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有越來越多的95后踏入社會,他們的亮相在社交網(wǎng)絡盛行的今天被一再放大。一篇《咪蒙助理月薪5萬,95后小編年終獎百萬……震驚業(yè)界自媒體人是如何煉成的》微信文章在網(wǎng)絡上連續(xù)刷屏,引發(fā)熱議。我知道,你們拿到雜志時,這篇文章的熱度早已過去,在這個快捷又快銷的時代,似乎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長久。不過,我也只是借題發(fā)揮,之所以提起它,是因為文中的那個小編幾乎集中了我喜歡的95后年輕人的所有典型特點。
我挺喜歡95后的,喜歡與他們聊天、共事,喜歡他們的無拘無束、無規(guī)無矩,喜歡與他們進行觀念上的碰撞,不經(jīng)意間就會在某個點上突破世俗的邊框,讓你驚詫一下立刻就因那份毫無顧忌的純粹而喜悅。尤其是在自己偶爾感到某種倦意、欲望與好奇心在衰減,被一種灰溜溜的淡漠和厭煩的情緒左右時,更希望從他們那里感受依然純真的激情以及強烈的叛逆。
《城市畫報》與騰訊QQ聯(lián)手做的一份調查報告《95后興趣報告》中提到,62%的95后把“符合個人興趣”列在第一位。我們在這一期專題中遇到采訪的幾位95后攝影師也充分展現(xiàn)了這一點。與60、70、80甚至90后不同,他們對自己更誠實,更清楚自己喜歡什么、要什么,可以明確地感知到自己的欲望所在,癡迷并愿意為這份欲望付出。
95后剛剛踏入社會,很多事物還是近在眼前的現(xiàn)實,周圍的空氣中四處都是可能性;他們的心緒狀態(tài)良好,很多事物還處在和諧光明、無憂無慮的狀態(tài)中,一點兒舌尖上的余味,一絲心靈中的悸動,一次生活給予的教訓……都被他們純凈而敏感的神經(jīng)捕捉并釋放出來。
他們更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不符合社會標準的各種不正確,面對更多的禁錮與不自由時,能夠堅持自己,且勇于表達并肯定自我。盡管打破這些禁錮是不安全的,也義無反顧,有種沖動的性感,充分釋放著年輕生命的溫度,努力使之成為有價值的存在。
攝影是他們感受生活、自我表達的一個透氣孔。
他們的表達是直接的、美好的、頑強的,有種生的力量與韌勁。即便是憂慮與憂傷也是甜蜜與精神抖擻的,充滿攻擊性。他們的作品中飄逸出獨有的靈氣與煙火氣,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富于韻致,令旁觀者的心感動得幾乎縮緊。
我聯(lián)想到了最近反復翻看的一本書《Just Kids》。這是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的—本回憶性著作。最初發(fā)現(xiàn)這本書是因為國際著名的攝影大師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參見雜志2016年5月號與@魚眼視頻),他是帕蒂的男朋友,她心中最完美的藝術家。帕蒂寫得純真質樸而不矯情,因為這本書,我對帕蒂的喜愛遠超對梅普爾索普的。
帕蒂與羅伯特年輕時追逐夢想的經(jīng)歷只是這本書的主線,里面有大量如今聽起來仍名字響當當,那時卻依然在為實現(xiàn)各種欲望而奮力掙扎的年輕人。他們靠希望與夢想養(yǎng)活著自己,在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的日子里,他們的臉上卻都寫滿了肯定,仿佛隨時都可以看到他們?yōu)橹Χ_成的未來。在帕蒂坦誠的字里行間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孩子般純粹的精神質感,尤其是在“切爾西”的那段日子,里面每個人的能量都讓空氣在振動。我深陷其中,被里面的各種欲望攪得眩暈。
與95后的年輕人聊天,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優(yōu)秀者有著我們無法望其項背的見識與視野,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前輩逐夢的那份熾熱感染激勵著他們,不少人反而生發(fā)出不逢時的孤寂,感嘆這是一個喪失了純真與夢想的時代。正如《午夜巴黎》中的吉爾,試圖回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巴黎,尋找可歸屬的精神家園。
當然,我們接觸與采訪的只是95后的一部分,不可能亦不想以偏概全。在這里,我們只是想致敬那些有夢想在實現(xiàn)的青春的氣息。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突破,也必有其局限性,與所有外在的生存困擾柜抗爭,堅持堅定地用自己的能量創(chuàng)造自己的韻律,找到自我表達生命欲望的方式,從來都是少數(shù)人的事情。
“除了青春自己,誰又懂青春的心?”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