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寬
中國“綠卡”升級實用功能
文|王 寬
2017年,中國對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進行了全面革新,從優(yōu)化申請材料、落實資格待遇等方面實施改進,進一步方便了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來華投資、工作和生活,中國“綠卡”的需求量正在不斷攀升。2017年,中國對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進行了全面革新,從優(yōu)化申請材料、落實資格待遇等方面實施改進,進一步方便了外國人在華永久居留。
2017年6月24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傳媒關注單元頒獎現場,聽到最受關注年度新人獎的結果,坐在臺下的北京首鋼隊外援馬布里驚訝地張大了嘴。首次擔當電影主演的馬布里依靠出色的表演,在《我是馬布里》中成功扮演了自己。
馬布里是CBA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現役外援。從美國來中國打球7年多,馬布里在中國收獲了無數粉絲。因為“特殊貢獻”,他于2015年拿到了中國“綠卡”—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拿到“綠卡”的那一刻,馬布里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因為這讓他成為北京的一部分,“我終于可以說這是我永久的家了。”隨后,他第一時間在微博上曬出“綠卡”的照片,“非常感激而且感到十分幸運。這是我在中國的一個真正的榮譽。我希望我不僅能幫助北京男籃贏得更多的總冠軍,而且希望繼續(xù)傳播正能量和愛?!?/p>
2017年8月12日,對中國有著深厚感情的馬布里更是在一檔節(jié)目的現場亮出自己的貼身“綠卡”,并獻吻告白自己對中國的愛。
一名外籍人士在首發(fā)儀式上展示剛領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盡管中國早在2003年就已經批準通過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制度,但這項制度的社會知曉度始終很低。直到馬布里獲得永久居留后,很多人才第一次意識到了“中國綠卡”的現實存在。
根據“綠卡”審批辦法,中國“綠卡”分投資、技術、親屬團聚和特殊貢獻4大類。馬布里獲得的“綠卡”屬于特殊貢獻類。
2017年2月,中國政府印發(fā)《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件便利化改革方案》,原本的“居留證”升級為“居留身份證”,申請條件和渠道、審批程序和標準、收費項目和標準以及證件有效期的規(guī)定均與現行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一致。新版“綠卡”的最大變化是:它同中國公民的身份證一樣,可以單獨出示和使用,讓在華外籍人士覺得和中國人一樣生活在這里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更為他們在中國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實際的便利。
簡單來說就是,從今以后中國“綠卡”辦理手續(xù)簡化了、審批周期縮短了,能用“綠卡”證明身份、辦理業(yè)務的場合更廣泛了,持“綠卡”不能買火車票、不能開賬戶的情況也將成為歷史了。持新版“綠卡”的外籍人士,可以給孩子辦入學、住宿登記、考駕照、買房子、結婚登記等,如果在中國境內工作,甚至可以享受社保,使用公積金。這意味著可以在中國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國民待遇”,而不會因為自己的外國人身份在中國受到限制。
來自美國的范偉書是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高管,在北京工作已有7年,第一次拿到外國人永久居留證,讓他一下覺得方便了很多。
“舉個例子,過去我用外國護照,摩拜單車都騎不了,因為支付寶等都需要身份證,去超市也辦不了購物卡,坐高鐵還要去窗口排隊,不能刷卡上車?!庇辛诵掳婢G卡,今后范偉書不僅可以享受到諸多和中國居民同等的待遇,而且在“綠卡”10年有效期內也不用再辦理簽證延期了。
隨著中國“綠卡”功能的不斷強大,中國“綠卡”在網上成了熱詞。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江西……全國各地紛紛發(fā)出首批改版后的中國“綠卡”—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這些成功的申領者來自全球各地,背景各不相同,卻幾乎有著同樣的中國情結。中國“綠卡”正逐漸打破“世界上最難申請的綠卡”的陳舊印象。
“綠卡”一詞起源于美國,因美國頒發(fā)給外國人的永久居留許可證是一張綠色的卡片而得名。相比人們更熟悉的美國“綠卡”,中國“綠卡”的申請難度要高很多。曾幾何時,中國“綠卡”以“難”著稱。在華生活的外國人,提到“綠卡”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太難申請。一些外國人稱,可能在中國生活一輩子都拿不到“綠卡”。
據聯合國統(tǒng)計,從1990-2015年,在中國居住的外籍人口從37萬人增至97萬人,而他們中只有不到1萬人有中國“綠卡”。門檻高,審批時間長,這讓真正能夠享受中國“綠卡”便利的外國人少之又少。
美籍教授柯道友說起當年申辦的難度溢于言表,他于2010年辦成中國“綠卡”,花了3年時間,提供了100多頁資料,博士學位認證、清華教授證明函、中國駐美大使館確認信等,上自民政局、大使館、公安部,下到街道辦、派出所、居委會……“往返美國多次,蓋了近百個章,才辦下來?!?/p>
