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橋的故事

2017-09-07 00:32:15周勇
長江文藝 2017年9期
關(guān)鍵詞:虹橋怒江礁石

周勇

被我們稱作“橋”的語詞總在有河流的地方出現(xiàn)。這很像是一句廢話。我的意思是,我們不必刻意地去尋找一座橋,就像我們不會刻意去尋找一條河流那樣。在漫長曲折的古道上,河流是你經(jīng)常要相遇的,猶如一個城市里的街道那樣縱橫密布。有名的、無名的、寬闊的、細小的,它們在每一條道路上等待著你。橋就是在這樣的時候出現(xiàn)的。道路以“橋”的形式在河流的上空延伸。

我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每一次漫游都會與很多橋相遇。比如一段橫臥在溪流之上的腐爛的木頭,這種人類最初始的橋,用大地上生長的植物建造的橋——竹橋或藤橋,體現(xiàn)出某種建筑風(fēng)格的橋,有名的或無名的,載入史冊或名不見經(jīng)傳的。每一座橋都仿佛碑銘一樣,記載著某一段河流或道路的歷史。對于一座橋梁的閱讀,你或許可以發(fā)現(xiàn)人類在一條河流或一片大地上的足跡。

怒江惠人橋遺址,這座廢棄的鐵索橋猶如一座被摧毀的古堡。殘存的橋墩之下,錯落有致的石頭如同歲月那樣排列。與那些我們熟悉的古老的橋梁相比,惠人橋只是一座年輕的橋。然而,這座年輕的鐵索橋卻呈現(xiàn)出無比蒼老的樣子。殘存的橋墩還來不及徹底沒入大地,保持著死亡的姿勢。兩岸及江中央的橋墩仍然保持著它初始的形狀。殘缺的頂部與石頭上風(fēng)雨剝蝕的痕跡,使它具備了“滄桑”一詞的所有意義。橋墩上的尖頂,使它呈現(xiàn)出一種西方教堂的建筑風(fēng)格。在惠人橋建造的時代,中國西部的高原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西方傳教士的身影。怒江峽谷于是出現(xiàn)了很多與中國的寺院具有不同風(fēng)格的建筑。人們將這樣的建筑叫做“教堂”。滇西民間建筑師有了摹仿的可能?;萑藰蚴欠袷悄》轮鳎也恢?,但是它殘存的拱門上的尖頂卻絕對是“哥特式”的。

那天,我來到惠人橋遺址時是枯水季節(jié),河床中央的橋墩暴露在江中的亂石叢中,因而我可以從那些被江水沖刷得光滑無比層層疊疊的石頭間,抵達猶如古堡一樣的屹立在河床上的橋墩?;萑藰虻臉蚨赵且粔K巨大的礁石,建橋的時候,人們利用這塊礁石作為橋墩。只是我們是看不見礁石的,因為它的周圍鑲嵌著整齊的石塊。它并不僅僅是一座橋墩,還是一個行人站在江水之上眺望風(fēng)景的地方。殘存的橋墩上仍遺留一間當年的亭子。

古堡般的橋墩上生長著一株樹,那是一株遠離大地的植物。它的下面是石頭,它的生存只能靠石縫間被風(fēng)吹來的或是洪水帶來的泥土,和夏季降臨的雨水。因而它的樹冠很小,顯得孱弱、孤獨。它的選擇有點悲壯,只要往前或者往后幾十米距離,它就可以成為西岸高黎貢山龐大植物家族的一員;或者躋身于東岸碧羅雪山山脈的植物家族。然而,它就這樣在怒江兩岸的綠色之間的一堆石頭上面(遺址,是人類的想法。對于樹,它只是一堆石頭。)瘦弱地生長著。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它要成為參天大樹的可能性極小,除非它終于將根系從石頭間伸到十米以下的江底。這株生長在毀棄的橋墩上的小樹,似乎并沒有使惠人橋遺址出現(xiàn)一點生氣,相反,它加劇了惠人橋遺址的荒涼。猶如一名在即將沉沒的大船上掙扎的船員,只能使毀滅更具悲壯意味。

