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欽
不知何時起,我瘋狂地愛上中國民歌,而且是那樣地相見恨晚。我在不同時候的某種心境,也往往由一首民歌一語道破。我因而常常沉醉在民歌的海洋里,伴隨著歌聲一起哭,一起笑。
翻開《民歌經(jīng)典》大碟,那一首首金曲彌補了我聽覺上的空白。當李娜在數(shù)年前唱出《走進西藏》時,歌聲曾風靡過大江南北,卷起一陣陣向往高原的熱潮,“呀啦嗦,走進雪山,呀啦里嗦,走進高原”,渾厚略帶沙啞的嗓音醉倒了蕓蕓眾生,滌蕩了多少心靈上的塵土。還有韓紅,一個來自高原上的歌手,帶著對西藏的熱愛,對故土的深深眷戀,用氣沉丹田的功夫,以一曲《青藏高原》傳出蕩氣回腸的立體聲,贏得了發(fā)燒友的一陣陣喝彩。歌聲無限,激情不止,聽者心中蕩漾起一股壯志豪情。此時,心魂與大自然的坦蕩已交相共振。這就不難了解一個歌迷為何竟不顧一切,會將歌手緊緊擁抱的緣由了。歌聲掃去塵囂的猥瑣,給了人們一腔豪邁。在蒼涼的民歌中,我想象著青藏高原的遠古冰川,格?;ㄩ_的浪漫;當雄鷹飛翔在高空上會是如何地矯健。一陣陣悠遠的民歌,似一曲曲來自大自然的天籟,填補了視覺所未能及的純情空間。
從西南到西北,讓我們乘著民歌的翅膀,再來體驗黃土高坡上的信天游,傾聽一曲酣暢淋漓的歌唱:
上一道(那個)坡(■)坡(哎喲喲哎)
下一道(哎嗨)墚(哎哎)
想起了(那個)小妹妹(哎喲喲哎),好心慌(哎嗨)
你不去(那個)掏菜(哎喲喲哎)
崖畔上(那個)站(哎哎)
把我們的(那個)年輕輕人(哎喲喲哎),心擾亂(哎嗨)
你在(那個)山(■)上(哎喲喲哎)
我在(哎嗨嗨)溝(哎哎)
探不見的(那個)拉話話人(喲喲哎)招一招手(哎嗨)
……
—— ——《信天游》
這是來自一種黃土地深處的聲音,是按捺不住的欲望的聲音。是一種內(nèi)心的沖動,將陜北大地粗獷漢子的情感表露得一覽無遺。這帶著質(zhì)樸音符的載體,真切地表達了黃土高原上百姓的生存位置和愛情。有情有景,有人有事,真實,生動,感人。從另一個層面折射出陜北人敢生、敢愛的一種生存精神。其實,更多的事實,成千上萬的人們被陜北民歌所觸及,為其感動,或沉醉。因為,誰的身上都存在著一種被唱出來的歌,這就是原汁原味的民歌。它所表現(xiàn)的愛情是無懈可擊的。
留一顆柔軟的心,再細細反芻一下中國民歌,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人文現(xiàn)象:歌曲中對戀人的稱呼永遠是“哥哥”或“妹妹”,不管是西北還是西南民歌均是如此;并且,歌詞也極少出現(xiàn)“愛”字,和現(xiàn)在愛來愛去的流行歌曲大異其趣。這大概同農(nóng)耕社會愛情的含蓄與羞澀有關(guān)。對于生活在強調(diào)溝通能力的信息時代的人來說,羞澀作為一種心理氣質(zhì)絕不是黃金。但當滿大街的女孩都在大喊:“愛上你是我的幸福,是我一生的快樂”(歌曲《戀戀風塵》)時,羞澀就顯得有些珍貴了。曾聽一位年長的老同事說,他戀愛時如果能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辮梢,都會激動得幾乎不能自已。這就是羞澀的力量,我們現(xiàn)在即便徹夜逗留在情人的芳唇上都不一定會暈眩了。
民歌無疑是一面鏡子,從愛情折射出親情。有人說,流行歌曲和電視上的肥皂劇里之所以“愛”字泛濫,主要是由于現(xiàn)實中真愛以及相愛的能力的流失,越缺什么越要談什么。這么說似乎過了點,但愛情的時尚化、數(shù)字化的確使它越來越像肯德基店里價格不一的可樂,用水龍頭控制配方和流量,可口,但不一定可心。泡沫愛情的流行美化了“哥”、“妹”在我心里的感覺。融入了親情的愛情其實比所有浪漫之情都更純粹。一個男人要背叛稱自己為“甜心”的女孩也許是容易的,但要背叛那個柔柔地叫自己“哥”的人則十分困難。
中國民歌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源于它那超越時空的守候:
我把一生守成一片片汪洋
擁抱妹妹那個溫柔的月亮
我要讓你藏在懷里快樂又漂亮
總有情波悠悠淌在心坎上
我把一生守成一道道山梁
等著妹妹那個高高的月亮
我要讓你靠在肩上平靜又安詳
不讓長夜漫漫冷了你的臉龐
…… ——— ——《守月亮》
