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在20世紀中國美術領域,哪門藝術成就最為顯著,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中國畫人物畫。理由是,它打破了我國數百年來人物畫沉淪的狀況,不僅恢復了魏晉、唐宋人物畫寫形傳神的光輝傳統,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有時代氣息的人物形象,而且在語言上有新的突破和拓展,予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和精神鼓舞,從而推動了社會的變革,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藝術形式。
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大眾通過觀看受到某種刺激,引起感情和心理的變化,轉而對思想產生影響。畫作中被觀看的對象,必須要有某種形的展示,尤其是人物畫,具體的形象不可或缺。早在南齊時期,謝赫便在他的著作《畫品》中把“應物象形”和“氣韻生動”作為“六法”的重要內容。從此,寫形傳神、形神兼?zhèn)浔愠蔀橹袊鴼v代繪畫的品評標準。
繪畫不以簡單的寫形為目的,而是要通過寫形來傳達神韻,表現內在精神。繪畫中抽象的神或精神不可能獨立存在,而是寄寓實在的形之中。就形與神兩者之間的關系而言,中國畫與西畫有共同的追求,都講究寫形不忘傳神。然而中國畫對這一點更為關注、更加強調,這與在先秦諸子哲學影響下的古代美學觀念有密切關系。中國文論中的意象說,突出“意”的作用?!耙狻?,主要是指創(chuàng)作者對客觀物象的認識、體會和感受,強調藝術家在把握對象過程中主觀意念的作用,有相當的主觀性。又由于中國畫運用筆墨的勾、勒、點、擦、皴、染來寫形寫神,傳達作者的感情和趣味,顯然比起西畫來,就更具主觀意識,更具哲學意味,這也是中國畫的魅力和獨特的價值所在。
周恩來像 1979年 王子武
蔣兆和先生 20世紀70年代 王子武
但是一切理論和主張都有某種規(guī)定性和制約性,中國畫的意象說和寫意理論如果忽視或忘記它存在的前提,即是在對客觀物象深刻觀察和研究基礎上的追求,就容易走向反面,丟掉對物質形態(tài)、結構和內在意義的生動表現,或導致畫面的概念化,或造成筆墨語言的符號化。晚清以來末流的文人畫即落入了這樣的陷阱而不能自拔。繪畫的衰退,尤其是人物畫的式微,當然難以避免。
現代中國畫的人物畫崛起于20世紀初,其時中國社會正面臨擺脫封建、殖民、貧窮而走向獨立、民主、解放的大變革。社會大眾需要藝術作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助力,人們要求在藝術中看到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物形象。受文人畫漠視的寫實方法,被畫界先驅們重新認識其價值和意義,并受到大力提倡,有力地催化了人物畫的復興。西學東漸和西畫寫實方法的引進,雖然對傳統文人畫有所壓制和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但也刺激了中國畫的革新步伐。擺在中國人物畫家前面的任務是艱巨的,因為人物畫的勃興不是僅靠寫實造型功力的提高便可以達到,只有使傳統的筆墨語言和西畫的素描造型融合于一體,形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繪畫語言,方能產生有時代氣息和民族風采的新體人物畫。這絕非易事,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令人感到自豪的是,20世紀初以來的中國幾代杰出畫家,經過奮力拼搏,終于取得了可以被稱之為偉大的成就,他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畫人物畫畫廊,毫無愧色地展現在當今世界藝壇,為中國藝術爭得了榮譽。本文論述的王子武,是其中耀眼的一位。
王子武的作品大多為寫生人物畫。寫生,在古典繪畫理論中,往往被看成是為藝術家搜集素材的一種方法,是創(chuàng)作的準備階段。但從19世紀末開始,這種理論被顛覆,寫生也被視為創(chuàng)作的一種形式,人們把這種形式稱為“寫生-創(chuàng)作”。因為畫家面對客觀物象的直接寫生所必須具備的功力與修養(yǎng),以及最后完成的畫面,毫不遜色于任何一種其它形式的創(chuàng)作,甚至具有更直接更生動的藝術感染力。
