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因為經(jīng)歷一個漫長酷熱的夏季,人們的飲食習慣多偏向生冷食物,胃脾功能自然受到影響,故秋天時會有貼秋膘進補的說法。按照老習俗,貼秋膘的首選是食用蛋白質(zhì)頗高的肉類,但是這樣吃就有不少女性擔心自己苦苦維持的體重會突然增加不少。既然秋膘也要貼,身材也要保持,懂大家心思的小編這期便會為大家介紹既營養(yǎng)健康,又不會蹭蹭長胖的秋季進補小秘方了,速來get吧!
什么是“貼秋膘”
貼秋膘是一種習俗,時間一般發(fā)生在立秋這天。因為夏天十分炎熱,大家的胃口都不好,人都會變瘦,身體有些虛。而秋天就是最好的進補時期。所以,到了立秋這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即通過吃燉肉等葷食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此舉就稱之“貼秋膘”。在北方,一直有“貼秋膘”的傳統(tǒng)。
tips:人們常說的“膘肥體壯”,是肌肉充實、活力十足的狀態(tài),而不是大腹便便的那種虛胖哦。
“貼秋膘”健康食品推薦
1.綠葉菜和橙黃色蔬菜
夏天人們所吃的蔬菜水果往往以瓜類為主,如黃瓜、冬瓜、西瓜、甜瓜之類。而這類蔬果的胡蘿卜素含量較低,B族維生素含量也很低。所以,到秋季來臨之時,人體內(nèi)維生素A儲備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到了冬春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暗視力下降、眼睛干澀、呼吸道感染、維生素A不足等問題,也容易造成葉酸和維生素B2的不足。而多吃綠葉菜和橙黃色蔬菜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各種發(fā)酵食品
夏天人們食欲不振,通常會多吃冷飲甜飲料之類,胃腸的消化功能比較弱。因此,到了秋天,體重較輕、消化不良的人應適當多吃一些營養(yǎng)豐富又幫助消化的食品,發(fā)酵食品就有這個好處。發(fā)酵時微生物會產(chǎn)生大量B族微生物,同時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營養(yǎng)因素,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種活性物質(zhì)能夠更好地吸收利用。比如各種發(fā)酵面食品,大米發(fā)酵制成的醪糟,豆類發(fā)酵制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等。
3.各種薯類
薯類食品中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zhì),膳食纖維比較豐富。古人認為它們“滋補”,是因為它們有利于提高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而現(xiàn)代研究認為它們作為主食食用,有利于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秋季正是薯類出產(chǎn)的旺季,經(jīng)常吃一些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為精白米面的替換品,如能配合其他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便是非常好的健康主食。
4.各種蛋類
蛋類的蛋白質(zhì)質(zhì)量好,脂肪酸質(zhì)量較高,含有12種維生素,富含卵磷脂,這都是秋天應適當補充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且蛋類消化吸收率高,清淡烹調(diào)時,胃腸消化負擔較小。
5.各種堅果
每日1勺果仁有利于心臟健康,也能提供維生素E和多種微量元素。但堅果最好不要炒得太干太燥,因為入秋后氣候會日益干燥,多吃炒干的堅果嗓子會不舒服。建議用原味生食、五香煮和輕烤的方式。
育齡女性多吃瘦肉
育齡期女性每月都要來月經(jīng),要失一定量的血,受這個生理因素的影響,這些女性在飲食中一定要有補鐵意識,尤其在需要提升抵抗力的秋天,更應在飲食上多加注意。
如果育齡期女性習慣夏天減肥,整個夏季總是吃素食多,雖然也吃葷菜,但又偏于魚蝦等含鐵量不太豐富的食物,很少吃豬牛羊等動物類食物。夏季若吃較多的寒涼冰凍水果,常常傷及脾胃,出現(xiàn)“脾胃虛寒”,進而影響消化吸收,更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所以,入秋以后,這些脾胃虛寒的“陽虛體質(zhì)”女性,貼秋膘的重點就是要適當吃一些溫性牛羊瘦肉,提升陽氣,溫胃散寒,且有助于補鐵。
