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貓》作為一篇犯罪心理小說,“我”的犯罪原因與動機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弗萊的神話——原型批評,不難發(fā)現(xiàn)愛倫·坡《黑貓》中的人物幾乎都能在《失樂園》撒旦化蛇引誘夏娃吃禁果的諸章節(jié)中找到原型,由此來發(fā)掘坡筆下的“我”的犯罪真實原因并非黑貓引誘或是單純的酒精作用,更有我潛在的犯罪欲望。即使“我”自始自終都在推卸責任,卻依然逃不脫“上帝”的懲罰,這種“移位”的手法,不僅使得該小說更引人入勝,且具有普適性,更好地達到警醒世人的作用。
關鍵詞:原型批評 《失樂園》 誘惑 原罪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22-02
1 引論
《黑貓》是美國驚悚小說及偵探小說的鼻祖,艾德加·愛倫·坡的經典短篇之一。人從小成長到大總會有一些不順,愛倫·坡通篇淋漓盡致地再現(xiàn)了這樣一個普通人“我”從只是單純地懦弱而有憐憫心,愛護小動物,卻由于酗酒放縱,開始虐殺動物,家暴妻子,一步步心靈扭曲淪陷,直至最終殺妻藏尸的犯罪心理路程?;酵蕉枷嘈湃松鴰в性铮诵员緪?,只是人有理智,在“上帝”的指引下人才不致迷途。“我”即使在被判死刑之后也一再強調是邪惡的黑貓的誘惑才觸發(fā)了這一悲劇,就如《失樂園》中夏娃所堅稱的,是蛇的引誘才讓她偷食了禁果。而事實真是如此嗎?通過分析文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最初她向亞當問起那棵樹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偷食禁果的欲望,《黑貓》中“我”的做法也是一樣,人們只看到黑貓的引誘,卻忽略了“我”自身迫切的犯罪欲望。
國內有關《黑貓》的分析研究大多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哥特式特征、敘事學及死亡主題等角度進行剖析,少有人從神話原型的角度入手,偶有一兩篇也是從西緒福斯原型,舊約原型或是阿尼瑪原型等進行分析,其中談及夏娃吃禁果的誘惑一說時,點到即止,并未做深入分析?!拔摇痹谖闹蟹磸蛷娬{自己是受到了黑貓的誘惑與詛咒才有了如是詭異厄運,即使臨近處決也迷途不返。黑貓的誘惑既然被“我”定為罪魁禍首,這就有必要從原型批評的角度,禁果對夏娃的誘惑進行深入分析。
弗萊在《批評的解剖》曾定義原型為“一種典型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形象”。至今很多經典名著之所以成為經典便在于他繼承了一部分最原始的形象,而“移位”的過程就相當于將過去神話經典中只需要隱喻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換成了明喻或者其他更為明顯的方式。要使私人的構想變得合乎情理而且在道義上讓人容易接受便需要大量的移位。二十世紀的主要作家之一愛倫·坡的故事能夠如此直接且深入人心正是借助了這種隱喻與移位。從最初的《圣經》到彌爾頓的低模仿作品《失樂園》,坡將蛇引誘夏娃吃禁果的原型很好地演繹在了《黑貓》之中,使其傳達出來的恐懼感及震懾感更為透徹。
2 黑貓與蛇:誘惑
黑貓普魯托(Pluto)的名字取自古羅馬神話中的冥王,即死神的名字。與其黑貓本身聯(lián)系起來便象征著死亡與不祥,就連“我”那一點也不迷信的妻子也提及那則古老的傳說,“黑貓其實是巫婆的化身”。在文中“我”反復強調自己的所作所為,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來源于黑貓的誘惑,“惡魔的詭計”,同時多次把黑貓比作“妖魔鬼怪的化身”,“惡魔”,這不禁會讓人聯(lián)想到撒旦的原型。正如象征罪惡的魔鬼撒旦化身而成的蛇一般,黑貓一步步“引誘”“我”釋放犯罪的欲望直到完全墮落,最后就連它的叫聲也是如此嘲諷,“一種夾雜著驚恐與歡呼的尖銳號叫,像是被打入地獄的人發(fā)出的痛苦的呻吟和地獄里的惡魔發(fā)出的歡叫聲混合在一起的聲音?!币舱沁@聲音,至少“我”是這么認為,在“我”面前敞開了地獄之門,將我拖了下去,即使上帝也無法拯救。黑貓在此與蛇一樣都充當了被公認為引誘惑人犯罪并且墮入深淵的罪魁禍首。
