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芳, 周 波, 馬 濤, 張 峰, 董彥麗, 王彥武, 于 惠
(甘肅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 蘭州 730020)
半干旱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特征
高金芳, 周 波, 馬 濤, 張 峰, 董彥麗, 王彥武, 于 惠
(甘肅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 蘭州 730020)
采用動態(tài)密閉氣室紅外CO2分析法測定了鹽堿地、撂荒地和苜蓿地三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并結合水熱因子,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異性以及其和溫度、含水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三種土地利用類型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均呈現(xiàn)單峰型曲線,與氣溫變化趨勢一致,一天中氣溫最高時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顯著高于其他時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與水熱因子均呈正相關,采用線性關系式來分析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水分含量的關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與近地面氣溫、不同深度土壤溫度的關系可以用指數(shù)方程得到較好的擬合(p<0.05),撂荒地土壤呼吸的溫度敏感性系數(shù)Q10值變化較大,從而對土壤溫度的響應更為敏感,且不同深度土壤的Q10值存在較大差異,鹽堿地和苜蓿地不同土層的Q10值均在2.0左右變化,與全球Q10的平均水平接近。鹽堿地、撂荒地和苜蓿地土壤呼吸與土壤溫度和濕度的雙變量模型關系顯著,比相應的單變量模型更好地解釋了土壤呼吸變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呼吸; 鹽堿地; 半干旱區(qū)
土壤呼吸是一個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復雜的CO2排放過程,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極大的影響著土壤呼吸,它改變了植被覆蓋、根系分布、主要的環(huán)境因素和土壤特性,植被覆蓋的改變可以影響到土壤表層的能量平衡,也對近地層的空氣相對濕度產生影響[1],因為土壤水分、根系生物量、微生物數(shù)量或者凋落物量隨著距離植株的遠近而發(fā)生變化。在植物根系作用下的土壤性質的改變,一方面反作用于植物根系,另一方面對土壤微生物也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些都會強烈影響到土壤呼吸[2-3]。另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引起的土壤有機物含量及有機物穩(wěn)定性、質量和生物多樣性等也會影響到土壤呼吸速率。
土地利用方式通過對土壤孔隙度、土壤濕度和土壤肥力的直接影響而間接地調控土壤呼吸作用。目前,關于半干旱區(qū)土壤呼吸特征有大量報道,齊麗彬等[4]研究了黃土高原5種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與水熱因子的關系,土壤呼吸與土壤溫度呈正相關關系,土壤呼吸的雙變量模型關系顯著,比相應的單變量模型更好地解釋了土壤呼吸變異;付微等[5]研究黃土高原水蝕風蝕交錯帶指出,土壤呼吸與土壤溫度呈現(xiàn)顯著指數(shù)函數(shù)關系,每種灌木林地黃綿土土壤呼吸的溫度敏感性系數(shù)Q10高于風沙土,從而對土壤溫度的響應更為敏感。高會議等[6]認為,土壤呼吸與土壤溫度具有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可以用指數(shù)函數(shù)擬合,水分對土壤呼吸的影響復雜。裸地土壤呼吸的雙變量模型關系顯著,比相應的單變量模型更好地解釋了土壤呼吸變異。Bouma[7]通過對粉粒、砂粒和黏粒含量不同的土壤進行土壤呼吸對比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通常情況下,土壤質地對土壤呼吸幾乎沒有影響,但在灌水處理后,細質土的土壤呼吸過程比砂土受到較強的制約。然而,有關土壤呼吸對土地利用方式響應方面的研究較少,鹽堿地土壤呼吸與水熱因子的關系鮮見報道。本研究在半干旱地區(qū),選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鹽堿地、撂荒地和苜蓿地為研究對象,利用便攜式CO2分析儀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進行了24 h的野外對比研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之間的差異,闡明土壤呼吸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對土壤溫度的敏感性,初步探討該地區(qū)土壤呼吸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響應機制,力求為該地區(qū)半干旱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過程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1.1 樣地選擇與試驗設計
研究區(qū)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小青山(103°56′37″E,36°01′40″N),海拔1 724 m。該區(qū)屬于黃土丘陵溝壑區(qū)第五副區(qū),地貌特征以梁狀黃土丘陵為主,為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極寒。年降水量為329.7 mm,蒸發(fā)量為1 377.2 mm,年平均氣溫6.6℃,大于等于10℃的有效活動積溫為1 200~3 200℃,年均日照時數(shù)2 666 h,太陽輻射量為130.57 kJ/cm2,無霜期為85~148 d。土壤為黃土母質上發(fā)育起來的灰鈣土,有機質含量0.5%~1.5%左右,pH值為8~9,土壤容重為1.1~1.4 g/cm3。本研究選取該區(qū)三種土地利用方式,其中鹽堿地為覆膜滴灌試驗用地,當年種植作物為玉米,種植前經過處理,土壤較為疏松,種植密度為3 000株/666.7 m2,土壤平均pH值為11.24;撂荒地棄耕五年,坡向朝東,坡度<5°,坡面分布零星雜草(白沙蒿、冰草),測定基座布置在無植物生長的空地;苜蓿地為種植苜蓿7 a,覆蓋率為80%以上。鹽堿地和撂荒地的表層土壤養(yǎng)分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中鹽堿地(0.57 g/kg)與撂荒地(4.04 g/kg)和苜蓿地(5.84 g/kg)土壤全氮含量差別較大,鹽堿地的土壤養(yǎng)分較差。