東岸絕壁上刻寫的“惠人橋”仍然清晰可見。只是被一種叫蜂虎的鳥啄出很多洞穴,猶如彈眼一般。蜂虎就棲息在這種彈眼一樣的洞穴里。古老的驛道仍然在紅色的絕壁之下蜿蜒,在殘破的關(guān)樓前它突然被怒江打斷了。在毀棄的橋墩之間,怒江上空出現(xiàn)了兩道空缺??墒俏矣X得,橋墩之間仍然保持著一種呼應(yīng)的姿態(tài)。盡管這種“呼應(yīng)”顯得非常微弱與殘缺?;萑藰蚴遣豢赡鼙恍迯?fù)了,它將作為遺址一點一點地從大地上消失。在它成為遺址時,它的歷史就開始不斷地向后“倒退”,一直退到大地最初始的時候。

惠人橋的歷史刻寫在怒江西岸的一塊石碑上,碑文寫得極為簡潔,幾乎沒有建橋的細節(jié)?;萑藰蚴冀ㄓ谇宓拦馐辏ü?830年),于道光十九年竣工。系永昌知府周樹昌建,由明清寵、馬如瀕、朱大春主持。后來,我在《永昌府志》上看到了更為詳盡的記載:“就江中大石,復(fù)以巨石壘之,周圍廣四十余丈,圍以墻,兩岸以鐵索橫貫其中,墩高五十二丈,懸空飛渡。南北各建以亭,中鋪以木板。左右翼以欄桿。”

惠人橋出現(xiàn)以后,由惠人橋連接的道路很快成為近百年來最繁忙的驛道。相比更早的古道,這是一條最“平坦”的道路。在惠人橋建成后一百多年里,曾有過六次重修的記載。最后一次修復(fù)是1945年,中國遠征軍橫渡怒江收復(fù)高黎貢山及其以西的淪陷地區(qū)。

在一個漲水的季節(jié),我又一次來到惠人橋遺址時,急驟漲起的江水使橋墩猶如一個在急流中屹立的孤島。那株被江水圍困的小樹由于橋墩的穩(wěn)固,依然從容、孱弱地站立在洶涌的洪流之上。橋墩是不會倒下的,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塊在怒江中屹立了億萬年的礁石??墒侨祟惼鲈谒砩系氖^會消失的,樹也會消失的,它本來就選擇了一個不應(yīng)該被選擇的地方。橋墩最終將還原它最原始的本質(zhì)——礁石。

鐵索橋在怒江峽谷出現(xiàn)的年代并不算太久,船渡、藤橋或溜索橋曾經(jīng)長久地統(tǒng)治著怒江峽谷。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怒江才出現(xiàn)了第一座懸吊式鐵索橋——雙虹橋。這座鐵索橋的出現(xiàn),對于怒江峽谷的橋梁歷史而言,意味著一個文明時期的來臨。從此,怒江峽谷的橋梁結(jié)束了它漫長的“木器或藤篾時代”(至少不再像從前那樣被木器或藤篾統(tǒng)治),開始了它橋梁史上的“鐵器時代”。

現(xiàn)在,這座怒江峽谷里最古老的鐵索橋,并沒有像比它年輕的惠人橋那樣“死去”。它依然在怒江峽谷里的燙習(xí)村旁古老的渡口屹立著。馬幫從古老的鐵索橋上走過——這種具有所謂“歷史感”的場面,在這里仍是司空見慣的。

我最初抵達這座怒江上游最古老的鐵索橋時,它已經(jīng)在這個叫“緬嘎渡口”的地方屹立了211年。礁石密布的江心有一突起而巨大的礁石,這塊礁石成為雙虹橋的橋墩。人們在礁石之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里經(jīng)常會有過橋的村民,他們聊天,抽煙,欣賞怒江風(fēng)光。橋的兩端關(guān)樓猶存。關(guān)樓里仍有兩扇可以開合的門。據(jù)說從前雙虹橋是一個關(guān)卡,凡過路的商旅必須繳費之后才開門放行。在江邊的礁石上看雙虹橋,很像兩道橫跨怒江的優(yōu)美弧線。怒江東岸的碧羅雪山與西岸的高黎貢山被兩道“彩虹”連結(jié)起來?!半p虹”的命名與此有關(guān)。與具有西方教堂建筑風(fēng)格的惠人橋相比,雙虹橋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風(fēng)格,飛檐斗拱。據(jù)載:“雙虹橋為兩跨鐵鏈吊橋,全長五十四丈,寬丈余,系鐵鏈十二根,其中底鏈十根,兩側(cè)橋欄各一根?!保ā厄v沖交通志》修訂本)

