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與“門生”,在古代都是指老師的學生,看似一樣,實則不盡相同?!逗鬂h書·馬融傳》記載,東漢大儒馬融在扶風授徒,“教養(yǎng)諸生,常有千數(shù)”。他“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
由于古代的老師坐在設有“絳帳”的高堂上講課,還有女子樂團演奏,所以后世常用“絳帳”指代老師或者老師講學之所。但這么多的學生,不可能都進來聽課,只有那些出類拔萃者才有資格親耳聆聽。這些能夠進來親耳聆聽的學生才叫“弟子”,也叫“入室弟子”?!叭胧业茏印鄙险n的時候要認真聽講,“旁無雜人”,上完課出來后,要教那些無緣親聆老師教誨的學生,“遞相宣授”(也稱“轉相傳授”)。這些被“轉相傳授”的人就是“門生”。
到了唐宋時期,考生考中進士后,對主考官也自稱門生。明代考中舉人或進士,也要拜本科的主考官為座主,座主也稱這些弟子為門生。不過,這些“門生”雖仍有投靠援引之意,但已沒有依附關系,只不過是一種學術上的師承關系罷了。(李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