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林土坤+易潮方+黃志明
[摘要]目的 探討異甘草酸鎂治療藥物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將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藥物性肝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使用異甘草酸鎂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肝功能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肝功能指標和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異甘草酸鎂治療藥物性肝炎的臨床效果明顯,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異甘草酸鎂;藥物性肝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8(b)-0126-03
Effect analysis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treating drug-induced hepatitis
LIN Tu-kun YI Chao-fang HUANG Zhi-m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Wuchuan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Wuchuan 524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treating drug-induced hepatitis.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60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hepatiti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0) and control group (n=30).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Reduced Glutathione was provided.The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liver function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therapy,the indexes of liver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both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can obtain a remarkable effect treating drug-induced hepatitis with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Drug-inducedhepatitis;Effect
藥物性肝炎通常是指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因藥物分解代謝產物的毒性和個體對藥物的過敏反應所導致的不同程度的肝臟功能損傷,該病可統(tǒng)稱為服用藥物嚴重不良反應[1]。通常會引發(fā)患者肝臟區(qū)域不適,腹脹,惡心,乏力,食欲不振等,該病最常見的實驗室檢查為血清轉氨酶升高,血膽紅素升高。甘草酸制劑有糖皮質激素樣的作用,可有效減緩炎癥細胞對身體的浸潤[2],能控制多種炎癥遞質釋放,具有膜相對穩(wěn)定的作用。本研究探討異甘草酸鎂治療藥物性肝炎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藥物性肝炎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20~75歲,平均(41±6.5)歲;住院天數30~45 d,平均(15±7.5)d。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肝功能正常,無肝臟結核,治療期間無合并注射其他治療肝炎的藥物。納入標準:治療前肝功能正常且經超聲檢查無肝臟結核患者,無聯合使用其他護肝藥物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住院天數、肝功能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相關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應用異甘草酸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 1942,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公司,規(guī)格50 mg/支)進行注射治療,0.2 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治療療程為3~9周;對照組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批準文號:冊證號H20120059/原注冊證號H20090005,意大利斯德大藥廠,藥物規(guī)格:600 mg/支)進行注射治療,1.8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治療療程為3~9周[3]。兩組同時使用普通的保肝藥物。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如下。觀察藥物改善患者腹脹、惡心嘔吐、乏力等癥狀的效果。顯效為癥狀消失,肝臟功能恢復正常;有效為癥狀和肝臟功能得到緩解和改善;無效為癥狀和肝臟功能未得到改善和緩解,甚至惡化[4]。總有效=有效+顯效。endprint
肝功能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總膽紅素(TBil)、谷氨酰轉酞酶(GGT)的變化[5]。肝功能指標使用日本生產的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每周復查肝功能,患者出院后對其回訪觀察肝功能指標2個月。
不良反應:觀察兩組患者在注射藥物后的不良反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60.0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肝功能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肝功能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
對照組患者用藥后出現2例嘔吐,觀察組用藥后出現1例惡心,1例心悸,但兩組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都比較輕,對癥用藥后其緩解或消失,用藥未導致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腎功能,藥物可繼續(xù)使用。
3討論