雙虹橋的命運和所有的古橋一樣,也是不斷地重復(fù)毀滅、修復(fù)的歷史?,F(xiàn)在,我所看到的肯定不是在峽谷上最初出現(xiàn)的橋。只是現(xiàn)在它并沒有一點毀滅的痕跡。每天早晨或傍晚,橋上會有成群的馬幫川流而過。像古代那樣。雙虹橋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外面的人,是那些坐轎車或越野車的人們,他們來到雙虹橋看到古老的馬幫從古橋經(jīng)過,喉嚨里發(fā)出家禽受驚的叫聲。然后拍幾張照片,揚長而去。尤其是冬季木棉花在怒江沿岸盛開的時候,這樣的人群就更多。雙虹橋是一處可以輕易滿足人們懷舊情緒的遺址。

雙虹橋沒有像別的橋那樣,在古道衰落之后迅速淪為遺址。盡管事實上我們已經(jīng)將它視為遺址。對于生活在怒江兩岸的人們,它只是一座橋,一座趕街、娶媳婦、走親戚必須經(jīng)過的橋。而不是什么“遺址”。和那些憑吊歷史的人們不同,他們熟視無睹地從這座怒江上游最古老的鐵索橋走過。并與古橋一起融入一幅古老的風(fēng)景中。

江邊的礁石是黑色的花崗巖,被江水淘洗得光潔無比,陽光下黑色的礁石光芒閃爍,像一堆凝固的柏油。碧綠的江水在礁石下面呈現(xiàn)出美麗而險惡的漩渦。那天,我們在“雙虹”之下猶如礁石一樣沉默。只是頭腦里一片空白,“思想”在這樣的風(fēng)景中是沒有意義的。

我見到的怒江峽谷的橋梁幾乎都與“雄偉”“大氣”一詞有關(guān),與怒江所體現(xiàn)的風(fēng)格一致。而在龍川江(緬甸母親河伊洛瓦底江上游),我看到的橋梁則更接近于“精巧”、“玲瓏”、“柔軟”一類的詞。是“小橋流水”的那種橋??偸窃谔镆?、村莊這種人類的日常世界里流淌的龍川江,橋梁密布。每一座村莊,或者每一片生長著油菜花的大地,都可能意味著一座橋梁的出現(xiàn)。在那里橋梁成為了村莊的延續(xù),成為了村莊的一部分。它是延伸到河流之上的“房屋”。我發(fā)現(xiàn),在高黎貢山西麓起伏的臺地上蜿蜒的龍川江上的橋梁,更充分地體現(xiàn)出民間的智慧。

騰沖縣上營鄉(xiāng)大田坡村的龍江橋,是一座與當?shù)孛窬语L(fēng)格迥異的建筑,尤其是它的尖頂使它呈現(xiàn)出一種歐式的建筑風(fēng)格。懸在橋上方的鐵鏈在歲月中成為黯淡的黑色,猶如原始森林中的藤蔓。與鐵鏈一樣成為黑色的還有橋墩。上面極簡潔地寫著橋的歷史:龍江橋,始建于元延佑年(公元1314——1320)。橋頭站立著一塊約五十厘米高的石碑,石碑似乎比橋還要蒼老,你根本無法看清記載在上面的歷史。使我疑惑的是:一座元代建筑的橋卻分明呈現(xiàn)出一種歐式建筑風(fēng)格。當?shù)厥妨侠镞@樣記載:

“元始建藤橋,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兵備副使趙炯歷時三年建橋于藤橋上游,旋廢。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兵備副使潘潤仿效霽虹橋修建鐵索橋,并在兩岸建有官廳。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62年)平西王吳三桂進兵騰沖追擊永歷皇帝,李定國將龍江橋焚毀。順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吳三桂命僉事紀憲堯負責(zé)修復(fù)龍江橋,于該年閨七月動工,次年九月完成。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橋毀,三十八年騰越廳知州唐翰弼在壺瓶口重建,并得副將張友鳳捐俸助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知府林世俊、副將孫宏、知州楊之盛又重修。……”(《騰沖交通志》修訂稿)

從元、明、清至民國,龍江橋先后重修達十一次?,F(xiàn)在看到的龍江橋是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重建的。那個時代西風(fēng)東漸,尤其是在當時與英殖民地——緬甸毗鄰的騰沖,出現(xiàn)模仿歐式建筑風(fēng)格的橋梁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龍江橋的歷史中,我發(fā)現(xiàn)明末那個逃亡滇西與緬甸的皇帝——永歷帝的影子。當然,這個落魄皇帝走過的不是此刻我看到的龍江橋,而是被他的手下大將李定國焚毀的龍江橋。橋可以不斷地改變、重建,而龍川江是不會改變的。它和永歷皇帝逃亡時的龍川江沒什么兩樣。

