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日本老人
很少有人會把老年人和犯罪分子聯(lián)系到一起。然而,2009年8月,在日本首個由陪審員參加審判的殺人案中,被告竟然是一位72歲的耄耋老人。根據(jù)日本法務省2008年頒布的《犯罪白皮書》,從1988至2008的20年間,65歲以上老年人人數(shù)翻了一番,被捕和被法院起訴的人數(shù)卻分別翻了4番和6.5番!日本老人究竟怎么了?失控老人數(shù)量增加的原因已經(jīng)不能僅僅以人口老齡化來說明。
一名79歲的老婦人在離開專門接收無家可歸人員的收容所后,在東京街頭用水果刀刺傷兩名年輕女性;一名患病的85歲男子將妻子掐死,只因為不想讓妻子在自己死后無依無靠地生活;一名70多歲男子在名古屋搶劫了一家商店……類似的惡性犯罪事件時常見諸日本報端。至于老年人去商店偷東西或者當街辱罵、毆打年輕人的現(xiàn)象更是時有發(fā)生。據(jù)說,芥川獎獲得者藤原智美的暢銷書《失控的老人》的創(chuàng)作沖動,就源于作者某一天“連續(xù)在稅務局與超市里看到不講道理、莫名發(fā)怒的老人”。
藤原智美說:“日本老年人失控的最關鍵因素是人際關系的解體。這些老年人在職時與社會的接觸點尚多,但是,從退休開始,他們收到的賀年卡數(shù)量急劇減少,并且迅速從社會中孤立出去。老人與家庭、親戚尤其是地方社會的關系淡薄,使他們對于犯罪行為的自控能力幾近喪失。
第二個原因是,社會交流的減少使老年人的交流能力出現(xiàn)嚴重問題。藤原智美說:“人的交流能力與肌肉一樣,不經(jīng)常鍛煉很快就會退化。曾經(jīng)的日本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融洽,哪怕是到商店買雞蛋,都要與熟悉的店員聊上好一會兒。而在如今的大型購物中心,這樣的交流是無法再有了。盡管在這些購物中心隨時可以得到服務員笑臉相迎的服務,但那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并非人與人那種誠心的交流。”同時,老年人更由于無法適應網(wǎng)絡和移動通信等新型交流方式而變得愈發(fā)孤獨。
此外,整個社會“周到化”也是老人失控的原因之一。由于一些老人享受慣了周圍人的尊重和來自整個社會的周到服務,一旦哪個地方令其稍有不滿,便可能立刻就暴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