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梁
司馬光的《涑水記聞》里說:(北宋)熙寧年間,名將王韶一次打了比較重要的勝仗,手下皆以“功”升官,而皇城使、原州的長官桑某卻“獨辭不受”。面對許多從天而降的大“餡餅”,別個捧著嚼而相慶,這位桑大人卻說此次勝利只是因為“羌虜畏國威靈,不戰(zhàn)而降”而已,“自知無功,故不受”?!皶r人重其知恥”。
“知恥”,也就是知道羞愧和榮辱。看來,尊重那些實事求是且有道德、有覺悟的人,應該是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它對于形成扶正祛邪的氛圍,實在非常重要。西夏“不戰(zhàn)而降”,功在“國威”耳。難得桑大人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他不僅自己“知恥”,還捎帶著用“無影棍”直戳那些不“知恥”的彈冠相慶者——“不是諸位厲害,而是西夏很慫!”有的話,拐個彎兒地表述,比直通通地說出來更具有殺傷力。
對于現(xiàn)實中的不“知恥”者,既要平心靜氣地分析他們所謂的“邏輯”和思路,更應該毫不留情地批判其荒謬的腔調(diào)。否則,有些人長期處于過度自信與亢奮的心理狀態(tài),深陷于自己“勞苦功高”的夢幻之中而不可自拔,把等價交換的原則引入了黨政機關,勢必要給革命事業(yè)帶來嚴重的損失。
譬如杭州市江干區(qū)的一個環(huán)衛(wèi)站長,濫用職權(quán)、貪污挪用公款上千萬,他就覺得——“付出與收入所得成正比,這些錢是自己這么多年付出應得的,組織未給,自己取之”。雖然這并不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且相當粗糙,但是“小人有恁一副邪心腸,便有一段邪見識;有一段邪見識,便有一段邪議論;有一段邪議論,便引一項邪朋黨,做出一番邪舉動(《呂坤 呻吟語》)”。
眼下,最有價值的超常知識,莫過于許多人對自己的所謂“付出”存在正確的認識了。在有些人的意識中,自己“付出”的每一滴汗珠,都那么晶瑩剔透,起碼也是“滴滴香濃”。好些“環(huán)衛(wèi)站長”們希望自己就應該像舊中國那些在新疆的和田河里“踩”玉的工匠一樣。被雇來“踩”玉的工匠,全憑腳底板的靈敏感覺,平心靜氣,在河水中仔細體會,十拿十穩(wěn),確證是玉石,才會彎腰?!安取庇裼幸徽讎栏竦囊?guī)矩——工匠彎一次腰,就得交一塊玉石。岸上的巴依(財主)派了心腹盯著,虎視鷹瞵,計算著彎腰的次數(shù)。雖然有些不甚舒服,但是,這畢竟是精準的“計算”。一旦有些“領導”留戀起那些“巴依”對雇工的這般“計算”了,他們“落馬”的日子肯定不遠了。壓抑已久的“本我”,放出來透透氣,老百姓總先感到有一股歪風邪氣撲面襲來。
拿放大鏡看自己的“功勞”或“付出”,錙銖必較,就會埋怨上級領導或老百姓的“計算”刻薄寡恩,思維就自然不可能與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或趨勢相一致了,就更談不上為人民的利益奮斗終生了。
“組織未給,自己取之”,倒真是不“知恥”的振振有詞,歪曲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本意,得了便宜還賣乖,出了風頭還要說一些自己委屈、自己吃虧的話,這樣的人像什么呢?恰似南非有種叫“白鹮(huán)”的鳥。白鹮對動物的尸體特別感興趣,經(jīng)常鉆進煙囪里掏吃里面的死鳥,結(jié)果這種齷齪的專業(yè)習慣得到了局部的贊揚,它居然有“煙道清潔工”的美稱,大概畢竟有一些客觀上的效果。而“環(huán)衛(wèi)站長”們呢?伸出的欲望之爪,沒有半點可以被容忍、被諒解的地方。
人們常說,“別伸手,伸手必被抓!”這是條規(guī)律。愛爾蘭的劇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在個人利益上不伸手的人,在捍衛(wèi)一種思想時必定是英雄。”我們的許多領導干部在個人利益面前,都能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堅決抑制私欲,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組織要給,自己不要”的典型。粟裕同志幾次拒絕任“華野”的一把手,將位子讓給陳毅;孫毅同志在1955年授銜時,認為授他為中將軍銜,高了,只愿扛個少將之銜?!爸獝u”二字,鞭策這些老同志向更高的思想境界邁進。
圖:王恒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