事實上,我在龍川江看到的更多的是民間建筑的橋梁,而不是龍江橋這樣的官府建筑的橋梁。民間的橋梁是外表樸素充滿平民風(fēng)格和民間智慧的。這些在村落和田野中出現(xiàn)的橋,猶如一棟延伸到河流里的民居。那些民間工匠的建筑思想,更多地關(guān)注橋的實用性與人性化,然而它們所呈現(xiàn)的美學(xué)風(fēng)格卻與大地更為契合、肌膚相親。

那天,我沿著一條龍川江的支流走去。我此行的目的地是龍川江上的一座木橋——通濟橋。我曾在照片上看到過這座美麗的木橋,無比生動地橫臥在江面之上,四周被雨水浸蝕的圍欄仍清晰地顯示著木材的質(zhì)感。

我懷著這張照片的印象一路走去。穿越一個個猶如手指節(jié)般的村莊。龍川江邊的大地被綠色的稻田分割成無數(shù)個方塊,那些在綠色方塊里蠕動的是勞動的人們、勞動的水牛。這是一塊在不同季節(jié)里變幻色彩的大地,如果在秋季它將變成無數(shù)個裝滿黃色稻谷的方塊。春天,盛開的油菜花又會使這片大地呈現(xiàn)出溫暖的嫩黃色基調(diào)。只有在冬季,那些方塊才會露出大地的本色。村民們不會為美化自然而耕種。種什么,或不種什么取決于土地的主人,他們根據(jù)生存的需要而不是所謂“詩意”耕種。然而這一切正與自然非常吻合、親密。

順河村是龍川江邊一個外表樸素的村莊,龍川江邊有無數(shù)個這樣的村莊。村莊的內(nèi)部是雞、豬的世界。通濟橋就是在這樣的村莊之后出現(xiàn)的。龍川江的橋總是與人們親密無間。抵達這座美麗的木橋時,已經(jīng)是黃昏了。在一片覆蓋著礫石的河灘上,我看到那座照片上的橋。黃昏的光線使木橋呈現(xiàn)出美妙的剪影,它的優(yōu)美的拱形被投射到河灘上。然后隨著光線的減弱而逐漸黯淡,消失。日落后光芒漸暗的時刻,它又呈現(xiàn)出樸素的本色。此時,大地上正處于“暮歸”的氛圍中。勞動的人群開始向村莊移動、水牛也跟在人們身后緩慢地移動。偶爾會有一頭落后的水牛仍在橋邊、江邊徜徉或低頭吃草。橋不再是照片上那種靜止的樣子,而是在龍川江、在村莊和大地上“活著”的橋。不斷有人的影子或牛的影子在橋上出現(xiàn)。

橋的兩端的橫梁上刻著“通濟橋”三字。順河村的人卻習(xí)慣于稱它為——孫家壩大橋。這是因為通濟橋處于孫家壩大河與龍川江交匯處。此時的孫家壩大河是一條干涸的河,除了一片遍布礫石的河床外,沒有任何可以作為“河流”的證明。一位在江邊放牛的老人說,水都流到田里去了,當然就不會有水了。

通濟橋是一座拱形的木橋,橋的兩端建有亭子,橋面與兩端的亭子相連,并呈拱形逐漸上升。橋的上方是“廈”,類似于屋頂,除兩端的亭子是瓦頂外,其余均為木板作頂,這可能和減少橋的負重有關(guān)。橋內(nèi)兩側(cè)均有凳,用長長的木板拼結(jié)而成,與橋面同時起伏。凳外有圍欄。橋的內(nèi)部仿佛一個拱形的“走廊”,或一間狹長的“房屋”。在里面行走,并沒有“橋”的感覺。在外面,你根本就看不到在橋上行走的人。因而它更像一間建筑在河上的彎彎曲曲的屋子。它與當?shù)孛窬佑兄嗤慕ㄖL(fēng)格。與通濟橋樸素的外表相反的是,它的結(jié)構(gòu)相當復(fù)雜。采用斗拱式結(jié)構(gòu),由各層梁架榫卯而成。如第一層建筑于石墩和橋亭上,而后,第二層向前伸出,榫卯固定之后,第三層又向前伸出,再用榫卯固定……根據(jù)橋身的長度,而依次向前伸出??缍仍酱?,橋的“層數(shù)”就越多。橋面也隨之不斷上升。俟合龍之后,再鋪上長而結(jié)實的“梁木”,將兩邊固定。一座橋梁就誕生了。整座橋梁沒有使用鐵鏈、鋼筋、水泥和釘子,是用“榫接”這種民間神秘而偉大的技藝制造出來的真正“體現(xiàn)勞動人民智慧的建筑”。我看到,所有的材料都是木材。生長在大地的樹,在這里獲得了另一種形式。因而它仍然保持著大地一樣的樸素和柔軟。

