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起源于大自然中的草木天然香料,具有香氣或香味的物質(zhì)都可統(tǒng)稱為“香料”。從古至今,香料用于熏香、除穢、美容、調(diào)味、殺菌、防腐、醫(yī)藥、保健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如今香水和香氛的普及,古老的香文化似乎有些寥落。不過,這清雅靈動的幽香雖形式不同,但神韻依舊,從遠古飄逸至今,像穿越時空的精靈,貫穿古今,成為人們與自然溝通最古老、親密的媒介。
本期我們請來喬木森老師帶我們一探究竟,中國傳統(tǒng)香文化博大精深,因篇幅所限,只能擷取部分以饗讀者。
香文化
在我國,人類與香結(jié)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使用的天然草本植物香料,“秦漢以前,堪稱蘭蕙椒桂而已”。
自秦漢以后,外來香料始入中國,及至隋唐,香料對權(quán)貴來說也是稀罕之物,甚至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征。據(jù)周嘉宵《香乘》記載,“晉武時(公元265年),外國亦貢異香,適煬帝(公元600年)除夜火山燒沉香,甲香不計數(shù),海南諸香皆至矣。唐明皇(公元712年)君臣多有用沉檀、腦麝亭閣,何多也。后周顯德間(公元954年),昆明國又獻薔薇水矣。昔所未有,今皆有焉。然一也或出于草,或出于木,或花、或?qū)崱⒒蚬?jié)、或葉、或皮、或液、或又假人力煎和而成,有供焚者,有可佩者,又有充入菜者”。
到盛唐時,香料開始走入世俗生活;隋唐以后,隨著人們對異國香料的追求,宋元時期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上,香料和藥物成為主要的進口商品,這使得宋代香料大量走進各個社會階層,我國至此進入了芳香文化的黃金時代,沿至明清,惠及民國以至現(xiàn)代。
香料更成為文人吟詠的對象,他們常用一炷香來開啟一天的書齋生活,賦予其唯美的色彩和意向,將雅致、細膩的審美情趣帶入了尋常生活。明人毛元淳在《尋樂編》中說:“早晨焚香一炷,清煙飄翻,頓令塵心散去,靈心熏開,書齋中不可無此意味”。
香料在世俗生活中的廣泛應(yīng)用,豐富了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把盞聞香的生活意趣也為人們帶去了精神慰藉。
香型
香料按其形狀分為香粉、棒香、線香、盤香、塔香、丸香、香篆、香塊等,按其用途可分為熏香、佩香、涂香等;按香的制作分為末香、線香、瓣香、盤香等。喬木森則從原料來源將香料分為四大類:花卉香、草本香、木本香和動物香。
花卉香
“為愛名花抵死狂”,在國人心目中,花既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又有著天然的親民氣質(zhì)?;ɑ芸芍苯尤胂?,花香也可直接品賞,甚至利用香料制作合香,調(diào)出花之香味。
如被古人稱為“天香”的桂花,取新鮮桂花,以生蜜拌勻,不可過多(桂花溫甜,故宜少用蜜),密封在瓷罐中,至陰涼避光處保存,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最好深埋地下,越久越好。用時將桂花放在熏爐中焚香,芬芳滿室。桂花香可安心神,使人內(nèi)斂、內(nèi)省,不忮不求。
花卉也可制成純露,喬木森介紹,舊時多以蒸法取其露,現(xiàn)在則用專門制作純露的機器制取?!侗静菥V目拾遺》記載,“凡物之有質(zhì)者,皆可取露。露乃物質(zhì)之精華。其法始于大西洋,傳入中國”。
如玫瑰露,取新鮮玫瑰花蒸取,氣香而味淡,和血、平肝、養(yǎng)胃、寬胸散郁。
桂花露,新鮮桂花蒸取,氣香,味微苦,明目疏肝、止口臭,適宜牙齦脹痛、口燥咽干。
