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興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⑥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shù)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考題解析】
全國Ⅱ卷文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fā)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六個名句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有詩詞有隨感,或豪邁或溫婉,有的抒懷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強奮發(fā)、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視問題、勇于面對困難、勇于實踐、敢于擔當?shù)蓉S富內涵,涉及個人“小我”與家國、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出自《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與此相應,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力求自我進步”??忌苋菀鬃プ∑渲械年P鍵詞“自強”或“自強不息”。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意思是“今晚正是白露時節(jié),清輝灑滿大地,寒意不覺生起,(望月思鄉(xiāng))故鄉(xiāng)的月亮該比他鄉(xiāng)更圓更明吧”。應抓住意象“月”“故鄉(xiāng)”,探尋背后的隱喻內容。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自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意思是“桂花不需要具有名花的‘淺碧深紅,它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勺プ≡娋渲械摹皽\碧深紅色”,討論其象征意義;再思考何為“第一流”,并引發(fā)對人生追求的探討。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出于魏源的《默觚下·治篇十二》,意思是“讓陽光從門照進來,就可以看見明亮的廳堂;讓陽光從天上照進來,就可以明亮天地四方”。可抓住意象“光”,明確它的象征意義;然后注意“庭戶”與“天下”、“一堂”與“四方”的差異,對照著加以論述。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
出自魯迅雜文《論睜了眼看》。就這句話,可提取關鍵詞“正視”“敢作,敢當”;對于“正視”可補足賓語,如“正視缺點”“正視落后”。
⑥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出自《沁園春·雪》。針對這句話,既可抓住關鍵詞“風流人物”,探究何為“風流”;也可抓住關鍵詞“今朝”,強調不可厚古薄今。
由此可見,這些名句既各自獨立,言簡意賅,又彼此關聯(lián),聲氣相通。將它們并列齊觀,從《周易》到毛澤東,本身就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鑒今,古為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忌梢约姓撌鰞扇齻€名句的相通內涵,如以①⑤為基礎探討自強奮發(fā)、敢作敢為;也可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發(fā)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為基礎,討論自信與正視問題、開放進取之間的關系;還可深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以①④⑤為基礎,探究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為基礎,表現(xiàn)個人對家國情懷、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與思索,或以③⑤⑥為基礎,論說堅持自我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等等。
此外,從考題“外圍”來說,要注意題目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shù)名句化育后世”這一句——由此出發(fā),可以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地闡發(f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還可結合自己的經歷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滿分作文】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重慶一考生
是否,那種積極有為的個人情操,已在漫卷煙波的楚江中在欸乃槳聲里,一篙獨去?
是否,那種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已在春風橫渡的時光在暮靄黃昏間,遁于無形?
木鐸搖鈴,采詩官淌過泗水吟詠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而從這千年以來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向我們走來的,莫不是光風霽月的君子?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既見君子自強不息,窮且獨善其身,實乃旁逸斜出的生命義舉。
天資愚鈍、“才疏學淺”的曾國藩難道不是以勤補拙,在“黎明即起,醒后不粘戀”中自我拔擢,而終成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的嗎?在身份極度卑微的歲月也未曾低頭,不正是憑借著本心穿過了生命的象牙塔嗎?在六年的煮夫生涯里,靜水流深的李安不也是靠潛心積累才實現(xiàn)了生命的突圍嗎?此等皆乃超人之意志,自我奮起,自我搏擊,終以自我命運的主人身份成功上岸!
既見君子光明磊落于一堂,春風化雨于四方,達則兼濟天下,實是富有人文氣息之生命智慧的考量!
古有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之耿介清高,亦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懷寰宇。還看今朝,汪涵出資四百萬進行方言保護工作,李連杰建立“壹基金”扶貧濟弱。從刀耕火種到機械轟鳴,從茹毛飲血到錦衣玉食,社會發(fā)展程度越高,傳統(tǒng)文化對每個個體的浸潤便日益重要,其對整個社會流弊的破除功用亦是不容輕視!
