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潔
圖為周遂德在2016年度十大“中國農(nóng)村新聞人物”頒獎儀式上領獎。
他25歲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45年。村子變成了社區(qū),村委搬進了設施齊備的辦公樓,地少人窮的老區(qū)村興辦了企業(yè)、引進了外資,他自己也從小伙子變成了古稀老人……然而,不變的是他那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他就是河南省禹州市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周遂德。
周遂德是土生土長的當?shù)厝耍?8歲就當上了村干部。當時東關村耕地人均不足半畝,糧食不夠吃,村委會窮得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連開會都沒地方,大家只好自帶小馬扎,或者搬幾塊磚、找?guī)讉€樹墩兒圍坐在一起。村民盼望著有人能帶領全村走出貧困。
1972年周遂德當上東關村黨支部書記時,還只是一個25歲的小伙子。黨員大會上,望著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睛,周遂德斬釘截鐵地說:“我當村支書,有三個目標,一是要每個人吃飽飯,二是要大家有錢花,三是要大家都住上好房子!”
說到做到,周遂德上任不久,就幫村民買來整整10噸化肥。
村民張振海說,當年化肥很貴,一斤上好的小麥都換不回一斤化肥。這些化肥是周遂德與一位村干部幾次南下湖北等地,多方求人才買到的。
為了托關系買化肥,周遂德穿上了當年自己最好的襯衫,但袖口早磨爛了,他還使勁把袖口往里塞了塞,怕別人笑話。
為節(jié)省開支,買到化肥返程時,周遂德與那位村干部就坐在貨車車斗里。七月天正熱,加之化肥氣味刺鼻,倆人咳嗽、噴嚏不止,但這些化肥卻為村里帶來了第二年的好收成。
1974年,村里決定建設窯廠,可資金卻成了難題。周遂德讓妻子王月鳳拿出家中全部積蓄——30元錢,還把家里準備蓋房的木料和磚瓦全都拉去建窯廠了。
1975年春,窯廠建成,當年就掙了四五萬元,村民樂得合不攏嘴。有人說:“周遂德就是俺村的‘領頭羊’,領到哪俺就跟到哪!”
村辦企業(yè)陸續(xù)發(fā)展起來,村集體有了積蓄,周遂德再次南下,為村里買了3臺拖拉機和2輛汽車。然而,村民并不知道,為了省錢,周遂德與村干部外出時,還帶著烙餅充饑,連小飯館都沒舍得進。
東關村發(fā)展了,周遂德在家的時間卻越來越少。妻子生病住院,他沒時間照顧;女兒出嫁時,他忙著為村里建小學。妻子埋怨,他卻說:“女兒出嫁是自家小事,建學校是大家的大事,我不能顧小事而不顧大事?!?/p>
周遂德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村里。
建設禹州商貿(mào)大世界和中華藥城時,涉及農(nóng)戶的征地拆遷問題,難度不小。為抓緊時間給群眾做思想工作,周遂德隨身帶著饅頭,奔走在田間地頭、灶間院落,餓了啃口饅頭,渴了喝口涼水,每天睡眠不足4個小時,有時實在困了,就隨便找個墻根打個盹。
中華藥城建設涉及拆遷村民200多戶,遷墳200多座。遷房尚且不易,遷墳群眾意見更大。
那天是大年初一,一些情緒激動的村民圍住了周遂德的家。周遂德耐心解釋:“建了大市場,我們就多了一條賺錢路。我知道,全村人都在看著我,各位放心,我周遂德第一個扒房遷墳?!?/p>
人群散后,王月鳳忍不住了:“這書記咱不干了!”
周遂德?lián)u搖頭:“別說氣話!誰都不愿意得罪人,村里的工作怎么開展?只要是為老百姓謀福利,再難也要上!”
當天下午,周遂德立即與胞弟周金德商量了遷墳的事,周金德不忍心在老人墳上動土,可還是點了頭。
靠著這些項目,昔日的窮村子走上了富裕路。村民尹鐵成說:“周遂德站得高,看得遠,有遠見?!?/p>
45年的操勞,百姓都記得周遂德的好,都能講出他的一個個故事。
“周遂德隨和,沒架子,工作上不怕累,像一頭老牛,拉斷了韁繩也不叫一聲累?!?2歲的村民趙水池說。
“群眾憑什么擁護他?他干出了實實在在的成績。大家心里都有桿秤。他對大家的好,俺們不光眼下記著,下輩子也忘不了。”73歲的周寶印老人接著說。
在周遂德的帶領下,現(xiàn)在的東關村不僅“吃飽飯、有錢花、住好房”,而且建成了新農(nóng)村,村民由農(nóng)民變成居民。
周遂德常說:“做基層工作,要用有限的權力扛起無限的責任,對黨負責,對群眾負責,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p>
無私,是周遂德受人擁護的原因。
2004年,周遂德因操勞過度生病住院,不少村民自發(fā)前往看望,有的帶著幾百元錢往王月鳳手里塞??蓜傄怀鲈?,周遂德就讓王月鳳拿著記得清清楚楚的底單和錢,該退的退,退不了的上繳給村委會。
周遂德看望困難戶。
有一年夏季,周遂德的岳父突發(fā)疾病住院,王月鳳心中焦急,想乘周遂德的車去看望,誰知周遂德卻說:“公家的車是給我辦公用的,你坐不合適?!蓖踉馒P忍著委屈,含淚騎自行車去了醫(yī)院。
那些年,周遂德只顧帶著村民致富,自家的日子卻過得緊巴巴。村里建商貿(mào)大世界時,兒子周志強想拉個建筑隊掙點錢,卻遭到周遂德的反對:“凡是與村里有關的生意,咱家人不能沾邊?!?/p>
周遂德任村書記幾十年,一直秉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每次出門為村里辦事,都是住條件最差的旅館,吃最簡單的飯,甚至自己掏腰包。就連上級政府給他個人發(fā)的獎金,都上繳給村委會,用來慰問村里的困難戶。
東關村發(fā)展好了,名氣也大了,有外地來學習取經(jīng)的人問周遂德,當了這么多年村書記,就沒有一點私心?
周遂德說:“作為村書記,在一定范圍內(nèi)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有啥事兒大家都很照顧,已經(jīng)很占便宜了?!?/p>
村黨支部換屆選舉舉行了一次又一次,每次周遂德都高票當選。村民張利軍說:“以前見到周書記,總要問一句最近忙啥;現(xiàn)在見了,總要先問一句最近身體咋樣。周書記今年71歲了,雖然心疼他年紀大,可要是再選舉,我還想投他一票,我們希望他一直干下去?!?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