1.2 測定方法
土壤呼吸速率觀測在2015年10月18日—20日進行,土壤呼吸速率測定采用土壤CO2通量自動測定系統(tǒng),測定儀器型號為LI-8100(USA),測定前在每個樣地內安置測定基座(去除基座內的地表植物),為了減少安置測定基座對土壤系統(tǒng)的破壞,在測定基座安置24 h后再進行測定,從而避免了由于安置氣室基座對土壤擾動而造成的短期呼吸速率波動。以24 h為1周期,每間隔2~3 h測定1次土壤呼吸,每個樣地設置兩個重復,每個土壤隔離環(huán)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以獲取土壤呼吸日變化動態(tài)。在進行土壤呼吸測定的同時,利用曲管溫度計測量5,10 cm深度土壤溫度;用LI-8100便攜式CO2分析儀自帶土壤水分計插入各小樣方內土壤隔離環(huán)的周圍,來測定的土壤體積含水量,每次測定3次重復。氣溫數(shù)據由研究區(qū)內全自動氣象站獲取。
1.3 試驗數(shù)據處理
數(shù)據分析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8.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分析作圖。用SPSS統(tǒng)計軟件檢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變化差異顯著性,應用SPSS軟件統(tǒng)計分析土壤呼吸與溫度和水分之間的關系,建立土壤呼吸與溫度和水分的指數(shù)模型,動態(tài)曲線采用Excel 2007繪制。
2.1 土壤呼吸日變化特征
2.1.1 土壤呼吸日變化動態(tài)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日變化呈單峰趨勢(圖1),鹽堿地土壤呼吸峰值1.24 μmolCO2/(m2·s)出現(xiàn)在15:00,最低值0.34 μmolCO2/(m2·s)出現(xiàn)在05:00;撂荒地土壤呼吸峰值0.60 μmolCO2/(m2·s)出現(xiàn)在15:00,最低值0.02 μmolCO2/(m2·s)出現(xiàn)在05:00;苜蓿地土壤呼吸峰值1.21 μmolCO2/(m2·s)出現(xiàn)在13:00,最低值0.29 μmolCO2/(m2·s)出現(xiàn)在7:00。鹽堿地、撂荒地和苜蓿地土壤呼吸速率晝夜變化幅度分別為122.42%,199.83%,130.03%,土壤呼吸晝夜變化較大,均在120%以上。
圖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
2.1.2 土壤呼吸日變化與溫度的關系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的日變化趨勢與近地面溫度和地溫變化格局一致,一天中土壤呼吸速率極值出現(xiàn)的時間與近地面氣溫和地溫變化極值出現(xiàn)的時間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圖2)。鹽堿地的近地面溫度高于5 cm地溫,與撂荒地和苜蓿地的相反,可能由于鹽堿地的土壤含水量為撂荒地和苜蓿地的5倍,土壤水分對地溫有控制作用。鹽堿地、撂荒地和苜蓿地近地面溫度晝夜變化分別為87.03%,171.79%和169.45%,表明土壤呼吸的晝夜變化不僅受外界溫度條件的影響,還受到植物生長狀態(tài)和水分等因素的影響。土壤呼吸是很多生物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這些影響因素具有很大的時空變異,由此而造成土壤呼吸變異性增大。
2.2 土壤呼吸速率與環(huán)境因素的關系
2.2.1 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濕度 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首先比較檢驗土壤呼吸速率(R)與土壤水分(W)的相關性(表1),以驗證模型的可行性,表1結果顯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與水熱因子均呈正相關,與高艷紅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8]。鹽堿地土壤呼吸與土壤水分的相關性均較好,撂荒地和苜蓿地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速率表現(xiàn)不明顯;這是因為在較適宜的水分條件下,并不足以影響微生物和植物根系的活動,則很難明顯地測出水分對土壤呼吸的影響,此時土壤水分的影響很可能被其他因子的影響所掩蓋[9]。
采用線性關系式來分析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水分含量的關系。發(fā)現(xiàn)只有鹽堿地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速率的影響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撂荒地和苜蓿地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速率表現(xiàn)不明顯(表2),鹽堿地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變化的解釋能力為56.21%~57.33%。
圖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溫度日變化表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R)與土壤溫度(T)和土壤水分(W)的相關性
注:**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
