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胡 佳
此次調研第一站是四川省廣元市。在飛機上時,我們從報紙上得知,廣元市召開了第七次黨代會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誓師大會,對脫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兩次會議前,都組織全體人員進行宣誓——重溫“智勇堅定、排難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
飛機剛落地,前來接機的廣元市老促會會長何啟書就告訴我們:最近他們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項請求,均得到支持。
其實,從2003年的“紅軍文化園”到2008年的“紅軍塔”“紅星公園”建設,再到2015年 “紅色作業(yè)本”的推廣,廣元市老促會的每一次建議,都得到了廣元市委、市政府的積極響應。廣元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總工會主席周鍵說:市委、市政府從未把老促會當作一般的社團對待,市委、市政府信任老促會的工作經驗和政治優(yōu)勢。
正因如此,在與廣元市委、市政府交流情況時,廣元市委書記王菲“突如其來”地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廣元即將發(fā)起的“川陜革命老區(qū)振興發(fā)展論壇”,中國老促會能夠作為主辦方參與其中。王菲甚至提出了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川陜革命老區(qū)振興發(fā)展規(guī)劃》的出臺,也凝聚著中國老促會和廣元市歷屆老促會的心血。
在貴州省德江縣合興鎮(zhèn)朝陽村,76歲的低保戶朱光采和中國老促會王健會長一見如故,如親人相見般毫無違和感。主人讓座倒水,客人隨遇而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如話家常般的交流,讓我感覺這不像是調研,更像是探親。臨別時,看到老太太家一貧如洗,王健把身上帶的1200元錢都掏出來給了老人家。銅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建萍連連感嘆,難怪老百姓都說老促會是“當年的老八路又回來了!”
在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對口幫扶的廣元市朝天區(qū)魚洞鄉(xiāng)魚鱗村,因“刺繡扶貧”解決了后顧之憂的65歲的楊蓮英情不自禁地落淚了。在遵義市播州區(qū)三岔鎮(zhèn)高山村,因旅游扶貧而致富的62歲的何世英,滿含熱淚不停地跟王健說“感謝共產黨”“感謝習主席”。
如今,老區(qū)戰(zhàn)爭的硝煙已經消散,但創(chuàng)傷仍在,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已被推翻,但貧困的帽子還沒甩掉。老促會的老同志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經位高權重,叱咤風云。進入老促會工作以后,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身份變了、環(huán)境也變了,但他們身上的情懷沒變、作風沒變。他們到老百姓家里,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樣。說到底,他們都沒有忘記來時的路,不忘初心。汪洋同志稱贊老促會“代表著共產黨人的良心?!?/p>
感動之余我想起了“順道坐坐”的一件小事。河南省一個縣老促會的會長曾偶然說起,他們平時在老促會上班時,經常有一些村的村委會主任到老促會來。問村委會主任們有什么事,他們說沒事,就是來坐坐,坐坐心里就踏實。老會長沒有說更多,但是我卻從這一份“踏實”中看到了許多。
劍閣縣委書記向永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村入戶,他一路親自擔任講解員,每個鄉(xiāng)鎮(zhèn)、每個村的情況他都能如數家珍。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縣委書記。但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調研組態(tài)度的轉變。
在劍閣縣脫貧攻堅指揮部里召開的座談會上,向書記原本準備了一份匯報材料,但在匯報交流中,他發(fā)現材料中的情況反映,老促會的領導似都有了解,于是匯報轉入了政策探討。當談到易地扶貧搬遷中住房建設人均25平方米的標準是否科學、能否突破的問題時,多年參與起草中央一號文件的四川省政府顧問、四川省老促會副會長趙文欣指出:凡事不能一刀切、但不切一刀是不行的。而且,地方政府在執(zhí)行中央決策時一般也都會有變通。
聽完趙老的發(fā)言,向永東立即拋開了原本準備的匯報材料。之后的調研,一直都在真誠的交流,甚至對一些不無尖銳的問題的坦率討論中進行的,一如班子成員間的對話。作為記者,我自認為也是見多識廣,但在這樣一次帶有“評估”意味的調研中,地方一把手毫不設防的信任確實讓我感到有些震撼。細思一下,便覺釋然。因為他們都是共產黨人,盡管角色不同,但他們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為老區(qū)人民謀福利!在這一目標下,任何共產黨人都能做到襟懷坦蕩。釋然之后,我便有些感動。我感動于他們之間的相敬相惜。老促會是一支黨委、政府支持和信任的隊伍,所言非虛。
