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媽咪
育兒生活中,我們似乎時時刻刻都在和孩子做斗爭,孩子與家長總有著不同的立場,一不小心,孩子的脾氣就上來了。
孩子從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開始,延續(xù)到五六歲,依然經常出現(xiàn)哭鬧、吼叫、噘嘴等鬧脾氣行為,英文叫做Tantrum。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雖然雙胞胎奧利和查理在2歲時就愛和我對著干,但真正開始感覺他們的情緒,則是3歲半左右。無論是Terrible Two還是Tantrum,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每個人成長的藝術,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兩點:1.不要被孩子的脾氣牽著走;2.更好地應對他們的壞情緒。
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緒與行為是第一步,但孩子的壞脾氣必然會影響家長的情緒與感受,如果我們此時也暴跳如雷,局面就會陷入不可收拾,使自己和孩子都受到傷害。
我們永遠是孩子的role model(榜樣),對于事情及情緒的處理方法始終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面對孩子的脾氣,我們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這里介紹一個技巧,叫做ABC。
A:Acknowledge and Accept your own feeling——承認并接受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例如孩子發(fā)脾氣引來的生氣,沮喪,焦慮,壓力等,無論哪種情緒與感受都是正常的,我們是人不是神。
B:Breathe,Breathe,Breathe——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給自己幾秒鐘深呼吸,氣話等下再說。
C:Choose how you are going to respond instead of reacting——用腦子去想自己該怎樣應對孩子的脾氣而不是馬上做出反應。這一點有賴于家庭中孩子的行為教育是否到位,是否有一定的規(guī)則與制度,所以控制情緒的背后則是一套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的方法。
對以上ABC3點進行小總結就是: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樹立遇事平和沉穩(wěn)的榜樣;在對待孩子發(fā)脾氣和不良行為時,家長的“語氣”比“聲調”更有效;家長要學會呵護自己的情緒。
孩子發(fā)脾氣或者是出現(xiàn)不好的行為只是一個表象,背后都有原因,單單壓制脾氣是沒用的,把養(yǎng)育孩子的根本基礎奠定好,才能讓成長更加健康快樂,減少親子沖突。
該怎樣把育兒的地基打牢呢?看看以下5點我們都做到了嗎——
愛:沒有一個孩子會嫌父母給的愛太多,愛不是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請用一份寧靜而美麗的心幸福而智慧地去愛孩子。
趣味:無論是玩玩具,去公園,做游戲還是親子閱讀,孩子每日一定要感覺到有趣,只有覺得好玩有趣,他才會保持好奇心,快樂地學到更多好行為。
健康飲食:健康飲食是要求孩子飲食營養(yǎng)均衡,并且養(yǎng)成好的衛(wèi)生習慣。吃得健康與吃得多是兩個概念,營養(yǎng)能夠幫助孩子的身體成長,缺乏營養(yǎng)同樣會導致孩子行為出現(xiàn)問題。
睡眠:孩子的睡眠一定要充足,有些孩子十點多甚至更晚才入睡,這其實太晚了,每個人的睡覺時間都有一個臨界值,如果睡得太晚造成身體過度疲勞反而會影響睡眠質量。
鍛煉:英國專家指出,對于1.5~5歲的孩子,要求每日運動或者是活動至少要3小時,室內室外都可以,提倡接近自然。運動的意義從來都不只是為了鍛煉身體,不但對于孩子的身心有好處,更是鍛煉了孩子的意志。
很多時候家長把精力集中在解決發(fā)脾氣這件事上,事實上行為教育,也就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更重要,這包括了家庭的規(guī)則及制度,與孩子的溝通技巧等。
例如,3歲的孩子和你出門買東西,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想要,你不給買,孩子脾氣上來了又哭又鬧,甚至在地上打滾。這個常見的問題,怎么解決?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
通常情況下,家里一定曾出現(xiàn)過父母或者奶奶爺爺無原則地滿足孩子需求的經歷,所以孩子一旦不被滿足就會非常沮喪,憤怒憂慮的情緒一股腦來了,哭鬧就是最直接的表現(xiàn)。
更嚴重的是,這樣的家庭中往往看護孩子的人意見不一致,奶奶爺爺一個做法,爸爸媽媽一個做法,或者媽媽本人就對孩子亂要玩具的做法不一致,有時買,有時不給買,這樣孩子會很迷惑,不知底線的情況下,會為了自己的權益鬧一把。
這又衍生出另一個惡性循環(huán),當父母堅持不住原則時,被孩子鬧得不行了就妥協(xié),這就成了孩子的“成功經歷”,讓他知道哭鬧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當以上局面已經造成,我們該怎么辦呢?
重新建立規(guī)則,任何時候都不晚,一旦開始了就要堅守原則。就奧利和查理來說,他們只有在生日、圣誕節(jié)會得到禮物,平時如果有愿望都會請媽媽記錄下來,而且數(shù)目有限,要優(yōu)先選擇。如果孩子接受了這個規(guī)則,即便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當下受到誘惑,但是媽媽把規(guī)則搬出來時,他們還是能夠接受的。
全家人執(zhí)行規(guī)則要一致,每個人前后做法也要一致。如果規(guī)則執(zhí)行不一致,就等于沒有規(guī)則,根本沒有辦法說服孩子。
態(tài)度要強硬。堅持原則在兩三歲的孩子面前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原則是不能夠打破的,但做法卻可以多樣而靈活。例如為了幫助奧利和查理養(yǎng)成好習慣,我們建立了獎懲制度,他們經過努力后能夠得到獎品——愿望清單上的禮物。孩子知道家庭制度存在,也知道獎品來之不易,相對于和媽媽爸爸出門時吵鬧要買東西,還是日常表現(xiàn)好更容易實現(xiàn)目標。
育兒生活中,我們似乎時時刻刻都在和孩子做斗爭,早上去幼兒園不要磨蹭,吃飯要學會自己吃而且不挑食,要懂得分享,兄弟姐妹之間不要打架,晚上按時睡覺等等,孩子與家長總有著不同的立場,一不小心,孩子的脾氣就上來了。每個家長都不是完美的,即便是心理學家或者是父母專家面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完全得心應手。所以請學會理解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在理性與智慧的愛中成長,讓我們成為更加平和快樂的父母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