2015年,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fā)布了《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藍皮書。藍皮書援引匯豐集團《外派人員調查報告2014》認為,中國僅次于瑞士、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國。但目前,在中國居住的外籍人士比例仍然很低。
2013年中國開始放寬外籍人員來華政策,出臺了《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提供簽證及居留便利有關問題的通知》。這一通知是對2004年最早出臺的政策的修訂,可以讓無法在中國申請永久居留的人員,辦理2-5年有效的外國人居留證件。2015年,上海、北京、廣州、福建開始了新一輪“綠卡”制度改革,推行了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是—放開永久居留證的申請條件,擴大在華永久居留的外國人的工作單位范圍:在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yè)技術中心等7類企業(yè)工作的外國人,都可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隨后,中國“綠卡”獲得人數大幅提高。
據統(tǒng)計,2016年公安部批準1576人獲得中國綠卡,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163%。截至2016年,中國綠卡獲得者人數破萬,達到11000多人。
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北京市副市長程紅介紹說,2015年以來,北京受理外國人永久居留的申請超過了1200人,接近之前10年的辦理量。
除了永久居留,公安機關還不斷優(yōu)化外國人來華簽證、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政策,目前已在中國87個口岸設立簽證點,在15個城市實施部分國家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在蘇浙滬地區(qū)實施部分國家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2016年,外國公民入出境5653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8.89%。
有專家認為,中國近年來的一系列“綠卡”實施政策的改革,對中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和人才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的推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放寬“綠卡”限制,首次在中央層面出臺關于外國人永久居留的指導性文件,充分顯示出中國歡迎高端人才的決心和誠意。
隨著以“千人計劃”為代表的一批高層次人才計劃的實施,中國在人才引進方面有了大踏步的推進。
2008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了多項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對外國人才引進及在華技術移民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例如:中央多個部門聯合實施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的“赤子計劃”、教育部實施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北京推動的“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上海制定的“曙光計劃”、廣州市啟動的“紅棉計劃”、無錫實施的“530計劃”等。
新版“綠卡”規(guī)定,具有博士學歷以上的外籍華人,不需要政府部門或工作單位推薦,可直接申請永久居留;外籍華人憑探望親屬、洽談商務、科教文衛(wèi)交流活動及處理私人事務的相應證明或擔保,可直接申請5年長期簽證。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國福表示,隨著“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需要大量人員的國際流動,而人員流動的較高層次就是獲得永久居留權。因此,在國家發(fā)展和相關政策背景下,永久居留政策也就相應地進一步放寬。
為吸引更多優(yōu)秀外籍人才來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還根據實際情況,推出了一系列各有側重的政策措施。如外籍人才積分制、外籍華人優(yōu)惠政策、納稅達標渠道、就業(yè)居留向永久居留轉換等。此外,在中關村、上海自貿區(qū)、廣東自貿區(qū)工作的高層次人才,都有搭乘“綠卡”直通車,申請永久居留的機會。
“無論是上海自貿試驗區(qū)還是‘一帶一路’(建設)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敝醒朦h校教授周天勇說,“參與其中不僅是找到一份工作,做出一番事業(yè),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身影?!?/p>
劉國福認為,中國“綠卡”松綁有眾多好處:中國“綠卡”改革將加快國際性人才的流入,有利于“一帶一路”的發(fā)展,能提高中國與國際間的交往深度。而且,更多外國人融入中國能激活中國文化和體制,讓中國文化更多元。
隨著中國“綠卡”政策的不斷突破,中國“綠卡”的申請將更加簡便易行,中國吸引外籍人才的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