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
【中圖分類號】R57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01
潰瘍性結腸炎是臨床中一種非特異性腸道炎癥,具體發(fā)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潰瘍性結腸炎疾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感染因素以及機體免疫因素等密切相關[1]。筆者將根據相關工作經驗,綜合分析微生態(tài)制劑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提供科學的數(shù)據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方法,53例)與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53例)。納入標準:其一,經過組織學和內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者;其二,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下參與本次研究;其三,均通過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其一,合并嚴重心肝肺疾病者;其二,感染性結腸炎者;其三,哺乳期者、妊娠者。實驗組中有4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0.25±12.55)歲,平均體重為(60.25±11.18)kg,平均病程時間為(16.25±3.62)d。疾病類型:10例輕度患者、11例重度患者、15例累及全結腸患者、15例累及直乙狀結腸患者、2例累及直腸患者。對照組中有3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0.22±12.58)歲,平均體重為(60.21±11.23)kg,平均病程時間為(16.30±3.60)d。疾病類型:9例輕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16例累及全結腸患者、14例累及直乙狀結腸患者、4例累及直腸患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提供營養(yǎng)支持,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840;生產廠家: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型號:12粒/板*5板*1盒)、5-氨基水楊酸腸溶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211;生產廠家:安徽東盛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型號:0.4g)等藥物加以常規(guī)治療。柳氮磺胺吡啶:1d4次,每次0.1g。5-氨基水楊酸腸溶片:1d4次,每次0.1g,連續(xù)治療4周(一個療程)。
1.2.2 實驗組。實驗組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方法,口服培菲康(生產廠家: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50032)一日2次,每次2~4粒,連續(xù)治療4周(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的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指數(shù)、嚴重程度分級計分。
1.4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2]:接受治療后,患者的水腫和黏膜充血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腸鏡檢查恢復正常;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水腫和黏膜充血等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消失,腸鏡檢查恢復正常;無效:接受治療后,患者的水腫和黏膜充血等臨床癥狀未消失,腸鏡檢查未恢復正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檢驗 ,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為98.11%(52/53),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為84.91%(45/53),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指數(shù)、組織學嚴重程度分級計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指數(shù)、組織學嚴重程度分級計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患者的組織學嚴重程度分級計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3 討論
傳統(tǒng)治療方法以以下幾種方式為主:其一,糖皮質激素;其二,免疫抑制劑;其三,氨基水楊酸制劑[3]。傳統(tǒng)方法治療極易復發(fā),隨著微生態(tài)制劑的深入研究,已被逐漸認為是對傳統(tǒng)治療方法的有效補充。微生態(tài)制劑也被叫做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能夠積極調整微生態(tài)失調狀況,保證好微生態(tài)的平衡。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腸道菌群與患者的發(fā)病有著密切關系,經過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微生態(tài)制劑作用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生物拮抗和調節(jié)免疫修復腸道上皮具有一定作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微生態(tài)制劑具有顯著抗菌作用,能夠以及有害菌的生長。
綜上所述,微生態(tài)制劑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后的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譚琰,鄒開芳,楊天等.微生態(tài)制劑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8,25(2):77-81.
李琨,張彩鳳,夏永華等.微生態(tài)制劑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及作用機制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4):336-339.
王賽,周國華.氨基水楊酸類聯(lián)合微生態(tài)制劑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維持治療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4(4):463-465,4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