當前肝炎研究的核心主要集中于通過分子層面說明特異體質所引發(fā)的肝損傷現象,在該種研究機制中藥物分解將會產生酶譜,繼而使肝功能出現顯著異常,根據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子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可以發(fā)現,部分人群因為自身基因存在的缺陷,使肝臟出現明顯的變態(tài)反應,繼而使肝功能受到極大的損傷[7]。此外,在分子水準上還能夠有效說明相關藥物和自身代謝物將會使干細胞的線粒體受到較大損傷,繼而引起肝功能障礙[8]。持續(xù)性強大的細胞內質網刺激將會使原有的蛋白系統(tǒng)保護平衡被破壞,繼而加強病變進展。藥物所產生和繼發(fā)的多種抗原將會喚醒多種凋亡信號,從而使肝細胞出現壞死[9]。在肝細胞損傷后將會在患者體內產生抗原,待其與相關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質后將會強化自身對肝細胞的攻擊作用[10]。另外,部分藥物和代謝產物將會使免疫應答出現損傷。在藥物性肝損傷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在患者體內將會產生相應的修復機制,而該種反應機制是否會對炎癥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當前尚在研究之中。
藥物性肝炎是肝功能迅速衰竭的根本原因,其更是藥物監(jiān)督機構嚴格把控的藥品問題。當前認為,藥物誘發(fā)的肝細胞性黃疸往往會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該種疾病的死亡率為10%~50%,當前我國藥物性肝炎占急性肝炎的比例大約為10%,由相關權威部門的調查得知,藥物性肝炎中的藥物絕大多數都是草藥和抗結核藥物[11]。病理上產生的藥物性肝炎主要表現是大泡性和小泡性脂肪變性。藥物性肝損害按照其自身的臨床特征可以將其劃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而按照肝炎損傷的部位又可以將其劃分為肝細胞型和肝內淤膽型和混合型、腫瘤型、膽紅素代謝障礙型等多種類別。在上述肝炎疾病中最常見的是急性肝炎,其自身的臨床表現是類似于急性黃疸性肝炎和膽汁淤積性肝病的基本癥狀。藥物性肝炎作為一種多發(fā)性的肝臟疾病,于患者生命安全的影響很明顯。當前我國針對該種疾病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對此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需要各方面的專家加強對藥物性肝炎的研究,以期減少該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從而有效控制藥物性肝炎[12]。此外,應加強針對藥物性肝炎藥物的研發(fā),對于處于發(fā)病初期的患者使用相關具有極強針對性的藥物進行醫(yī)治,在減少患者病痛的同時,減少疾病對患者生活、工作等的影響。
中藥甘草的有效成分為甘草酸,為甘草根的水提取物質。由α-甘草酸和β-甘草酸兩種亞型組成。甘草酸起治療作用的有效成分為18α異構體甘草酸,是通過甘草天然物中提取的甘草酸經催化異構化后合成,比其他物質的分布性、抗炎性、解毒性和改善肝臟功能性的效果更明顯[13]。本文中所注射的異甘草酸鎂滴液是α-甘草酸,該種甘草酸有分布迅速、改善肝臟功能、在其他器官中的藥物濃度較低等特點。與β-甘草酸和其他護肝藥物試劑相比,緩解病情速度快,脂溶解性能較好,毒副作用較低,引起的不良反應比較少等,具體應用機制有抗炎癥、抗氧化性、抗纖維性和穩(wěn)定肝臟細胞膜等[14]。以往的實驗證明,此藥物對實驗鼠中急性藥物性肝損傷的療效明顯,能夠快速、有效地阻止血清轉氨酶濃度升高,減緩肝細胞變性[15]。該藥物的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少,大大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
本研究結果表明,異甘草酸鎂治療藥物性肝炎的效果明顯,通過臨床治療后,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甚者康復,其肝功能指標(ALT、AST、TBil、GGT)水平明顯下降,治療療程短,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支持治療,飲食要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保證每天高蛋白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量,也可適當補充維生素和氨基酸,積極改善患者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等。
綜上所述,異甘草酸鎂治療藥物性肝炎的臨床效果明顯,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佟靜,王炳元.藥物性肝炎107例診治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1,50(41):79-80.
[2]胡紅鋒.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藥物性肝炎后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血液生化指標變化[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 7(1):125-128.
[3]陳麗虹,王健華,李春明.異甘草酸鎂治療抗結核藥引起的藥物性肝炎臨床效果觀察[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6, 12(3):317-318.
[4]韓瑤聃,王彬,王政雨,等.甘草酸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 2012,21(2):2499-2504.
[5]林健梅,楊仁國,耿曉霞,等.異甘草酸鎂治療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2,33(12):2076-2078.
[6]劉峰.異甘草酸鎂治療抗結核藥物所致藥物性肝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6):198-199.
[7]郁國強,李紅軍,劉秀芳.異甘草酸鎂在乙肝病毒攜帶者肺結核強化治療期間的臨床意義[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0):3677-3678.
[8]唐琰,李磊,李宜.異甘草酸鎂及甘草酸二銨短期治療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轉氨酶水平影響的比較[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9,11(10):1033-1034.
[9]熊華聯,楊農.不同劑量異甘草酸鎂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療效對比[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9,26(8):1484-1485.
[10]朱蔚崗,花興萍,盧應梅,等.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09,30(20):2409-2410.
[11]朱靜,高仲陽.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觀察[J].天津藥學,2008,20(3):39.
[12]陳成偉.重視藥物性肝病[J].肝臟,2006,11(5):301-302.
[13]厲有名.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亞型及診斷方法[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7):445-447.
[14]楊冰華,張軼停,張春艷,等.藥物性肝損害[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3,2(1):622-623.
[15]汪韻,朱麗群.藥物相關肝損傷的發(fā)病機制[J].黑龍江醫(yī)藥,2009,33(5):341-342.
(收稿日期:2017-03-06 本文編輯:許俊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