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熹文
在遠走他鄉(xiāng)前,我是一個從不怕寒冷的東北孩子。我的冬天,是降臨在媽媽織的毛線手套和爸爸做的白菜燉豆腐里的,我早已習(xí)慣他們替我把這厚重的嚴寒擋在窗外,讓我在天然冰箱般的城市里也時刻置身于23攝氏度的溫暖中。
可是那遠行的一年讓我發(fā)現(xiàn),奧克蘭不一樣,那是離開家的地球另一端,它的冬天是突然的、肅殺的,隨著一陣冷風(fēng)撲面而來的。這里不是家鄉(xiāng),沒人給這恐怖的季節(jié)添點溫情的味道。
我至今可以清晰地還原那個傍晚。我剛剛結(jié)束在亞洲超市里一天的工作,神色疲憊地走到公交車站。這是我來到國外的第一份工作,可那每小時十紐幣的薪水讓我開心不起來,我就像是挨了成人世界里的第一記悶棍,那一刻我的心里只有兩種絕望的情緒相互交替著,一種是為一份站了整十個小時的“底層”工作,另一種是為了剛剛錯過了六點十分的公交車。我坐在公交車站的長椅上,幾乎要哭出來,下一輛不知何時才來的車讓我像等待戈多那般無望。天就這樣暗下去了,不一會兒就黑了整個頭頂,一陣風(fēng)吹進了我單薄的衣服里,你看,一個稱不上故鄉(xiāng)的地方永遠冷漠,強盜般的冬天也來了。
這時我的身旁啪唧坐下一個金色頭發(fā)的小妞,她動作大大的,毫不客氣,有點天真的男孩子氣,一雙藍眼珠毫不懼生地看向我,“你好??!”
我低聲地回應(yīng),“你好?!蔽冶M量避開她的眼睛,壞情緒讓我不想和其他任何人講話。
她卻滿是聊天的興致,白皙的手指指向不遠處的燈光,“我剛剛下班,你看,那就是我工作的餐廳!”我的眼睛看過去,那是一家典型的洋餐館,以繁忙而著名,常常到次日凌晨還燈火通明。我不禁多看了她一眼,她大概和我同歲,顯老的白人基因讓她的眼角有了兩道淺淺的皺紋,她的鼻子凍得通紅,黑眼圈有點嚴重,但那眼神里沒有半點的疲憊。
我依舊心思沉沉地說,“哦,那里一定很忙吧?我也剛剛下班,只希望這公交車快一點來,你我就可以早一點到家了!”
她說,“哦,不不,我不回家,我還有第二份工作!”
我驚訝地張大嘴巴,脫口而出“天哪!你不累嗎?你每天工作多少個小時啊!”
她哈哈大笑,“我每天就睡四五個小時吧,不過沒關(guān)系,我就要買車了!”
她看我大張著嘴巴,還以為我沒有聽懂她的話,神采飛揚地向我解釋,“嘿,我為這車攢了幾個月的錢了!”
我們彼此間的邏輯在此刻錯了位。我沒有及時在“買車”和“打兩份工的辛苦”之間建立必然的聯(lián)系,她沒有理解我還沒來得及扎根的生活讓我的思維受了限。我是在那輛載我回家的公交車上讀懂她那番話背后隱藏的含義,“我打兩份工是為了要買車,這份努力是順理成章的呀,有什么好委屈好抱怨的呢,應(yīng)該高興才是呀!”
走下公交車的時候,這夜還是一樣寒冷,我卻忽然覺得這生活多了一個思考的維度——如果這份每天要站十個鐘頭的工作,是為了搬去一個交通方便一些的出租屋,是為了買輛車而不必再等公交車,是為了作為一份更好工作的跳板,那么現(xiàn)在這份起早貪黑的努力,哪里還會有什么值得委屈的呢?