3 酒與禁果:欲望的釋放
“我”曾提到“看來長期酗酒,酒精中毒這種病還真是可怕”一事?!霸诰凭拇呋隆保易兊帽┡?,自己不認識自己,失去理智,同時也釋放了壓抑已久的犯罪欲望,挖貓眼,吊死黑貓,虐妻,一斧頭砍在妻子頭上等等。酒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希臘神話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神話原型,理性的對立,感性的釋放。失去理性的同時,被壓抑的情感便得到了解放,這種情感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惡意的,只是在坡的《黑貓》中,著力突出酒所起到的“惡”的作用。禁果是能讓人辨識善惡力量的果實,《失樂園》中上帝說:“不要去嘗味它,免遭痛苦的后果?!眮啴斠舱f道:“(禁果)使我們墮落是真,長進是假”,“我們的確知道了善和惡,但善失去了,而惡卻到手了”。而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偷食禁果之后,立刻便產生了嫉妒,生怕有人取代自己的地位,為了避免如此她要讓亞當共食,而亞當卻在得知她的罪孽之后勇敢并主動地提出要與她共生死,方才吃了禁果,之后兩人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肉欲以及其他一些墮落的情感,這一切正是因為禁果促使他們釋放自身被理性壓抑的欲望,只是如亞當所言,“惡”在此更為明顯。
4 “我”與夏娃:犯罪欲望與原罪
“亞當和夏娃偷吃智慧果,是人類首次犯罪的行為,所以被稱為人的‘墮落,人類也因此犯有‘原罪?!?/p>
“我”為何會有今日除了因為飲酒之外還有不可忽略的一個主要原因,內心的犯罪欲望。它就如人與生俱來的原罪一樣。“我從沒像此刻這么決絕,有一股人類天性中不可遏制,不可除卻的,原始的罪惡沖動,正一步步引領著我?!痹诖耍瑲⑷朔缸镉c人的原罪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但并不是毫無聯(lián)系。原罪只是人心中犯罪的種子,每個人心中的種子不一定都會如“我”一樣滋生犯罪,它需要培養(yǎng)澆灌,發(fā)芽,最后才會開出罪惡之花,結罪惡之果。前一節(jié)中所論述的酒正是澆灌它的催化劑,最初“我”只是虐待動物,并不構成犯罪,那只是罪惡的開始,但隨著它的根基漸深,“我”再也不能自拔,完全失去了控制,這才沖動“錯手”殺害了妻子。正如《黑貓》中所言:“道德正義并非永遠存乎于人心,甚至在我們心底深處,其實隨時隨地都存有犯罪的欲望,而且有時還真會去做違反法律,違反正義良知的事;毫無原因,純粹是為了犯罪而犯罪?!痹谄驴磥?,人的心中都藏有這種想法,只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常人有理智的控制,所以不會做出格的事,但它的確存在,不容否定,這也就是深信上帝的人們所說的原罪及西方的人性本惡論?!拔摇钡淖锬醪讲郊由畹耐瑫r,偶有后悔,卻又被自己反駁無視,直至“陰沉邪惡成了我唯一的精神歸宿”。最后還要推卸責任,指責是黑貓將誘使“我”殺妻,并把我送上絞刑架,這一段與上帝問責夏娃的時候非常相似,夏娃簡簡單單的一句將責任推給撒旦化身的蛇,便掩蓋了她自身長久以來想要嘗試禁果的欲望,而這一點卻躲不過上帝的明辨,最終她與亞當一起被去除了神性,逐出伊甸園。
5 妻子與亞當:因愛與責任而受牽連
妻子在文中沒有臺詞,只言片語的提及總包含著“忍受”一詞。妻子與“我”很早結婚,個性契合,為了“我”的喜好常常把小動物帶回家收養(yǎng),整個家就像是個伊甸園,“我”每每因為酒精而變得暴虐的時候,妻子只是“逆來順受”的忍受一切。亞當亦是如此。他與夏娃生活在伊甸園之中很是快樂,為了她會做很多事,也很細心,他還會給夏娃編制花環(huán),對她甚是寵愛。夏娃吃禁果一事讓亞當知曉了之后,薔薇枯萎凋零,亞當卻沒有因此而嫌棄夏娃,他知道自己的責任,夏娃是他的骨中骨,肉中肉,他主動提出要與她同死。所以他才吃了禁果,隨后兩人眼睛雖然明亮,靈魂卻墮落了,夏娃甚至開始宣稱是亞當?shù)能浫跖c輕信才讓他墮落,一切與自己無關??蓱z的亞當給與了夏娃全部的愛并承擔下身為愛人的一切責任,卻反而得到了背叛,吃食禁果之后的夏娃不愿與自己共同承擔罪孽?!逗谪垺分械钠拮右恢迸惆橹鴮λ冶┑摹拔摇?,不離不棄,在我要第二次虐殺黑貓的時候,妻子抓住了我的手試圖阻攔我,而這一阻攔卻使“我”更加狂暴,“像惡魔附身”一般對她的頭砍了下去。妻子成了“我”的發(fā)泄對象,如亞當成了夏娃的發(fā)泄對象一樣。兩者都是因為愛與責任,堅持美好的道德信念,最后卻只得到配偶墮落扭曲的牽連。