坐在橋內(nèi)的長凳上,龍川江沿岸的景色被圍欄切割成寬窄不一的“片斷”。你可以聽到龍川江在橋下流淌的聲音。猶如坐在一條船上,沿著美麗的龍川江漂流。通濟橋的內(nèi)部被橫七豎八的木料“占領(lǐng)”,每一條木料都恍惚是一條年久失修的“線路”。所有的木頭都在時間中褪色,顯示出“滄?!币辉~的氣息。你不知道這是在龍川江“行駛”了多少年的“舊船”?它還能“行駛”多久?踩在橋上,橋面的木板就發(fā)出吱呀的聲音,橋身會發(fā)出輕微的顫動。尤其是當牛群從橋上走過時,橋顫動更為厲害。一個背著豬草的婦女說,放心吧,不會垮的。這個婦女告訴我這座老橋“每天要走多少人呢”。

傍晚的時候,所有的人和牛都朝著村莊的方向走去。我看見牛從這座古老的木橋上魚貫而出時,猶如從一間屋子里,或者從牛廄里走出。最后從橋里走出的是披著蓑衣的放牛人。在河的下游并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公路橋,它的外表和公路上所有的橋梁一樣??墒?,我發(fā)現(xiàn)在這片大地勞動的人們更喜歡走老橋,包括牛。公路橋是留給汽車或者手扶拖拉機的。而老橋卻是屬于棲居這里的人們的。它是為人類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動作——行走而設(shè)計的。我相信,順河村的人對待老橋的態(tài)度猶如對待自家的房屋一樣。因為那是他們的爺爺或父親蓋的,是他們所有人的“祖屋”。

在通濟橋兩端的亭子上有一橫梁,上面刻著1989年重修老橋的經(jīng)過,和密密麻麻的捐款者的名字。落款是:順河村通濟橋重修委員會。公路橋是政府的,而通濟橋卻是自己的。在順河村這是相當一致的看法。

通濟橋并不像它的外表所呈現(xiàn)的那樣蒼老,它建于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當?shù)卮迕窀嬖V我,通濟橋之前是一座簡易的竹橋,每年漲水季節(jié)都要重修。于是全村人捐款修了這座木拱橋?,F(xiàn)在,它依然結(jié)實,只是橋面的木板容易被牛踩壞。所謂“重修”只是更換一下橋面的木板而已?!霸龠^一百年也垮不了”。這個村民對這座父輩建造的橋充滿信心。對于他們,這不僅僅是一座橋,他們的成長、衰老都與這座橋有著隱密的聯(lián)系。它并不只是一座穿越河流的“橋”,還是一個避雨歇息或者隱密的愛情活動場所。我相信,在他們的人生閱歷中會不斷出現(xiàn)這座老橋的影子。

在騰沖縣曲石鄉(xiāng)箐橋村的河谷里,我看到另一座靜靜地躺在龍川江上的木拱橋——野豬箐橋。它位于從村莊抵達高黎貢山西坡的驛道上。據(jù)說這里曾經(jīng)是個野豬出沒的山箐,野豬箐橋因此得名,位于野豬箐邊的村莊也因此而得名。這是一座筑于峽谷中的木拱橋,因而它不像“通濟橋”那樣置身于優(yōu)美的田園牧歌般的風(fēng)景中。而是隱匿在兩岸的茂密的森林中。它的風(fēng)格更接近于高黎貢山森林中的“窩棚”。橋下的龍川江礁石密布,水流湍急。因而行走在野豬箐橋上,不可能像“通濟橋”那樣從容,松弛。坐在木橋內(nèi)兩側(cè)的“長凳”上,透過橋面木板的縫隙你會瞥見橋下令人目眩的江水和黑色的礁石。你不可能像馬匹那樣安詳?shù)貜臉蛏献哌^。在野豬箐里,除了陰森的樹林、江水、礁石外,我沒有看到野豬的影子。我相信從木橋上走過的除了人、馬匹之外,肯定還有野豬。