關中老農 20世紀70年代 王子武
長安老農 1977年 王子武
王子武的寫生人物畫首先以富有感情而引人注目,畫工人、農民或知識界人士,需要藝術家與描寫對象真切的感情交流,除了他們相互之間的默契和配合外,更重要的是畫家對描寫對象所釋放的理解、同情和贊賞,這種感情會在畫家的動作中表現出來而形諸于畫面。這就是王子武所說的:“要畫好人物,首先對要表現的對象須有強烈的感情和表現的欲望,才會筆墨之間有情有意有內容。”這里說的內容,主要是指人物性格、精神氣質和思想情緒。在與對象接觸和作畫過程中,王子武細心觀察、體驗對象的心理活動,并十分注意這些心理活動在人物外部表情和動作中的自然流露。這也是他寫生中關鍵的一步,即所謂“立意”。由此出發(fā),他集中刻畫人物的面部,從被視為人物內心活動的窗戶—眼,到眉、口、鼻、耳、發(fā)。他善于抓住人物這些部位的特征加以細心地描寫,他重視刻畫的具體準確,更注意表現的生動和概括,十分注意這些細節(jié)的相互呼應和形成的整體感。在把握對象特征時,他強調夸張有度,嚴格遵守和諧的原則。
船老大 1978年 王子武
筆墨語言的洗煉和豐富是王子武人物畫的另一鮮明特征。一幅人物畫之所以能感動人,主要在于傳神。人物形象的神韻,要依靠筆墨語言來傳達,在某種意義上說,筆墨語言能左右一幅畫的成敗。王子武有很強的以線為主的造型功力,這不僅得益于他學習西畫素描所獲得的精湛技巧,更由于他對傳統筆墨語言有深入的研究。他用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墨線勾勒,以強調形象的結構,用富有濃淡虛實微妙變化的墨色,賦予形象以動人的情趣。總之,王子武用沉穩(wěn)、厚實、含蓄而富有變化的筆墨語言,塑造出一幅幅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和富有詩意美的人物形象,如《老農》《老陜》《民兵連長》《越南歸僑》《東海漁民》《藝術家楊祥麟》《蔣兆和像》《涼山少婦》等等。
東海漁民 1978年 王子武
除寫生人物像外,王子武創(chuàng)作的古今人物畫像如《李白與晁衡》《鐘馗》《曹雪芹像》《魯迅像》《張大千像》等,或用彩墨塑造,或用簡筆勾勒,無不以形象刻畫的深入和微妙而令人贊嘆。至于他的花鳥、山水畫,遵循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藝術法則,借物抒情,也有自己獨立的面貌。
王子武是經過長期艱苦探索才取得如此卓越成就的,青年時期他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勤奮練習基本功,虔誠地向古代經典作品學習,并到北京等地拜訪許多名師,聆聽教誨。這時,他已清晰地認識到繪畫手藝和藝術修養(yǎng)兩者同等重要,他堅實的造型功力是經過長期磨練才獲得的,在此基礎上他努力提高文化涵養(yǎng),追求作品的藝術格調和個性特色。1976年他在一幅自畫像上的題詩中說“畫不出奇畫到死,不負此生了此生?!彼^“奇畫”即與別人不同面貌、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獨特個性的畫。要畫出這樣的畫,除了他個人天賦和他出生、成長的西安有雄厚的文化傳統,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外,還需要他勤勉、虛心和不畏艱辛的上下求索。他的筆墨語言來自于他對傳統書法的長期鉆研,他從碑石銘文和諸名家書法中吸吮養(yǎng)分,形成自成一格的書體,并以此錘煉和提高自己繪畫作品的筆法墨法。在當代中國畫壇,許多畫家在把西畫素描造型融入筆墨語言的探索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王子武在這方面成就突出,突出在由筆墨造成的形式語言的品質、格調和趣味,他的畫能久久奪人視線和撥人心弦。就此一點,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也應該是可圈可點的。
小木子 1970年 王子武
王子武長期以來一心潛心求藝,淡泊名利,這也是他成為當代人物畫大家的重要原因。在當今浮躁風氣盛行的中國畫壇,這尤其難能可貴,值得我們大家尊敬和向他學習!
丙申仲秋于中央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