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哲
運動不一定健身
文/梅哲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運動與健身是一對孿生兄弟,運動就等同于健身。但事實上,運動是把雙刃劍,運動不當反傷身。
“年紀大了,腿腳不太靈便,所以堅持每晚在小區(qū)和大家一塊跳廣場舞,一段時間下來,感覺膝蓋又腫又疼,醫(yī)生說,我這是關(guān)節(jié)軟骨磨損受傷了?!鼻癜⒁陶f。邱阿姨每天早晨快步走,晚上跳健身舞,就是為了強身健體,沒想到反而傷了身體。
在運動場館做集體性的健身運動時,個體年齡、性別、遺傳以及運動基礎(chǔ)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差異,使得每一個人的運動能力都不同,而指導教練又不可能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制訂運動計劃,若不能因人而異調(diào)整運動量、運動幅度,勢必造成損傷。這些損傷主要是下肢損傷,如臏骨、脛骨的損傷,關(guān)節(jié)積水等等。造成這些損傷是因為突然增大耐力訓練,局部負擔過重,以及過胖、年齡偏大等因素造成的。
在運動過程中,不當運動可能引起的損害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當時就會產(chǎn)生疼痛的運動性損傷,另一種是對心臟等部位造成潛在性的傷害。因此,萬萬不可認為運動了就能健身,必須講究科學。
鍛煉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適度、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首先要有一個周密可行的運動計劃,安排好時間;
二是運動一定要適度,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運動時間長短及運動量的大小。運動量太小達不到健身效果,如果貪多,則會導致身心疲勞;
三是選擇一個適宜運動的鍛煉場所,空間越大越好,以公園、綠地為佳,如果長時間在空氣污濁、噪聲很大的環(huán)境中鍛煉,不僅達不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四是要選擇一種適宜的運動方式,無論是散步、打太極拳、打球、游泳、登山還是去健身房,都要視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尤其是患慢性病的人,更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癥鍛煉;
五是運動要多樣化,因為每項運動使用不同的肌肉,或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同一部位的肌肉,運動多樣化能更全面地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此外,改變鍛煉身體的強度和時間,也是運動多樣化的一個方面,如第一天做緩慢的鍛煉,第二天則應縮短時間,增加強度。
鍛煉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
健身專家指出,懶得運動會傷害身體,偶爾運動更會傷害身體,無異于身體的“暴飲暴食”。健身效果主要是鍛煉痕跡不斷積累的結(jié)果,所謂鍛煉痕跡,即運動后留在機體上的良性刺激。若健身間隔時間過長,在鍛煉痕跡消失后才進行鍛煉,每一次鍛煉都等于從頭開始。每周應鍛煉三至五次,周末健身族由于時間限制,平時沒有充裕的時間,完全可以選擇適宜的項目,茶余飯后就地、就近進行適度的鍛煉。
適合別人就適合自己
盲目訓練,結(jié)果也會事與愿違,極易造成運動損傷。必須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循序漸進地科學鍛煉。運動是身心合一的有機整體,健身需要先健心。要尊重個人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使得整個運動過程中充滿愉悅,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出汗是散發(fā)熱量和降低體溫的方式之一,流汗消耗的是水、鹽分和礦物質(zhì),而不是脂肪。要減去1千克脂肪,必須在一天中消耗9000千卡熱量,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運動停止會出現(xiàn)反彈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怎么運動一停止體重就出現(xiàn)了反彈現(xiàn)象?事實上,這與運動是否停止無關(guān),反彈的罪魁禍首是不科學的飲食。運動鍛煉所消耗的脂肪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以前囤積的多余脂肪和訓練同期攝入的脂肪。所謂的反彈是停止訓練后,仍然不注意飲食的科學調(diào)配,攝入過量的食物,多余熱量重新轉(zhuǎn)化為脂肪,囤積在體內(nèi)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