目于當下,多可喜亦多可悲。河北淶源羊倌盧偉冒死攔火車,排除了重大安全隱患;廣東東莞車主程善道大雨中扶老人,并言“頂多訛錢,不會訛命”;俠女護士正義感爆棚抓醫(yī)托,引無數(shù)網友點贊。與此同時,大涼山假行善被直播,沖破道德底線;企業(yè)造假買假為博出位,無所不用其極……endprint
制度的改革,社會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眾人一起努力。我們不期盼每個人都能做坦坦蕩蕩的君子,但理應不做扭曲如蛆蟲的小人。只要眾人心念君子,心向君子,劃槳開大船,現(xiàn)代社會便能趨于盡善盡美。
青草年年枯榮,哪一棵是我?我們可以謙卑但不會倒下,個體如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如何不是?
[點 評]本篇滿分作文具有三大優(yōu)點:
1.直接引用《詩經》中的句子作為標題,準確而有內涵,富有古典文學韻味,一開始就從眾多直白平庸的作文標題中脫穎而出。
2.同樣是寫自強,同樣是由個體到國家,此文卻能擺脫一般考生說理時呈現(xiàn)出的一本正經的腔調,而是氣韻生動、面目可親。文章毫無咄咄逼人之感,有的是古今名句的交融,古今人物的關聯(lián),古今家國情懷的對照。
3.在各類素材的穿插中,在詩歌般的語言與對當下現(xiàn)實的緊密觀照下,考生作為一個青年的家國情懷自然地凸現(xiàn)出來,極富感染力。
【一類作文】
受光于天下者,方可正視人生
寧夏一考生
當下,人們總是會談及魯迅先生筆下“人格精神被奴役的時代”,于是,“敢于正視”“直面人生”這種人生姿態(tài)即被社會放大和推崇??墒?,我也注意到,那些“正視”的目光似乎過多地聚集在了社會的陰暗面上,而那“直面”的結果也演變成了種種憤世嫉俗,甚至極端到泛道德化的歇斯底里。很明顯,不少“吃瓜群眾”似乎辜負了先生“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的真正寄托,同時,他們也忽略了“睜眼看世界之先驅”魏源的醒世箴言——“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要知道,如果我們沒有寬大的心靈格局,又怎么能夠“正視”人生?如果我們不曾放眼全局,又何來兼濟天下?
要知道,看到一丁點社會負面新聞就謾罵指責和吐槽抱怨,與魯迅先生縝密的邏輯和思想體系,與先生一針見血地正視社會問題可謂天壤之別——偏隅一聽和管中窺豹,都注定無法成為照亮四方之光明。當“聶書斌案”沉冤昭雪,當“于歡案”被推至風口浪尖,一群人紛紛聲討司法不公,動輒叫囂對國家機器如何如何失望,我以為,此般情緒化的口誅筆伐不僅于世無補,反而使那些針砭時弊、改良革新的憂國憂民者被“污名化”。
其實,當那些“受光于庭戶”者在吐槽“于歡案”反映了刑法價值取向中道德缺失的時候,那些“受光于天下”者正在思考如何才能彌補好“法的道理與人心常情之間可能會出現(xiàn)的罅隙”;當那些“受光于庭戶”者在抱怨“聶樹斌案”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的時候,那些“受光于天下”者看到的卻是一個國家法治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是的,正義終將到來,翻山越嶺之后是未泯滅的光芒,哪怕長夜漆黑,太陽也終將升起。其實,“正視”社會百態(tài)與一個人的心靈格局密切相關,請不要一涉及國家機器就一味地指責謾罵,不要一看到拐賣兒童就要求一律死刑——凡事被推到極端,就會蘊藏毀滅的力量,成為社會不可承受之重。
誠然,在社會轉型中,會遭遇太多我們空有家國情懷卻無能為力的事,可是“受光于天下”者,他們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貴族,他們因為有足夠強大的執(zhí)念可以在這社會中矢志不渝、初心不變。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表達了“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期許——也許,那些“受光于天下”者并無偉人之志,但是,面臨屬于自己時代的困惑和使命的時候,他們愿意和自己所處的時代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良方,他們愿意歷遍征途、倚劍天涯,他們的劍鋒在紛繁的世界劃出一道光亮,仿佛行走在榮光之路上,漫長卻堅定。