2.2.2 土壤呼吸速率與溫度 由表1看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R)與溫度(T)顯著相關,土壤溫度要比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作用的影響更明顯,在土壤呼吸與所有溫度指標之間的關系中,鹽堿地與近地面溫度的相關性最好,與5 cm土壤溫度相關性也達到顯著水平,土壤呼吸主要發(fā)生在土壤表層;撂荒地與土壤5 cm地溫和大氣溫度的相關性最好,與近地面溫度和10 cm土壤溫度相關性也達到顯著水平;苜蓿地與土壤5 cm地溫的相關性最好,與10 cm土壤溫度相關性也達到顯著水平,但與近地面溫度和大氣溫度相關性較差,很可能是由于苜蓿地植被覆蓋度大,其地表溫度不易受外界影響造成土壤呼吸與其極顯著相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與溫度均達到顯著相關(p<0.05)。
土壤呼吸對溫度的響應較為敏感,一般認為溫度升高,促進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微生物活動,土壤呼吸因而增強。本研究中,采用指數(shù)方程模型(R=aebT)分析土壤呼吸與溫度的關系,與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基本一致[10-12]。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與近地面氣溫、不同深度土壤溫度的關系可以用指數(shù)方程得到較好的擬合(p<0.05)(表2)。鹽堿地和撂荒地土壤呼吸速率與近地面氣溫指數(shù)相關最好,苜蓿地土壤呼吸速率與5 cm地溫指數(shù)相關最好。
為與其他相關研究對比分析溫度敏感性指數(shù)Q10,本文對土壤呼吸速率與近地面氣溫、5 cm和10 cm土壤溫度進行指數(shù)關系分析,結果見表2??梢钥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的Q10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這主要是由于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土壤溫度的變化幅度減少而造成的。隨著溫度的升高,撂荒地Q10值的變化較大,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的響應更為敏感,且不同深度土壤的Q10值存在較大差異。鹽堿地和苜蓿地不同土層的Q10值均在2.0左右變化,與全球Q10的平均水平接近[13]。
表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的關系
2.2.3 土壤呼吸與土壤溫度和土壤濕度 實際上,土壤溫度總是和土壤水分一起對呼吸速率的變化產生影響,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交互作用。本研究采用以下模型描述土壤水分和溫度對土壤呼吸變化的影響。
R=aebTWc
式中:R為土壤呼吸速率;T為土壤溫度;W為土壤水分含量;a,b,c為常數(shù)。
本文利用5,10 cm深度土層的土壤溫度和土壤體積含水量與土壤呼吸依據公式R=aebTWc,建立了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溫度和水分的雙變量關系(表3)。
與單因子模型相比,復合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R2)均顯著提高,鹽堿地復合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小,5 cm土層水分和土壤溫度復合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最大(表3),表明0—10 cm土壤溫度和水分的變化能夠解釋91.85%的土壤呼吸變異;撂荒地復合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小,5 cm土層水分和土壤溫度復合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最大,表明0—10 cm土壤溫度和水分的變化能夠解釋86.25%的土壤呼吸變異;苜蓿地復合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小,5 cm土層水分和土壤溫度復合模型的決定系數(shù)最大,表明0—10 cm土壤溫度和水分的變化能夠解釋88.0%的土壤呼吸變異。
表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的雙變量模型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日變化均呈單峰趨勢,一天中氣溫最高時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顯著高于其他時間;土壤呼吸速率極值出現(xiàn)的時間與近地面氣溫和地溫變化極值出現(xiàn)的時間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與水熱因子均呈正相關,采用線性關系式來分析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水分含量的關系。鹽堿地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速率的影響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鹽堿地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變化的解釋能力為56.21%~57.33%,撂荒地和苜蓿地土壤水分對土壤呼吸速率表現(xiàn)不明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與溫度均達到顯著相關(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與近地面氣溫、不同深度土壤溫度的關系可以用指數(shù)方程得到較好的擬合(p<0.05)。撂荒地土壤呼吸的溫度敏感性系數(shù)Q10值變化較大,從而對土壤溫度的響應更為敏感,且不同深度土壤的Q10值存在較大差異。鹽堿地和苜蓿地不同土層的Q10值均在2.0左右變化,與全球Q10的平均水平接近。
(3) 土壤溫度總是和土壤水分一起對呼吸速率的變化產生影響,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溫度和水分的雙變量關系,比相應的單變量模型更好地解釋了土壤呼吸變異,鹽堿地、撂荒地和苜蓿地雙變量模型能夠解釋91.85%,86.25%和88.0%的土壤呼吸變異。
[1] 韓廣軒,周廣勝,許振柱.中國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呼吸作用研究與展望[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8,32(3):719-733.