細聽《草原之夜》、《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妹妹找哥淚花流》、《蘭花花》、《在那遙遠的地方》等經(jīng)典曲目,你會領(lǐng)略落后的生產(chǎn)力和通訊方式造就的純樸,這種純樸又造就了用一生去等一個人的神話。我以前不知道西北的漢子們?yōu)槭裁匆嵯滦纳先粟s著騾馬走西口,而且一去就是數(shù)度春秋;當我在一個荒蕪的秋天,站在大西北的高坡上親眼目睹了只生長貧瘠蒼茫的荒塬時,我懂得了民歌里面的愛情為什么會那么濃烈和堅貞。我無比熱愛的一首MV是中央臺音樂頻道推出的《蘭花花》。無比熱愛那日日獨坐山坡用心捕捉騾隊鈴聲的美麗女子;無比熱愛滾燙的臉龐上那兩行比一個無望的下午還漫長的熱淚、針線穿過新鞋底時從指端蔓延到心尖的顫抖;無比熱愛掩飾在方言里的愛的細膩與堅韌:“你若是我哥哥喲,招一招的那個手;哎呀你不是我的哥哥喲,走你的那個路……”
我們很幸運生在了一個手機、越洋電話和網(wǎng)絡(luò)空前普及的年代,不必在想對遠方的姑娘抒情時慨嘆“沒有郵遞員來傳情”;高效交通讓人跑得比心還快,一日千里,甚至一日數(shù)萬里。思念的長度和濃度卻因此遭到了削弱。我不能說現(xiàn)代科技破壞了愛情的經(jīng)典性,但實事求是地說,和當下那種上午在廣州說想你,下午就飛到上海見面的愛情相比,我更傾心民歌里的約會,更傾心那個站在黃昏的岔路口等了許多年仍癡心不改的“大妹子”。
民歌所特有的大量農(nóng)耕和游牧文明的意象,重現(xiàn)了風吹草低、月光無垠的純美景象,那是生活的原生態(tài),愛情的原生態(tài)。我多么羨慕那個坐在草地上陪著馬頭琴默默哭泣的年輕男子,那時他的馬在遠處月光粼粼的河灣飲水,風掀動他額前的黑發(fā),“噼啪”作響的篝火升上夜空時映亮了一張傷情的臉。我甚至喜歡甘陜高原風味的紅棉襖,它穿在漂亮妹妹的身上,把她的臉襯得更漂亮、健康,還有一種喜洋洋暖洋洋的感覺。它不可能在都市大街上閃亮登場,卻是黃土地上永久的流行色。還有“妹妹”的長辮子,它是民歌中最靈動的細節(jié),不矯飾、不病態(tài),在我的情感地圖上,它幾乎成了通往純潔的路標。在中性化的短發(fā)風靡街頭的城里,和“小芳”似的留著烏黑長辮子的姑娘戀愛,成了一個時代的純真理想。
當音響中流出散發(fā)著泥土味的《草原之夜》時,我體驗到了那種溫暖的氣息,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那個月光照拂、水草豐美的久遠年代:那時生活簡樸,但愛情如詩如酒。我們坐在月光與草地之間彈琴說愛,因為一個古典的眼神臉紅半天,為了等一個人,甘愿守望到天荒地老……
回顧以前我對民歌的愛,是一種稀里糊涂的愛。及至拜讀了大作家王蒙的作品《在聲音的世界里》和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那篇《當音樂響起時,世界開始安靜》,我的心里才豁然開朗。民歌,不啻是全人類對生命共有的一份真誠,是一種禮贊。而這些東西,又有誰能拒絕呢?穿越時空飄飄而來,中國民歌無疑已成人們精神的潤滑劑,成了生命的禮贊曲。
乘著民歌的翅膀,我找到了自己情感的最后歸宿。透過民歌的旋律,我看到了元氣淋漓的人性的閃光,讀懂了鮮活人性的回歸——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
哎耶
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啊
哎耶
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
哎耶
還有那姑娘,這是我的家啊
哎耶
—— ——《天堂》
浸潤在最質(zhì)樸最純潔最泥土味的中國民歌中,我油然發(fā)覺,始終有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暖流在涌動,是那么地經(jīng)久綿長、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 付德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