“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唐人李賀的詩句聲猶在耳。我們要走出狹小的庭戶而“受光于天下”,然后,踽踽獨行也好,砥礪前行也罷,都努力去做一個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擔當?shù)臅r代守望者……
[點 評]在高考作文日益重視思維能力的情況下,與一般的考場作文相比,本文無疑勝在思想的深刻性——作者不僅從正面肯定、贊揚了“受光于天下”者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闊大情懷,以及他們勇于尋找出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積極態(tài)度,而且毫不留情地指出“看客”們“情緒化的口誅筆伐不僅于世無補,反而使那些針砭時弊、改良革新的憂國憂民者被‘污名化”,字里行間透露出看問題的理性與義正詞嚴的氣度。
綜觀全篇,說理透徹,邏輯謹嚴,讓讀者不得不信服。
在心底留一片湖
陜西一考生
一直喜歡作家梭羅,對他的了解是從他的《瓦爾登湖》開始的。
提起隱居,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列舉出中國古代那些歸隱山林的高人達士。但總結起來看,他們的歸隱終歸是被動的、被迫的,多少有于紅塵中志不得抒的無奈與失落。他們或者擁有濟世之才卻無人理睬,只好縱情山水,聊以度日罷了;或者用隱居來掩飾自己的困頓與落魄,以成就其清高之名……
我想,與其這樣,不如真的像周敦頤所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既主動與塵世保持距離,又能在努力保持品行高潔的同時,將思想、行動制作成社會人生的標本。又或者,可以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毙闹兄斒亍疤斓馈保词固煜氯素撐?,亦能自強不息。為此,我們這個民族從來沒有被苦難擊倒,總是能找到心靈的歸屬。
梭羅之于瓦爾登湖,就是一種心靈皈依之旅:當機器工業(yè)起步,當欲望貪婪占據人類的心靈,人性復歸無望的時候,梭羅斷然拒絕步入擁擠骯臟的世界。當他發(fā)現(xiàn)世俗正在變得虛偽、險惡和麻木的時候,他便找到了心靈寄居之地——瓦爾登湖。在那里,他響應了自然的呼喚;在那里,他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在回歸自然的簡單生活中,梭羅開始了他艱難的人生思索。他學會用清清的湖水澆灌幾近枯竭的內心,同時也將自己的靈魂融入那一片湖光山色之中,用那清洌、那醇香、那空曠沖刷著自己的思想,滌蕩著自己的良心,最終上溯到生命的原初時刻。
梭羅排斥物質化的社會,他喜歡的是自然、質樸、純潔的生活,他追求的是人類思想的完整性。然而,他并不是一個高蹈世外、冷眼觀世的冷漠者。在歸隱期間,他依舊能以悲憫情懷關注著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他不僅在家中收留逃亡的奴隸,還幫助他們逃往加拿大;他為了反對奴隸制度而拒絕納稅,并不惜為此身陷囹圄。endprint
今天的中國,經濟騰飛,人心思進,然而在物質財富不斷積聚的同時,也希望每個人在心底給精神留一個空間;或者說,在心底保留一片寂靜清澈的湖,湖邊安放一把椅子,時常讓疲憊的心靈來坐坐。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盡管現(xiàn)實十分殘酷,但是不能放棄自己對理想的堅守。也許我無法像梭羅那樣孤身一人隱居于溪邊湖畔,但是,我能在紛繁的人世間,以“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心境,用自己的方式來堅持自我的想法。