或者制作合香,利用香味調(diào)和,調(diào)出花香之氣。在以花香為主題的合香中,以制成香餅為多,其中又以梅花香餅最受歡迎?!蛾愂舷阕V》以梅為名的香方有32條之多,時人還把制香的方法記錄成歌訣,以饗后人。如梅蕊香(又名一枝香)歌日:“沉檀一分丁香半,烀炭篩羅五兩灰,煉蜜丸燒加腦麝,東風(fēng)吹綻十枝梅?!逼湎闳缜搴畷r節(jié),暗香浮動于悠然東風(fēng)之中,非常神似。這也是古人制作合香的準(zhǔn)則,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草本香
草本香多以草本植物的葉、莖、筋等制成。在我國,最有名氣的草本香一定是屬于艾草的。艾草春天發(fā)芽,葉如菊葉,表面深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與莖具有油腺,散發(fā)出菊科植物的特殊芳香,可驅(qū)蚊蠅、蟲蟻,凈化空氣。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湖北蘄春縣所產(chǎn)的蘄艾為艾中上品。
有諺語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草性溫,通經(jīng)絡(luò)、散寒止痛。晾干陳放后,可將艾葉打成絨,制成艾條或艾柱,常用于艾灸,借助火的溫?zé)崛胗诮?jīng)絡(luò),可溫補陽氣,又能散寒活血。艾草還可食用,青團、艾葉粑粑等均以艾草為原料?!侗静菥V目》也有記載:“春月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做餛飩?cè)鐝椬?,吞三五枚,以飯壓之,治一切鬼惡氣,長服止冷痢。又以嫩艾做干餅子,用生姜煎服,止瀉痢,及產(chǎn)后瀉血,甚妙?!?/p>
在沒有蚊香的古代,芳香植物曾是消夏的良方之一。人們常用曬干的艾草在房內(nèi)點燃,閉門熏15分鐘,然后再入房,蚊蟲就少了很多。陸游在《熏蚊效宛陵先生體》一詩中寫到:“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描述了燔艾”驅(qū)蚊的場景。古今驅(qū)蚊香囊中一般都有艾葉、薄荷、藿香等具芳香氣息的草本香。除此之外,迷迭香、紫蘇、麝香草等觀賞植物也是常用的草本香。
木本香
沉香可以說是木本香的代表,國產(chǎn)沉香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進口沉香主要來自沉香屬的馬來沉香、越南沉香等。我國曾有“嶺南諸郡悉有,傍海處尤多。交干連枝,崗嶺相接,千里不絕”的記載。由于沉香的價值高且市場需求極大,沉香資源遭到掠奪式過度砍伐。近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已經(jīng)將沉香屬全部物種列入附錄¨。
自然條件下,健康白木香樹并不產(chǎn)生沉香,只有受到外界傷害或真菌侵染時能夠誘導(dǎo)白木香產(chǎn)生具有抑菌活性的防御性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與細胞其他組分復(fù)合形成的導(dǎo)管填充物堵塞了次生木質(zhì)部的導(dǎo)管,形成含有樹脂的木材——沉香。自然結(jié)香過程往往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人工結(jié)香的技術(shù)已經(jīng)漸趨成熟。endprint
沉香為傳統(tǒng)名貴中藥,同時也是一種名貴香料,在宋代就有“一兩沉香一兩金”的說法。沉香可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喬木森指出,沉香生聞香氣淡雅,熏燒時則濃郁、清涼、醇厚,且歷久不散。香中的“東方調(diào)”即是以沉香、檀香、麝香、香草、樹脂等香辛料調(diào)和而成。沉香更可用來與茶同享,其香醇美、渾厚,反復(fù)沖泡而香味不減。
動物香
說起動物香,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應(yīng)該是宮廷劇中的??汀晗?,但最為傳奇的應(yīng)屬龍涎香,《本草綱目》記載其可“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