6 繩索,火,絞刑架與上帝的懲罰
象征著死亡與懲罰的“繩索”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在“我”吊死第一只黑貓的時候,另一次是在“我”因此受到報應,大火將我的家園完全燒毀只剩床頭的一堵墻,墻面上浮雕似地出現(xiàn)了一只脖子上套有繩索的大貓。如果說第一次是“我”的自以為是,認為“我可是崇高上帝所造的‘人啊,我可是‘萬物之靈啊”,上帝給予人管理塵世間一切的權利,所以我才有權胡作非為。那么第二次則是我所犯下的罪惡的警告。火在這里是“報應”,或說是上帝的懲罰?;鹨灿兄笳髋c隱喻的作用,代表著理性和正義。
“絞刑架”也出現(xiàn)過兩次,一次是形容第二只黑貓與第一只唯一不同的地方,胸前白毛的形狀。白色與黑色相反代表著圣潔,與絞刑架結合在一起便象征著上帝的懲戒與警示。第二次出現(xiàn)在最后,黑貓誘惑我墮落并要送“我”上絞刑架,此處是死亡與懲罰的意象。
繩索,火,與絞刑架都可以顯現(xiàn)出上帝的存在,與《失樂園》中相似,上帝警醒過亞當與夏娃,可他們卻還是最終無法抵抗誘惑,或是說在他們自身所有的“人性”與“神性”的作用下,還是選擇了吃食禁果,最終被逐出伊甸,作為上帝的懲罰,從此不再享有永生,也要面對死亡。
7 結語
通過將《黑貓》結合《失樂園》中的神話原型,撒旦,亞當,夏娃,亦或是上帝一起分析之后,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透析《黑貓》中“我”的心理變化,更好地詮釋一個普通人墮落的過程及真實原因。這不僅是一篇敘述上精悍簡短的犯罪小說,人們之所以感到害怕,是因為他們感覺到這是人類共同存在的問題,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若是一失足,很可能就會遇見如“我”一樣的遭遇,這種潛意識通過第一人稱活靈活現(xiàn)的敘述,同時也是這最原始的蛇引誘夏娃吃禁果的原型讓它的主題更深入人心,如果說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警戒世人,那么神話原型在這里定是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 諾思羅普·弗萊.陳慧等,譯.批評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1.
[2] 蔣承勇.人性微探[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7.
[3] 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南京).新舊約全書[M].1989:4.
[4] 艾德加·愛倫·坡.黑貓[M]∥劉文榮.歐美經典荒誕小說精選[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3:1-12.
[5] 約翰·彌爾頓.朱維之譯.失樂園[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6] 龔玥竹.愛倫坡國內研究現(xiàn)狀[J].文學評論,2008年第10期.
[7] 吳玲英.《失樂園》里的撒旦與基督教的惡魔傳統(tǒng)[J].外國文學, 2014年第6期:62-158.
[8] 張中載.原型批評[J].外國文學,2003年第一期:69-74.
[9] 高輝.“天使”對弈“魔鬼”[J].考試周刊,2014年第11期:10-11.
[10] 李鷺雅.“我”的“阿尼瑪”原型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193-195.
作者簡介:周曦(1990-),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學研究生院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