陡峭的峽谷使野豬箐橋猶如一道巨大的曲線,優(yōu)美地從龍川江上空跨越。橋的兩端是建筑在江岸上的石砌平臺。潮濕的河谷使平臺被厚厚的雜草和苔癬覆蓋。以致建筑在平臺上的橋亭看上去像直接建蓋在大地上一樣。跨徑三十米的拱橋從橋兩端的亭子開始,然后在距江面三十米的上空連接在一起。沒有任何現(xiàn)代橋梁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它的材料全部來自大地——木材和石頭。然后用最古老的民間技藝創(chuàng)造出一個奇跡——木頭的奇跡。

在雨水中已經(jīng)發(fā)黑的圍欄,使野豬箐橋顯出蒼老,似乎搖搖欲墜。當?shù)厝苏f,野豬箐橋仍然非常結(jié)實。因為它所采用的材料全是不會腐爛的楸木。從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建成之后,它就這樣極其結(jié)實地“站立”在這個叫野豬箐的峽谷里,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傾頹的跡象。

野豬箐橋的兩端是一條古老的驛道,那些從高黎貢山東坡的怒江峽谷翻越而來的馬幫商旅們,穿過野豬箐之后抵達騰北的曲石鄉(xiāng)。據(jù)說,野豬箐橋沒有出現(xiàn)之前,這里是一座“藤橋”。一個老人向我描述“藤橋”的樣子:用高黎貢山生長的藤篾、或竹篾編織成繩子,系于江的兩岸,再用藤篾或竹篾編織成“圍欄”,然后在橋面上鋪上木板。那是一種柔軟的、搖搖晃晃的橋。當年的馬幫就是從這種搖搖晃晃的橋上越過龍川江峽谷。南方絲綢之路上縱橫的河流成為民間工匠施展身手的地方。

龍川江的山谷里隱匿著很多這樣的木拱橋。比如,曲石鄉(xiāng)的“水坪龍江橋”、界頭鄉(xiāng)的“永順橋”、界頭鄉(xiāng)“水箐大橋”。這些木制拱橋像一件件隱匿在峽谷中的民間橋梁藝術(shù)品,被“收藏”在高黎貢山的河流上,猶如一個橋的博物館。在我所生活的那個“流行的世界”里,世界每天都在發(fā)生改變,而這些滿身滄桑的木制拱橋卻仍然停留在它們的世界里。也許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適合安放這類的“民間藝術(shù)品”。民間工匠們的智慧在這里淋漓盡致地上演。那種被我們稱做“歷史”的東西,在這里一覽無余地陳列著。然而它所呈現(xiàn)的是一種——不斷向“后”倒退的歷史。在這個被金屬統(tǒng)治的世界里,木制的世界是很容易朽壞的。它不可能像鐵橋那樣持久地抗拒時間的作用。與永恒的河流相比,任何橋梁都是速朽的。在這樣的地方,人的作品的消失只是遲早的事情。

現(xiàn)在,騰沖已經(jīng)成為一座終年游人如織的旅游勝地。這些先前“隱匿”在深山峽谷里的橋成為被游人追逐的風(fēng)景。每天都有接踵而來的游人圍著古橋用手機或相機拍照。當?shù)卮迕袷煲暉o睹地從橋上走過,對于他們這只是一座從父父輩開始就在上面行走的橋,是他們?nèi)粘I畹囊徊糠帧oL(fēng)景是別人的。

責(zé)任編輯 楚 風(fēng)

猜你喜歡
虹橋怒江礁石
跟著怒江走一走
大慶市慶虹橋立交改造方案比選
一圖看懂怒江特大橋
怒江卡雀哇節(jié)
云南畫報(2021年4期)2021-07-22 06:17:16
虹橋碧波太平湖
江淮法治(2020年4期)2020-06-05 12:52:56
喜茶虹橋新天地店
礁石上的美人魚
怒江求學(xué)記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50
擁抱
一圖讀懂虹橋商務(wù)區(qū)“十三五”規(guī)劃
新民周刊(2016年44期)2016-11-22 17:40:50
右玉县| 玉树县| 阜平县| 金湖县| 古交市| 昭平县| 徐汇区| 陕西省| 平山县| 工布江达县| 昌乐县| 湟中县| 周宁县| 太和县| 巨野县| 石棉县| 大埔区| 宁陕县| 揭东县| 惠东县| 祁门县| 丰台区| 壤塘县| 黑山县| 武宣县| 宝坻区| 洪湖市| 娄烦县| 郓城县| 安宁市| 买车| 漯河市| 板桥市| 平远县| 彭山县| 台中市| 桦南县| 镇平县| 余姚市| 维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