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盛
老家的枕頭山
林 盛
顯山、露水、透綠、見景,與尤溪河一坡之隔的美麗鄉(xiāng)村福建省尤溪縣洋中鎮(zhèn)后樓村,素有“天然生態(tài)園”的美稱。
筆者從小生長在三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碧綠森林山區(qū),對天成地造、聞名遐邇的天然綠色氧吧枕頭山情有獨鐘。它面臨閩江,舊時稱為黃巖頭山;西側(cè)山似枕,故又叫而枕頭山,是集險、奇、幽、雅于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福建省級的森林公園。面積398.67公頃,山巔海拔976.4米,最低點坪坑溪180米,山上覆蓋著8000多畝參天古木,森林覆蓋率達96%,為福建省級森林公園之最,景區(qū)資源豐富,有眾多的天然景觀,素有“七嶺八峰、七拐八彎、七古八怪”之稱。
自古名山喚枕頭,天公高臥幾千秋,長橫此處無人問,昨天如何不可逑?走進這自然天成的神奇勝地,不禁使我進入了一個無比美妙、令人銷魂、如夢如幻的境地,一飽眼福。
站在山下,放眼遠眺枕頭山,山勢陡峭,山巒參差,奇峰競拔,怪石嶙峋,姿態(tài)崢嶸,一幅秀美的山光水色映入眼簾,“尋找山川野趣,回歸自然懷抱”之感油然而生。
沿著崎嶇的傍山車道蜿蜒而上,登上半山腰的“蓬砰嶺”,腳踏處便可聞到地下“蓬砰、蓬砰”之聲,煞是有趣。
蓬萊仙閣境清幽,雄踞山間引客游。綠樹紅葉秋色好,高瞰洋中豁笑眸。眼前面臨始建于清嘉慶九年桂月,于1992年由群眾集資重建的“蓬萊閣”,雖無恢宏壯觀之勢,確有小巧玲瓏之姿。
信步登上山頂,居高臨下,鳥瞰遠望,飽覽千巖萬壑,如同逶迤細浪在腳下翻騰。放眼遠眺,四鄉(xiāng)八鄰,方圓百里,萬千景物,無限風(fēng)光盡收眼底,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閣內(nèi)祀奉馬氏真仙三姐妹,但愿她們能庇護一方百姓太平安康,豐衣足食,富裕豐稔。
身臨以險為主,稱之為“鍋蓋梁”的景點,鬼斧神工,險在異常,山脊直逼云空,狹窄處僅容只身而過,兩旁皆是雜木叢生的萬丈深淵,確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感慨。山脊最高峰的“馬腰寨”,是明末抗清古寨,依山勢用石頭壘砌而成,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有條石路可通,現(xiàn)存2個寨門和部分寨墻。在“馬腰寨”大巖石下方有個“狐貍洞”,群石突起,勢如春筍破土而出,呈四方形,洞口外可容人聚集游玩;另一處的“興隆寨”,寨呈長方形,雖已不見昔日之雄姿,但舊基古垣仍傲然屹立,仿佛向后人展示30年代工農(nóng)紅軍安營扎寨于此,傳播革命火種的輝煌。
斷巖瀑布半天懸,噴雪飛珠分外娟,素練長垂三十米,螺青一道枕山泉。在此北面的萬丈懸崖,崖下幽谷深深,令人望而生畏,但人站在崖頂呼喚,四處回聲余音裊繞,令人心曠神怡。回身而下的“斷崖飛瀑”景點,只見清澈的澗水從懸崖峭壁處噴泄而出,飛流直瀉,飛珠噴玉,晶瑩閃爍,景象尤為壯觀。
枕頭山上的“水簾洞”,兩人可并肩而進,口小里大,最深處有一小潭,每當旭日東升,站在洞外,仰望水簾情景:古洞水簾兩米高,春光不減仍風(fēng)騷,煙含翠綠千行柳,露潤緋紅幾樹桃,陣陣花香沾短袖,累累果實拂長袍,并肩邁步登臺閣,轉(zhuǎn)問平潭芳弄濤。
身臨紅梅嶺,一嶺紅梅播遠香,迷人仙境起蒼黃;山中游玩流連返,花下邀朋斗酒狂。山道兩旁長有許多玉立多姿的楊梅樹、滿山遍野的映山紅。
聳立在枕頭山最高峰997766..44米處的鎮(zhèn)火塔,是尤溪縣的森林防火瞭望臺。臨身登上鎮(zhèn)火塔的最高層,眺望山下,但見枕頭山莽林蓊蓊郁郁,山嵐飄渺,群峰疊翠,極具佳境,美不勝收。
更讓人叫絕稱道的,便是枕頭山上珍貴樹木和保護動物繁多,比比可見的奇木怪樹,遍布著莽林蓊郁的原始次森林,分布著許多珍稀的奇花異草和動植物。有共生共榮的“團結(jié)樹”,有一樹生兩種葉的瓜子杜,有交頸擁抱的鴛鴦黃杜樹等,數(shù)不勝數(shù),呈現(xiàn)出了植物的多樣性,成為專家學(xué)者考察自然生態(tài)的絕妙之地。
枕頭山的“云?!?,如黃山四絕之一的“云?!币粯宇H具特色,這里的霧氣以變?nèi)?。霧氣在山間徘徊,漸漸彌漫整個山間,伸手似可取但又取不得,讓你的感覺似踏在云間,宛如騰云駕霧般,,似朦朧的仙境;時而如茫茫的海面,只留高的峰尖,像大海中點點的島嶼;時而山脊如走龍般于云波中若隱若現(xiàn);時而漫天大霧忽地像夢一般消失,呈現(xiàn)出了壯美的景色。
老家的枕頭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每當風(fēng)和日麗,游人如織,成為遠近游客休閑娛樂、游覽度假的好去處。身臨其境,不由使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美哉,枕頭山省級森林公園,自然天成的秀美景致,讓人交口贊譽,使人流連忘返。
(作者單位:尤溪縣林業(yè)局)
重要更正
本刊今年第6期第34頁標題(含目錄)“陳新華將軍”有誤,應(yīng)改為“張新華將軍”。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和讀者致歉。
鏈 接
張新華將軍 (1913—2003年),寧化縣曹坊滑石人,1932年參加工農(nóng)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過第四至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先后4次負傷。建國前任過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建國后任過大區(qū)炮兵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和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