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染沐
時光荏苒,眨眼間2017年已經(jīng)過去了一半,感謝廣大讀者和作者的支持與厚愛,與我們攜手走過了這些日月。為了把更好的雜志、更精細的欄目、更豐富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給大家,所以在下半年的欄目設置上做了微調(diào),欄目“身心飛揚”改換成“見微知著”,在內(nèi)容上由一個國學小故事結(jié)合一個影視小短片組成,并且結(jié)合了微信公眾號同時發(fā)布推送。小故事,大哲理,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也非常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唐朝有個張公藝。他的家里有九代同堂,而且是住在一起,沒有分家彼此相處的很是融洽,也正因為他們相處的如此和氣興盛,這才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張公藝的祖先從北齊開始就得到當時皇帝的重視,皇帝表揚這戶人家能和睦共處,足以成為鄰里的典范。到了隋朝以及唐朝太宗皇帝時也一樣得到朝廷的表揚。等到了唐高宗時,這戶人家依然和氣興盛。
唐麟德二年,高宗與武則天,率文武大臣、宮妃命婦去泰山封禪。車駕過壽張(今臺前縣),聞張氏九世同居,累朝都有旌表,因而也慕名過訪。問張何能九世同居?公藝答:“老夫自幼接受家訓,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彼煺埣埞P,書百“忍”字以進。高宗連連稱善,并贈絹百端,以彰其事。
皇帝問張公藝:“為什么你們這一家可以和樂融融,這么多人都能居住在一塊呢?”張公藝就請來紙筆,在紙上提筆竟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呈給皇上,并且說:“一個家庭一切都得利于一個字——‘忍?!?/p>
“宗族為什么不能和睦相處呢?最主要的是領導人有偏頗、私心,在衣食住行方面會徇私,家人當然就會起憤憤不平之心。除此之外,長幼是否有序,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尊卑,沒有次第,那么這個家一定是很混亂,在一起相處時一定會紛爭不斷。更何況彼此之間如果不能相互包容,就會相互爭吵,彼此不能同心協(xié)力相互合作,不愿意努力生產(chǎn),家里的產(chǎn)業(yè)就不能蒸蒸日上。這個家就沒有辦法維持下去了。如果每一個人,都積極為家里做貢獻,在平時互相協(xié)助,都能用這個忍字,做到禮讓,那么家庭當然就能和睦了。”這就是公藝百忍的故事由來。
【智慧小語】
張公藝是我國歷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他們家族九輩同居,合家九百人,團聚一起,和睦相處,千年以來,備受歷代人民尊敬,傳為美談。在當今“建設兩個文明”的時代里,建立一個文明的家庭,更具有它新的現(xiàn)實意義。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家風”,家風好,則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家風,影響著一個人的品質(zhì)和行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睆埞嚨募夷軌蚓糯玫拿卦E是一個字——“忍”。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論是與家人朋友還是同學同事等相處中,都應該學會運用“忍”這個秘訣。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