[2] 馬景永,張玉珍,周波,等.黃土高原不同林齡刺槐林土壤呼吸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3):98-104.
[3] 駱亦其,周旭輝.土壤呼吸與環(huán)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齊麗彬,樊軍,邵明安,等.黃土高原水蝕風蝕交錯帶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呼吸季節(jié)變化及其環(huán)境驅動[J].生態(tài)學報,2008,28(11):5428-5436.
[5] 付微,黃明斌,邵明安,等.黃土高原水蝕風蝕交錯帶不同立地條件下土壤呼吸特征[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29(13):74-80.
[6] 高會議,郭勝利,劉文兆.黃土旱塬裸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響因子[J].生態(tài)學報,2011,31(18):5217-5224.
[7] Bouma T J, Bryla D R. On the assessment of root and soil respiration for soils of different textures:interactions with soil moisture contents and soil CO2concentrations[J]. Plant and Soil, 2000,227(1/2):215-221.
[8] 高艷紅,張志山,劉立超,等.水熱因子對沙漠地區(qū)土壤呼吸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9,29(11):5995-6001.
[9] 周非飛,林波,劉慶.青藏高原東緣亞高山針葉林人工恢復過程中的土壤呼吸特征[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9,20(8):1783-1790.
[10] Townsend A R, Vitousek P M, Holland E A. Tropical soils could dominate the short-term carbon cycle feedbacks to increased global temperatures[J]. Climatic Change, 1992,22(4):293-303.
[11] 李志剛,侯扶江.黃土高原不同地形封育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動態(tài)與影響因子分析[J].草業(yè)學報,2010,19(1):42-49.
[12] 李英臣,侯翠翠,李小宇,等.不同秸稈還田方式對黃土高原坡耕地土壤呼吸的影響[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122-126.
[13] 于貴瑞,孫曉敏.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量觀測的原理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SoilRespirationCharacteristicsUnderDifferentLandUsePatternsinSemi-aridArea
GAO Jinfang, ZHOU Bo, MA Tao, ZHANG Feng, DONG Yanli, WANG Yanwu, YU Hui
(GansuScienceInstitut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Lanzhou730020,China)
Soil respiration rates under the saline land, abandoned land andMedicagosativaland were measured by the closed-IRGA infrared CO2method,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respiration in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urnal changes of soil respiration presented single peak curves and the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followed a similar trend, the soil respiration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s when the soil temperature was close to the maxsimum;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linear. The exponential equation could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oi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depths better(p<0.05), the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theQ10of soil respiration of abandoned land was observed, illustrating that the soil respiration was more sensitive to soil temperature, the values ofQ10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oil depths; the values ofQ10in saline land andMedicagosativaland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were around 2.0, which was closed to the global average value. A two-variable soil respiration model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could explain the variations of soil respiration much better than mono-variable model under saline land, abandoned land andMedicagosativaland.
land use patterns; soil respiration; saline land; semi-arid area
2016-05-06
:2016-08-02
甘肅省水利重點科研計劃項目(2013-293);水利部“948”項目(201522);甘肅省自然科學資助項目(1506RJZA176);甘肅省青年科技資助項目(1506RJYA177);甘肅省水利重點科研計劃項目(2014-223-6)
高金芳(1982—),女,甘肅靖遠縣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研究。E-mail:317660806@qq.com
S714.5
:A
:1005-3409(2017)02-00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