現(xiàn)在回想,這絕對是我在國外上的第一堂課,我走進人生的教室,看見黑板上用這樣一句話歡迎我:努力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
后來我的生活一度比“每天十小時站立收銀”還辛苦:打工,在幾份工作之間穿梭;讀書,靠一杯接一杯苦咖啡熬夜寫作業(yè);堅持寫作,把所有見縫插針的時間都撿起來供文字使用。我像一個從不停歇的馬達,用沖鋒的姿態(tài),為自己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拼著一點江湖。
每當(dāng)被人問起“這么努力干嘛呢?!”我都能想到幾年前生活中的那段插曲,內(nèi)心就會激起這樣的感觸,“這么好的日子,不努力又能去干什么呢?”我真想把自己一步步穩(wěn)定前進的生活展開給旁人看——因為打工賺錢能夠去交學(xué)費,因為認真讀書得了一份好工作,因為堅持寫作終于可以在網(wǎng)上發(fā)表文章……旁人總以為這努力是辛苦,我卻偏偏覺得這是我的幸運,因為這份努力從來沒有辜負我。努力多好,近一寸有一寸的收獲,多一分收獲生活就多一分歡喜。
一轉(zhuǎn)眼來到國外已經(jīng)四年,這里依舊沒能成為我的家鄉(xiāng),并不是每一刻都有能踩緊的土地??墒歉兄x這次遠行,一場場文化的碰撞,向我的思維里注入了不同的思考方式,這比我在學(xué)校中待的十幾年,對人生產(chǎn)生的作用更要深遠。西方人的思維直接、簡單,沒有拐彎抹角的路線,感觸最深的,是他們把努力當(dāng)做生活中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牟糠帧?/p>
我看到這里十幾歲的孩子,在周末去幫鄰居剪草坪,或者在清早挨家挨戶送報紙,以此換取看電影買游戲的零花錢;我看到二十歲的大學(xué)生,為四年的學(xué)生貸款在麥當(dāng)勞打零工,或者為自己的房租和周末晚上的啤酒在餐廳里端盤子,就連我房東那五歲和七歲的孩子,因為央求父母買了ipad,都要為此用洗碗晾衣服清潔自己房間的勞動作為償還……
我無時無刻不在這樣的文化中看到,人生任何時候都要為自己負責(zé)任,因為生命中沒有絕對的依靠,有一條道理簡單而實用:努力,就有收獲;沒有努力,就沒有所得。
我常常聽著中國留學(xué)生抱怨“為什么爸媽不能給我買這個”,也看到有年輕人和當(dāng)初的我一樣因為做著一份“底層”的工作而滿臉委屈,這時就會想: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和當(dāng)?shù)厝巳绱瞬灰粯樱?/p>
細細想來,我們的世界里好像缺少一種“18歲后已成人”的情感儀式,即便已到了應(yīng)該獨立的年齡,也是“未斷奶”的狀態(tài),很自然把父母的擁有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負?jù)為己有,一旦在這成人世界里經(jīng)歷一點真實的辛苦,就輕易把它當(dāng)做委屈,并未察覺每一份努力,都在為著“一無所有”的自己做積累。而復(fù)雜的人際網(wǎng)絡(luò)又讓我們活在旁人的世界里,“別人的擁有”,“別人的質(zhì)疑”,這些很容易讓內(nèi)心不堅定的人憤憤不平地想“我為什么要努力呢?”
這樣無法發(fā)自內(nèi)心的努力,讓很多人鉆了牛角尖,悶悶不樂地在生活里被動前進著,遠不如西方人拼搏時那樣地瀟灑。我時常想,到底是西方人把人生中所有復(fù)雜的問題簡單化了,還是我們把人生中原本應(yīng)該簡單的問題復(fù)雜化了?
我相信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會一帆風(fēng)順,沒有人能天生擁有一切,也不會保證沒有跌倒的時刻,但是努力就是上天的補償,因為努力代表改變,而改變就是一種希望。
如果想成為一個博學(xué)的人,那么就去努力讀書,別去在意有人問你“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呢?!” 因為只有你最清楚自己的堅持;如果想成為一個經(jīng)濟獨立的女孩子,就努力賺錢,別人說起“還不如嫁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那不是每一個女孩的歸宿”;如果想成為一個身材優(yōu)美的人,那就去努力運動,不要因為別人說“不覺得運動有什么效果”的話而半途而廢。
看看身邊靠努力成功的朋友,他們從來不抱怨自己的辛苦,也不去理會別人的聲音,因為努力就是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這是心甘情愿的公平交易。當(dāng)努力成為人生的常態(tài),那你的生活就一直充滿希望。
如果現(xiàn)在的你正在為自己的夢想一刻不停地努力著,卻忽然有人打斷你,“哎呦,那么努力干嘛呢?!”你可以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就像在闡述一個天大的秘密,鄭重地說,“因為努力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呀”。
如果他沒有聽懂你的話,那請你一定問問他,“太愛惜自己羽毛的鳥兒,怎么能夠飛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