的理論概括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相對于其他比較成熟的刑法規(guī)定來說轉化犯是比較年輕的概念。因此很多的學者對于轉化犯說法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的主要觀點就是:1.轉化犯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的狀況下主觀行為意思的轉化對于本身的犯罪行為轉化成為另外的一種犯罪行為的犯人,其罪責一般情況下是相對的增加,對于社會的危害也是相對的增加。2.轉化犯的實質就是犯罪人員有其中的一種犯罪行為轉化到另外的一種行為,但是應當按照后一種行為定罪。3.轉化犯的罪責相對來說是越來越嚴重的,因此一般是按照后面的罪責判刑,但有的時候也有兩罪并罰的情況。4.當轉化犯犯下一個較輕的的罪責時,在一定的情景下,按照刑法的規(guī)定是按照較重的犯罪進行處理。5.所謂的轉化犯是指犯罪人在犯下一種罪責之后,由于其本身的意識和行為超過規(guī)定以外造成另外一種犯罪事實的按照較重的行為予以制裁。6.所謂轉化犯是指犯罪人在犯罪的過程中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使犯罪性質轉變的一種行為。7.所謂轉化犯是指犯罪人在實施某一犯罪時由于情境的變化而案件發(fā)生變化的行為,同時轉化成一種相對來說較之前一種更重的犯罪時,按照較重的犯罪事實予以懲罰。其實這些無一例外不是在說明轉化犯得轉化過程以及量刑的標準。同時,對于具體的細節(jié)也是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
(一)故意殺人、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的立法推定
筆者認為14到16周歲的青少年應該對于此類事件負責,主要理由如下。
1.從法律的理論上來講14-16周歲的青少年在故意殺人的犯罪事件中已經由故意傷害、破壞社會治安之中上升上來,同時故意殺人的性質完全不同于其他。
2.從現(xiàn)實實踐講,隨著社會經濟的增加以及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犯罪率是在節(jié)節(jié)攀升,與此同時對于社會的安全性是一比如說綁架殺人的案件,新的刑法規(guī)定,其罪名是3種罪名加在一起而判定的,一是綁架罪,而是勒索罪,三是故意殺人罪,三項罪名加在一起進行判定。同時也要說明肇事逃逸而造成他人死亡的并未按照故意殺人罪的罪責進行處理,可見法規(guī)是從故意殺人罪責向過失殺人罪責轉化的??梢钥匆?,轉化犯的罪責是從輕微犯罪向較重的罪責轉化,這樣的目的在于嚴犯罪分子給與社會的安定和諧。
(二)關于搶劫罪轉化問題的處理
關于搶劫罪轉化僅僅從新的刑罰明文規(guī)定的字面上理解是盜竊、詐騙、搶劫的行為。但是對于多次的的搶劫、盜竊的案件應該是數罪并罰并接按照次數的增加罪責也是相應的增加。轉化型搶劫犯其實就是轉化犯罪之中的其中一種,而轉化犯是指犯罪人在犯罪的過程中由于其他的一些外界因素或者是本身的因素影響從而造成整個犯罪行為轉向更加嚴重的行為。它既是犯罪人從較輕的犯罪轉向較重的犯罪,同時也是在于沒有犯罪轉向犯罪的事實。根據這樣的犯罪轉化理論可以清晰的看出搶劫罪之中的一種或者是幾種行為之中是犯罪的,同時達到了轉化犯得行為標準。同時也可以看到刑法的規(guī)定,在不是造成很大數額的犯罪時其情節(jié)是可以原諒的,犯罪刑法不是很重。但是雖然數額不是很大,但是當犯罪的次數相應的增加時,其犯罪懲罰也會相應增加。在司法審訊之中是不可以忽視這樣的事實依據。其中我們應該注意到槍支彈藥的犯。原先的刑法之中是是沒有規(guī)定槍支彈藥的罪責,是因為我國是嚴禁私人擁有槍支彈藥。但是在處理一些刑事犯罪過程中,槍支彈藥的出現(xiàn)讓司法機關對于犯罪的定性缺少法律依據,因此才把槍支彈藥的罪行單獨分離出來。同時擁有槍支彈藥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性的威脅是遠遠高于普通的搶劫罪行,因此,新的刑法之中出現(xiàn)了對于槍支彈藥的立法??梢哉f這是我國對于舊的刑法不足的一種新的補充,對于完善立法以及司法依據給與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對于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是有相應的規(guī)定,情節(jié)較輕的免于刑事處罰。
二、性質相同的犯罪處理問題
(一)放火 、爆炸、投毒罪與決水罪
新的刑法將放火、投毒、爆炸罪等都規(guī)定在第115條中,而在第18條第3款中卻沒有對于“決水罪”的相應規(guī)定。
(二)販毒、運輸毒品、制造毒品
刑法第347條規(guī)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予以刑事處罰。在1988年2月28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應如何使用法律問題的批復》中明確指出不論年齡的大小是不是滿足16走嘴都應負刑事責任。而新刑法只列販賣毒品罪,這對于一個青少年來說是一個誘惑,因為一旦青少年實施販賣毒品的罪責,我國的刑法只能給與走私毒品罪,而不能給與刑事處罰,這是一個法律漏洞讓有心人專空子。
三、量刑標準建議
從實際出發(fā),比如說是強奸,販毒,傷害等犯罪事實在我國刑法17條上面有著相應的處罰措施,但是這些犯罪的危害性以及對社會、被害人的傷害性是遠遠大于現(xiàn)實的。因此筆者認為,既然這些犯罪有著這么大的傷害性,是不是應該把性質相同的犯罪事實相應的規(guī)劃統(tǒng)計,讓性質相同的犯罪得到相應的處罰,而不是性質相同危害更大的犯罪得到的懲罰反而是最小的。比如在搶劫罪后面加上搶劫槍支彈藥罪,在販毒后面加上走私制造毒品罪等等犯罪事實。這樣的更改會使我國的刑法更加完善,同時讓犯罪分子得到應有的處罰。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日]水村龜二.刑法學詞典[M].上海: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91.
[3]陳澤憲.刑法修改中的罪刑法定問題[J].法學研究,199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