在飲食中,還要遵循“以色補血”的原則,適當多吃些紅色食物,比如紅棗、枸杞、胡蘿卜等。當然,還要飲食有度,比如,有的缺鐵性貧血患者在學習一些中醫(yī)知識以后,常愛吃動物內(nèi)臟,其理論依據(jù)是“以臟補臟”。其實中醫(yī)學的“臟”不完全是內(nèi)臟,因為內(nèi)臟膽固醇含量比較高,吃多了同樣會打亂膳食平衡。秋季水果大量上市,要想吃補血的水果,最好選擇溫性的,比如橙子、橘子等。甜瓜、哈密瓜等瓜類要少吃。
女性進補小秘方
1.黨參黃芪紅棗雞湯
關鍵詞:善補氣血、預防流感
用料:土雞1只;黃芪、黨參、紅棗、姜片各10克;蔥結(jié)1把15克;料酒10ml
做法:將土雞處理后加入冷水,料酒和蔥姜一起入鍋。待燒開后撇去鍋中浮沫,再加入其余材料下鍋慢燉。大約一個半小時的中火慢燉便可。如果你想讓肉質(zhì)更加鮮美,那就選擇小火慢燉。
2.川貝蜂蜜燉雪耳
關鍵詞:滋潤保濕、滋養(yǎng)肝腎、生津解燥
用料:蜂蜜120克;湘蓮子80克;桔梗、干雪耳各60克;川貝40克;桂圓肉10克
做法:川貝、桔梗和桂圓用水洗凈,湘蓮子洗凈,拔去苦心備用。干雪耳用清水浸泡20分鐘,待完全泡發(fā)之后剪去根蒂,掰成小朵。之后將川貝、桔梗、湘蓮子、桂圓肉和雪耳放入燉盅內(nèi),倒入600ml的開水燉1小時左右。熬好后待溫度將至適宜時放入蜂蜜即可。
3.蘿卜絲鯽魚湯
關鍵詞:健胃脾、補氣血、預防感冒
用料:鯽魚1條;白蘿卜400克;火腿、姜片各2片;蔥一根;鹽、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將蘿卜、姜片、蔥切絲,鯽魚清理干凈煎黃備用。用砂鍋燒滾清水后將鯽魚下鍋,調(diào)味燒滾。最后加入蘿卜絲及火腿片,滾約25分鐘,下姜絲、蔥絲,再滾起加蔥絲即可。
4.上湯蘑菇豆苗
關鍵詞:延緩衰老、防止色素沉淀
用料:豆苗250克;蘑菇100克;姜絲、蔥絲少許
做法:將豆苗、蘑菇洗凈,切好之后備用。鍋中燒熱加入少量油,倒入姜絲和蘑菇清炒。在鍋中倒入約500ml水燒至沸騰,把豆苗放入其中,煮至兩分鐘左右,依個人口味加入鹽和麻油即可。
“貼秋膘”注意事項
1.“貼秋膘”應有度
正常人血液的PH值應呈弱堿性,一般情況下,人體可自動調(diào)節(jié)并平衡體內(nèi)的酸堿關系。但是,如果大魚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超過了機體的耐受程度,就可使血液發(fā)生酸性偏移,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脂肪肝等。
2.超重肥胖者慎貼膘
肥胖本身就是種疾病,同時還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體重超重的女性不要盲目貼秋膘,身材纖細小巧的女性可以適當貼膘。
3.勿大量進補肉食
夏天溫度高、濕度大,易引起腸胃不適,因此有“暑濕困脾”之說。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再加上油膩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xiàn)腹瀉、胃脹等癥狀。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fā)期,頻繁吃肥甘厚味之物會讓脆弱的腸胃“雪上加霜”。
4.三高患者慎貼膘
對于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短時間集中吃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危險,容易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飲食還應堅持以清淡為主,盡量別吃辛辣、高鹽食物,避免三餐過飽,及時補充水分。
5.痛風患者慎貼膘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結(jié)晶沉積在關節(jié)及皮下組織而導致的疾病?!百N秋膘”時難免會攝入不少動物內(nèi)臟、海鮮等含嘌呤較多的食物,加之活動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發(fā)痛風。秋季痛風發(fā)病率本就很高,痛風患者更不能盲目“貼秋膘”。
立秋之時,暑熱減退,人的食欲恢復,此時應該提醒自己多吃一些。一則秋日是豐收季節(jié),各種食物供應日益豐富,有足夠的營養(yǎng)資源可以享用;二則立秋之后天氣會日益轉(zhuǎn)涼,為了應付寒冷的冬天,身上一定要開始充實肌肉,儲備脂肪,保暖御寒。按老話兒,如果秋日不做營養(yǎng)儲備,冬春抵抗力差,就容易罹患各種疾病。如今,很多年輕女性往往擔心貼秋膘會長胖,希望自己保持苗條身材。但是隨著秋涼到來,咱們也應該要把蛋白質(zhì)補足。待身體補足營養(yǎng),再增加運動,后面的體重下降更真實,體型也會變得更好。當然,貼秋膘還需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多貼不如巧貼。說了這么多,大家趕緊對號入座,行動起來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