這種力量,就來自梭羅和他一個人的瓦爾登湖。
[點 評]這是一篇寫法上見新意的人物評傳。作者聚焦“一直喜歡”的“作家梭羅”,有機引入對歷史文化、社會現(xiàn)實的反思,其擬題富于詩意,而且視角獨特,思想深邃。尤其是對文題材料兩個中華名句的使用,嵌入自然,絲絲入扣。
這樣的作文給了大家一種別樣的思路,平日里有豐富積淀的考生不妨一試。
忽然,想起魯迅
黑龍江一考生
忽然,想起魯迅。
想起他并不高大但卻挺拔的身軀,想起他的清瘦,想起他總是嚴肅的臉、微蹙的眉,想起他幾乎不離手的煙,更想起他的文字。他的文字會讓你笑,也會讓你哭;他的文字讓你痛快,又讓你心虛……先生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沒有之一。喜歡他是因為他的文字,更是因為他的思想。
“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他如是說,亦如是做。國民劣根性,他從不回避;民族痼疾,他敢于直陳。于是,我們會在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遭遇挫敗為求內心平衡時也會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于是,我們看到一群中國人圍觀俄國軍人屠殺自己同胞的影片那一幕會暗暗心驚,自己是不是也曾做過無聊的“看客”?而我們更會看到那個為這些而痛心疾首、振臂高呼的先生,他夜不能寐,揮動筆桿,痛斥扭曲、黑暗的時代。他憤怒地把中國劃為兩個時代,一個是“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一個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先生該是怎樣的努力,卻又是怎樣的孤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精神所在,他做到了。入江南水師學堂,想從實業(yè)報國;仙臺求醫(yī),欲療救病患;終棄醫(yī)從文,因為他深深感到國人最需要醫(yī)治的是精神,是麻木與愚昧的靈魂……先生始終自強不息,努力不懈,終于耗盡了最后一絲氣力,但國民卻似乎還是往昔的國民。
自強不息者僅少數(shù),敢于正視者亦寥寥。從前如此,今天亦如此。這世界的多數(shù)人是茍活者和庸人,他們無視問題,但求自保;他們回避矛盾,粉飾太平;他們姑息弊端,從中牟利。從前如此,今天亦如此。
偌大的中國已難找到可以放心入口的食物了?!懊褚允碁樘臁痹谌魏螘r代都是絕對真理,但今天,我們不能去質疑自己吃進嘴里的食物,否則我們將無物可食;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但今日的中國,老人摔倒了,年輕人不敢扶也“扶不起”;今日之中國,“看客”有甚于以往,真麻木或者裝麻木的現(xiàn)象早已司空見慣——
先生若在,是會繼續(xù)奮筆直陳、大聲疾呼,還是會無奈地苦笑,嘆上一句“造化常常為庸人設計”呢?
時間永是流逝,先生早已作古。我只是期待并相信,真的猛士,必將沿著先生開辟的道路,奮然而前行!
[點 評]好文章往往立意高遠,具有針砭時弊的鋒芒,本文就是這樣的考場佳作。作者以“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作為立意的基點,將其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有機融合,有力地發(fā)出了“自強不息者僅少數(shù),敢于正視者亦寥寥”的感慨,以及“沿著先生開辟的道路,奮然而前行”的呼吁,讀來啟人深思、催人警醒。
從行文思路看,由贊譽先生“自強不息,努力不懈”、嘆息先生“又是怎樣的孤獨”,寫到放眼現(xiàn)實,“這世界的多數(shù)人”依然是“茍活者和庸人”,其脈絡明晰;語言表達富于雜文味,句式運用整散結合,有些化用(如“我只是期待并相信,真的猛士……”)不著痕跡而又自然貼切。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常熟市高新區(qū)常熟國際學校]endprint