宣漢縣清溪鎮(zhèn)馬伏村,一個分布在海拔300多米到1200多米的貧困村,是這次調研的“自選動作”之一。由于是臨時增加的項目,調研組事先征求縣領導的意見,主要看看往返的時間是否來得及??h領導提出:請縣老促會的同志給出參考——對有些邊遠老區(qū)村,老促會的調研更深入、掌握的情況更到位。
馬伏村是省定貧困村,由原長梯村與馬伏村合并而成,全村共1055戶3533人,有村級道路14公里,社級道路8公里,便民路24公里,除4公里硬化外,其余均為泥結路,路況較差,車只能開到半山腰,調研組去馬伏村那天,還趕上了大霧,爬了一段山路才勉強來到一戶人家?;貋頃r,大家褲腿都沾滿泥巴。我想,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在與各地的交流中,王健會長經常讓大家感覺“出乎意料”,當地的人口、資源狀況、脫貧情況……他總能脫口道出,而且數據精準到個位。我注意到,調研的路上,除了手不釋卷地認真閱讀各地的情況匯報和資料外,王健會長的手邊,始終有一本厚厚的材料。那是《全國革命老區(qū)扶貧開發(fā)重點縣資料匯編》,我翻開一看,里面357個老區(qū)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和片區(qū)縣的紅色歷史、縣情以及脫貧攻堅建檔立卡、幫扶單位等情況一目了然,而且都是最新數據。據王健會長介紹:這是最近一個月由所涉及的省、市、縣老促會收集,中國老促會匯總整理出來的。既是調研的基礎準備,也會在調研中驗證、完善,為社會幫扶力量做些基礎工作,使他們幫扶老區(qū)可以有的放矢。
面對眼前的縷縷白發(fā),我手捧的這本資料越發(fā)地厚重了起來。老促會雖然大多沒有編制,經費也很緊張,但他們的組織動員能力不容小視。他們把有限的精力、智力、物力投入到無限的為老區(qū)人民服務的事業(yè)中去。以天下為己任,主動作為,盡力而為,展現出了使命擔當的寶貴品質。所以他們得道多助。
馬伏村這個必須去做的“自選動作”,盡管辛苦,但卻是老領導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工作負責、對事業(yè)負責的精神體現。這樣的調研評估,誰不信任?
在朝天區(qū)魚鱗村藤椒種植基地,調研組見到了曾任四川省消防總隊內江支隊班長的80后退伍軍人趙建軍。他退伍后響應國家號召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2014年初在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下,擔任了魚鱗村支部副書記。他結合當地實際創(chuàng)辦魚鱗村鱗景藤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帶領群眾致富。目前基地種植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1000畝,發(fā)展種植農戶90戶,其中貧困戶近20戶。趙建軍信心滿滿:預計2017年能實現掛果產量150噸,產值200萬元,戶均增收2萬余元。
交流完情況,告別時刻,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出現了:便裝的白發(fā)中將王健與退伍兵趙建軍正面相對,同時舉起右手,互敬了莊嚴的軍禮。藍天下,老區(qū)的青山依然巍峨挺拔,他們腳下的紅土地,脫貧致富的果實正在成長。目睹此情此景,在場的同志無不動容。這個敬禮,是相互的致敬,也是相互的鼓勵,更是莊嚴的承諾,無論戰(zhàn)斗在哪里,我們的目標始終是一致的: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0天2省4市7縣(區(qū))14村的調研結束了,大家總覺得看得不夠細、查得不夠實、思考得不夠深。王健會長說:此次調研只是開始。?
老促會有政治高度,有政策水平和工作方法。老促會同志大都在黨、政、軍領導崗位上工作過,熟悉黨委、政府的工作流程,有著為國分憂的情懷。他們,“當縣委書記的跑遍了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的跑遍了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的跑遍了所有的縣市區(qū)?!彼麄?,情況清、工作熟。他們,受黨教育多年,對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甘當促進老區(qū)發(fā)展的志愿者,甘當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甘當老區(qū)人民的勤務員。
2014年5月,在延安召開的“弘揚延安精神、宣傳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座談會”上,一位多年在老促會工作的同志曾動情地說:“老區(qū),走進了就再也離不開;老區(qū)工作,干上了就再也放不下?!薄半x不開”和“放不下”,讓老促會成為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