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軍++李玉穩(wěn)++夏占++趙博
摘 要 為了驗證特殊用途軸承在實際使用條件下的壽命,設計了一臺軸承試驗機。首先對實際使用條件下的軸承變形和應力進行了有限元分析,根據軸承應力分布特點,設計了多種軸承試驗機方案,并對多種方案下的軸承應力應變進行了對比分析,優(yōu)選了應力分布與實際使用條件相似的軸承試驗機設計方案。
關鍵詞 軸承;試驗機;應力;方案
中圖分類號 TH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7)16-0064-02
特殊用途軸承是船上的關鍵設備之一,其壽命對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有重要影響。為了驗證軸承在實際使用條件下的壽命,需要搭建軸承試驗機,開展軸承疲勞壽命試驗研究。
為了使軸承試驗機的疲勞試驗結果和實際使用壽命盡可能一致,要求試驗機上軸承的受力狀態(tài)與實際盡可能保持一致。因此,對實際使用條件下軸承的受力開展了詳細有限元分析;根據實際狀態(tài)下軸承受力的特點,設計了多種試驗機方案,并分別開展了有限元分析。通過多方案的對比分析,確定了和實際工況最相似的試驗機方案。
1 軸承及系統(tǒng)有限元模型
1.1 軸承有限元模型[1]
為了提高計算精度和效率。前后建了多種軸承模型。模型全部采用精度較高的六面體網格。為了提高接觸應力計算精度,對接觸區(qū)域進行了分區(qū),對接觸區(qū)域網格局部加密,以提高計算精度和效率。建立的軸承整體分析模型、對稱分析模型。
1.2 實際應用系統(tǒng)有限元模型
實際應用中,軸承加外套,通過加載桿施加載荷,并在一個槽內滾動。載荷以表面力的方式施加于加載桿頂部,方向垂直向下;滾動槽的側面位移受約束。為了詳細計算軸承的載荷,設置了200多對接觸副。計算得到的軸承應力見表1。
2 軸承試驗機方案設計
2.1 雙輪試驗機方案
設計了雙輪試驗機,其有限元模型見圖1。計算得到的軸承應力見表2。可以看出,雙輪試驗機方案中,滾子最大應力和實際工況相差約6%,而滾子側向力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差異。實際運行過程中,軸承滾子基本不受側向力作用,而雙輪試驗機方案導致相當大的滾子側向力,使?jié)L子運行不穩(wěn)定,導致早期疲勞失效。
2.2 單輪試驗機方案
由于雙輪試驗機存在加工、安裝等方面的誤差,造成左右軸承載荷不一致,而且對安裝位置和安裝精度比較敏感,因此,將試驗機改成單輪試驗機。而為了使軸承在單輪試驗機上的受力狀態(tài)盡可能與實際工況一致,需要對單輪試驗機的結構進行多方案設計??紤]的方案包括單輪簡支加載、單輪懸臂加載、單輪單滑軌支撐、單輪雙滑軌
支撐。
從單輪試驗機的多方案計算結果看,與軌道上受力相比,單輪試驗機滾子側端面受較大作用力,在軸承旋轉時,滾子會和側端面產生摩擦,并導致滾子不規(guī)則運動,使軸承受力惡化。為了改進滾子受力狀態(tài),對單輪雙滑軌支撐方案開展了多方案改進設計。主要的改進方向為飛輪接觸面形狀:
1)飛輪接觸面左側倒圓角,并且優(yōu)化倒圓角的
位置;
2)飛輪接觸面的坡度優(yōu)化。通過計算,得到了單輪雙滑軌支撐的較優(yōu)方案:輪套懸空一定距離,并且大飛輪和軸承外套接觸面設置一定的傾角。
優(yōu)化方案的軸承應力見表3。
軸承滾子的應力分布對比見圖2。
可以看出,單輪雙滑軌方案的軸承滾子側面受力明顯小于雙輪試驗機系統(tǒng),與實際使用工況的受力相當接近。疲勞試驗的結果表明,設計的單輪雙滑軌試驗機上軸承的壽命與實際使用工況
相當。
3 結論
建立了實際使用工況、雙輪試驗機多方案、單輪試驗機多方案的軸承應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并對軸承的受力進行了多方案的計算分析。結果表明:實際使用工況下,軸承的滾子基本不受側向力作用,運行比較穩(wěn)定;而雙輪試驗機上不論軸承是否對中,滾子側向力都要比實際工況大得多。因此,采用雙滑軌單輪試驗機方案,并確定了具體參數(shù),使軸承運行情況與實際工況相似。試驗結果表明,優(yōu)選試驗機方案上的軸承疲勞壽命與實際使用壽命相近,表明試驗機的設計是成
功的。
參考文獻
[1]林金國,傅達,夏占,等.特殊用途重載軸承滾子型線參數(shù)的優(yōu)選設計[J].船舶工程,2017(3):35-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