龍涎香名貴且稀缺,屬香之上品。古人認為,龍涎香是“龍”睡覺時流出的口水,故名。南宋張世南《游宦紀(jì)聞》記載,“諸香中,龍涎最貴重?!0S性茪庹稚介g,即知有龍睡其下?;虬胼d,或二三載,土人更相守視。俟云散,則知龍已去,往觀必得龍涎,或五七兩,或十余兩?!?/p>
龍這種生物是先人浪漫幻想的產(chǎn)物,龍涎香當(dāng)然也不是“龍”的口水,但龍涎香確實是來自大海之中,是海洋生物抹香鯨的排泄物,為其消化道遭受損傷后的分泌物。剛排出時是黑色的,并沒有香味,經(jīng)過長時間的海中漂流、陽光暴曬、空氣催化后,漸漸由黑轉(zhuǎn)灰,上品一般為白色。在時間、光和氧氣的作用下,龍涎香中的龍涎香醇產(chǎn)生了“如絲絨般柔感的持久香氣”,且越老越醇香。喬木森曾用龍涎香與其他香料制作合香,赴法國參展,大獲好評。
香器
早在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有在室內(nèi)熏香的習(xí)俗,但專為焚香而制作的香器直到漢代才正式出現(xiàn)。漢代熏香器具分為兩種,一種為日常熏衣之用的熏爐,另一種是漢武帝時出現(xiàn)用于熏香,做工精巧的博山爐,寄托著人們長生不老、羽化升仙的神仙思想。此后,香器形制越發(fā)多樣,如香爐、香插、香球、香篆、現(xiàn)代的電香爐等,材質(zhì)也逐漸豐富,有陶器、瓷器、銅器、鎏金銀器、掐絲琺瑯、竹木器及玉石等。
香爐是最常見的器具,或品香、或熏衣、或陳設(shè)、或敬神供佛。香爐造型豐富,有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鼎形、三足形等。香氣蒸騰于爐內(nèi),縹緲沿爐壁而上,婉轉(zhuǎn)迂回,出爐后可幻化出無比美妙的姿態(tài)。
香插既可插放線香,又可盛放臥香或盤香。香插底座附近有一個插口,以固定線香。
香簡是熏燒線香的香器,古時會放特制的香料或花朵,香氣隨著香簡上精美的鏤空散發(fā)出來,使香氣四溢?,F(xiàn)在的香簡更多是用來盛放香品。
香球又稱“熏球”,帶有長鏈,球體鏤空,分為上下兩半,多用于熏衣,或懸于舊時馬車或轎子之中,“香車”一說就是由這種懸有香球的馬車或轎子而來。
香篆是一種專門用來燃點香粉的模具,也是計時工具。人們常把合香粉末用模子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點燃后循序燃盡。
電香爐是現(xiàn)代品香工具,可靈活控制溫度。使用時取香材投入金屬香盤中,將調(diào)溫旋鈕調(diào)至中低檔熏烤,待香材顏色變深后可將爐溫調(diào)高。
茶·香
喬木森說,古人有“無香不茗”之說,茶和香歷來相輔相成,互相襯托。陸羽在《茶經(jīng)》中已有用茱萸、蔥、姜、棗、桶皮等與茶同烹的記載。明代錢椿年編、顧元慶刪校的《茶譜》也有以下介紹:橙茶
橙皮一斤(500克)切細絲,以好茶五斤(2 500克)焙干,入橙絲間,用密麻布襯墊火箱,置茶于上烘熱,隨后將干凈錦帛覆于茶上4個小時后,用紙封裹,焙干收用。
蓮花茶
日出前,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捆縛,令其經(jīng)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紙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如此數(shù)次后,取其焙干收用,不勝香美。
喬木森介紹,除了熏茶,香料與茶同時沖泡,可使茶湯和茶的滋味更加美妙,香味層次更加分明。例如,可用丁香搭配紅茶:取丁香0.5~1克,用90℃的水稍燙—下,使其香味揮發(fā),倒去水,加入3克紅茶沖泡即可。丁香香味溫和、固腎養(yǎng)胃,可以減少茶對腸胃的刺激。也可用乳香搭配綠茶,金盞花搭配鐵觀音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