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于傳統(tǒng)建筑類型和中國古建筑的主要形式的梳理,審視以中國古代建筑中美學價值,從而反映建筑美學在旅游中的價值與作用。旅游中的建筑美學是旅游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環(huán),需要每個旅游景點擁有一個完整、適量、系統(tǒng)的建筑系統(tǒng)和建筑歷史文化,針對旅游建筑系統(tǒng)的研究有利于開發(fā)旅游過程中建筑美學的提升,從而提高旅游品質。
【關鍵詞】:建筑美學;旅游;價值
一、傳統(tǒng)建筑類型概要
建筑是創(chuàng)建于地面上的物質實體,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載體,為人類帶來最實在的功用,西方有人把建筑比作“石頭的歷史”,中國的古代建筑則被稱為“土木的史書”,同時建筑亦是一件藝術品,它闡述人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意義,是一種象征性的藝術。傳統(tǒng)建筑美學的理論是以西方為中心,現階段建筑的風格分類是以西方為標準。
(一)古希臘式建筑
古代希臘建筑開歐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臘建筑的結構屬梁柱體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限于材料性能,石梁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過7~8米。石柱以鼓狀砌塊壘疊而成,砌塊之間有榫卯或金屬銷子連接。墻體也用石砌塊壘成,砌塊平整精細,砌縫嚴密,不用膠結材料。雖然古希臘建筑形式變化較少,內部空間封閉簡單,但后世許多流派的建筑師,都從古希臘建筑中得到借鑒。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中國這樣的建筑相對比較少。
(二)羅馬式建筑
羅馬式建筑興起于公元9 世紀至15 世紀,是歐洲基督教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羅馬式建筑線條簡單、明確、造型厚重,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封建權力的特征,是教會威力的化身。中國天津的老西開教堂是中國羅馬式建筑的代表。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是歐洲中世紀的主要建筑風格之一。與羅馬式建筑造型穩(wěn)重的風格相反,哥特式建筑以“動”統(tǒng)貫全局,以垂直線條為表現形式,鋒利的尖頂是其主要特征,是宗教情緒的集中體現。哥特式建筑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一方面基督教氣息濃重,有一種宗教的狂熱,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市民階層的世俗激情。
(四)文藝復興式建筑
文藝復興建筑是歐洲建筑史上繼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現的一種建筑風格。十五世紀產生于意大利,后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qū),形成帶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筑。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在文藝復興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五)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式是與文藝復興建筑同時期產生的建筑風格,它追求在建筑空間組合中產生復雜的明暗變化效果。上海外灘和平飯店就是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典型建筑
(六)20 世紀新型建筑風格建筑
20 世紀初,世界上出現了新型的高層摩天大樓。這些高樓以鋼筋混凝土、鋼材、玻璃、化纖為材料,采取與基本結構體系無關的建筑物內部空間分隔法,強調材料本身的質感和成比例的美,這種體現了建筑上的一種新的審美。
二、中國古建筑的主要表現形式
中國的古建筑的種類繁多,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城池、宮殿、陵墓、寺院、樓閣、橋、塔、亭、住宅等。中國的古建筑多為木構架建筑,在原始社會末期開始萌芽,經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發(fā)展,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無可替代的建筑體系。
(一)古城建筑
中國古代建城首先從戰(zhàn)爭角度去思考,是否堅固、是否有利于防守。比如南京的古城墻,這是中國現在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城。城池四周長33.5 千米,城高平均12 米,寬10 米~18 米。城墻是用特制巨型城磚筑成的,至今已經有600 多年歷史,且城外還有外城,周長60 千米,有18 城門。而前面介紹的是內城,內城中最雄偉的就要算中華門,且十分險要。
(二)宮殿建筑
宮殿建筑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帝王們?yōu)榱遂柟套约旱慕y(tǒng)治,突出皇權威嚴,滿足自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guī)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筑。幾千年來,歷代皇帝不惜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己營造宮殿,這些宮殿無不顯示中國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在布局特征是講究中軸對稱、左祖右社、三朝五門和前朝后寢。代表性建筑有唐長安宮殿、北京明清紫禁城等。
(三)陵園建筑
中國古代陵園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建墳。從布局來說,都是在陵園的四周筑上陵墻,四面開門,四角建造角樓,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上建有門闕,還有石人,石獸的造像,給人一種肅穆和寧靜的感覺。從建筑的角度來說,陵園是中國古建筑中最宏偉、最龐大的建筑群,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的建筑群
(四)宗教建筑
佛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它的影響范圍極其廣泛,而寺廟、佛塔、石窟被稱為三大佛教建筑。這些建筑可以表現出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和宗教的興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也是中國古代建筑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
三、建筑美學在旅游中的價值
(一)創(chuàng)造獨特的建筑文化
建筑美學的獨特性與否是體現這個國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重要標志之一。雖然建筑美學的概念相同,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應體現其豐富多彩性。建筑美學在一些民族特色濃厚的地方,必須堅持獨立民族風格的原則,建筑美學的物質載體就是建筑,如果建筑失去了屬于自己的藝術特性,那建筑美學就無法完全、真實的體現,從而更加顯示了文化衰落乃至于消滅的現象。
(二)傳達目的地資源魅力
建筑美學傳達給旅游者是這些建筑作為一種旅游產業(yè)的產品,旅游者往往是通過建筑物的形式達到對建筑美學所包涵的歷史文化、風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欣賞和了解。建筑美學把所在城市的人文歷史及現實特點展示一覽無遺,并以文化傳遞的方式,滿足旅游者對于建筑所在地的生活閱歷、文化素質等的精神需求,創(chuàng)造極具個性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環(huán)境,以此展示其豐富悠久的文化內涵,使所在地積累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富有文化韻味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造一種獨特的建筑美學特色,使建筑美學更好地融入旅游中來,營造獨具特色且富有鮮明的個性,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旅游布局形式。
(三)滿足旅游者消費需求
旅游者通過對于建筑美學的理解,從而補充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豐富多彩的建筑使游人每到一處都有一種新奇的建筑美學體會,給人留下回味無窮、難以忘懷的印象。建筑美學同時把握現代社會人們希望通過旅游去貼近歷史、追求文化、增長知識、提高品位的心態(tài)要求,把建筑美學與旅游景觀巧妙的結合起來,給旅游者帶來的是一種震撼、一種驚嘆,令旅游者感受一種境界的升華,在休閑中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
四、結論
旅游中的建筑美學是旅游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環(huán),需要每個旅游景點擁有一個完整、適量、系統(tǒng)的建筑系統(tǒng)和建筑歷史文化,針對旅游建筑系統(tǒng)的研究有利于開發(fā)旅游過程中建筑美學的提升,從而提高旅游品質。建筑美學現已經開始慢慢被物質生活豐富的人們所重視,旅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去把握其中對于建筑景觀的審美和藝術鑒賞能力。建筑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對客體對象的欣賞和單純的視覺愉悅與滿足,只有那些由主體的整個心靈選擇出來的與自己類似和溝通的事物才能使人愉快而產生美,這也是建筑美學對于旅游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徐緝熙.旅游美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喬修業(yè).旅游美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3]古慧平.現代建筑的美學特征[J].山西建筑,2001,(2).
[4]吳昊.淺析建筑美學在旅游中的價值與作用[J].1673- 291X(2010)34- 0184- 03
作者簡介:金仁重(1983—),男,漢族,甘肅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資源開發(fā)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